手机访问
关注公众号

院校满意度 4.2

山东-济南 | 本科 | 师范 | 公立 | 隶属山东省
省重点 保研资格 双万计划

大学简介

山东师范大学坐落在历史文化名城济南。建校70余年来,学校植根齐鲁文化沃土,汲取泉城人文灵韵,秉承“尊贤尚功、奋发有为”的校园精神和“弘德明志、博学笃行”的校训,自觉传承创新齐鲁文化,努力彰显教师教育特色,目前已发展成为一所学科专业齐全、学位体系完备、师资人才充沛、社会声誉优良的综合性高等师范院校。学校历史办学历史沿革学校办学文脉可追溯到1902年山东大学堂内设师范馆。1950年10月,在原华东大学教育学院和山东省行政干校的基础上组建山东师范学院,系新中国成立后山东省成立最早的本科高校。1952年原齐鲁大学物理、化学、生物三系并入。1970年9月,学校机关及部分系部迁到聊城办学。1974年4月,迁回济南。1981年3月,学校被确定为省属重点高等学校;同年8月,更名为山东师范大学。2012年11月,学校被确定为山东省首批重点建设应用基础型人才培养特色名校。2014年3月,学校被批准为山东省和教育部共建高校。2017年11月,学校获评第一届全国文明校园。2020年,学校入选山东省高水平大学“冲一流”建设高校。教育教学办学条件完备学校有千佛山和长清湖两个校区,总占地面积近3850亩(约256万平方米),建筑面积约135万平方米。设有1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7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1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1个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1个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7个山东省重点实验室、1个山东省工程实验室、1个山东省工程研究中心、2个山东省研究中心、1个山东省大数据实验室、6个山东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4个山东省社科理论重点研究基地、1个山东省重点新型智库、5个山东省高等学校协同创新中心(其中1个示范中心)、7个山东省高等学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9个山东省“十三五”高等学校科研创新平台、2个山东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1个山东省社会科学普及教育基地、2个山东省高等学校服务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协同创新中心,6个山东省“十三五”高等学校重点实验室、11个山东省高校实验室、4个山东省高校特色实验室、1个商务大数据发展创新实验室、3个山东省数据开放创新应用实验室、1个山东省软科学研究基地、1个国家“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计划”(“111计划”)、2个山东省国际合作基地、2个山东省与特定国家或区域交流合作研究中心、5个山东省外事研究与发展智库等70余个国家级省部级研究培训机构。图书馆建筑面积6.44万平方米,馆藏纸质书刊349.3万余册、电子图书188万余册,数据库和学习科研平台209个。学科门类齐全现有22个学院(部),67个招生本科专业,13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14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2个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点、32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23个专业学位授权点,覆盖十大学科门类,学科、专业学位数量居省属高校前列。有1个国家重点学科、1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9个学科进入基本科学指标数据库(ESI)学科排名前1%。6个学科进入山东省高水平学科建设行列,其中2个学科入选“高峰学科”建设项目;另有1个学科入围山东省高水平学科培育学科建设行列。3个学科入选山东省一流学科建设“811”项目。在全国第五轮学科评估中实现A类学科突破。24个学科上榜2023软科中国最好学科排名,其中3个学科居省内第一,6个学科列省属高校第一。在全球自然指数排行榜中,连续7年名列山东省属高校第一,2023年列中国内地高校第52位。学校有9个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40个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1个山东省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6个专业(群)获批山东省高水平应用型立项建设重点专业(群),2个专业(群)获批山东省教育服务新旧动能转换专业对接产业项目,11个专业通过师范类专业二级认证、1个专业通过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学校成立基础教育集团,附属中学、第二附属中学、附属小学是省级规范化学校、省级文明校园、省级文明单位,被授予中国百强中学、中国百强小学、全国体育传统项目学校、全国劳动技术教育先进单位、全国青少年信息学奥林匹克联赛金牌学校、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篮)球特色学校、全国十佳科技教育创新学校、全国人工智能创新教育国际合作项目学校、全国心理健康教育特色学校、全国英才计划中学培养基地、全国国际象棋特色学校、全国围棋特色学校、“小平科技创新实验室建设学校”、山东省首批特色高中等称号。山东师大基础教育集团是山东省5A级社会组织,致力于促进教育均衡化发展,积极开展对外合作办学业务,所办学校覆盖省内12个地市,辐射省外至广东、云南、新疆、西藏、内蒙古等地,惠及学生人数达15万余人。教学成果丰硕承担教育部“质量工程”全部类别项目;4人获国家级教学名师称号,2人获国家“万人计划”教学名师;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19项;建成国家级教学团队2个、国家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1个;获评国家级精品课程4门、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8门、国家级精品视频公开课2门,国家级双语教学示范课程1门、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23门、省级一流本科课程50门;全国思政名师工作室1个,山东省课程思政教学研究示范中心1个,省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19门;出版国家“十二五”规划教材6部,入选山东省一流教材10部;有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试验区1个、山东省新旧动能转换公共实训基地2个、国家教育信息化教学应用实践共同体项目2项;获批教育部首批新工科研究与实践立项项目、教育部首批新文科研究与改革实践项目、国家级地方高校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项目各1项;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立项1441项。获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工作先进单位、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全国首批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国家级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基地建设单位、全国卓越中学教师培养计划实施院校、山东省就业创业工作先进集体、山东省创新创业典型经验高校、山东省大学生创业孵化示范基地等称号。4次获得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金奖,学校获先进集体奖。学校辅导员获评全国高校辅导员年度人物提名奖、山东高校辅导员年度人物,入选山东省高校优秀辅导员,获第三届全国高校辅导员职业能力大赛一等奖、山东省辅导员素质能力大赛一等奖,山东省辅导员工作案例评选一等奖等荣誉。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心2次获评全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先进集体,入选首批山东省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示范中心,1个项目获批2022年教育部思政精品项目,1项活动入选2020年山东省学生心理健康节省级特色活动,5名心理咨询师入选山东精准支持留英学子抗疫辅导计划抗疫辅导员,心理热线被中国心理学会临床注册系统纳入专业可靠的心理热线,成为山东省高校中第一条上榜热线。学校入选国防教育特色学校,获评全国无偿献血促进奖、全省无偿献血先进高校奖等奖项。2007年,在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中获得优秀;2017年,顺利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教师教育特色鲜明坚守教师教育特色,建立起基础教育、高等教育和继续教育等教育类型齐全的教育体系,形成从培养教育学学士、硕士、博士以及博士后研究一体化的教育理论人才培养体系,是全省同时拥有这2个培养体系的唯一高校。是全省最早承担“国培计划”的高校,入选全国第一批教师数字素养评价、发展与研究示范基地,牵头成立黄河流域“两省一区”高校教师教学发展研究院、山东省高等院校教师教育联盟。教育理论研究与应用方面成果显著,获奖总数居省属高校首位。体现教师教育特点和优势的教育学、心理学、课程与教学论、教育技术学等博士、硕士学位授权点,填补山东省空白。育人质量过硬现有在校本科生24112人,研究生9155人(含博士研究生673人),留学生185人。建校以来,培养50余万名合格人才,其中包括一大批爱岗敬业的优秀人民教师和教育管理者,以及许多严谨求实的科学家、德艺双馨的艺术家、远见卓识的政治家和搏击商海的企业家。学校马克思主义学院是全国重点马克思主义学院,入选教育部全国首批“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院(系);山东省高校德育研究中心(山东省高校网络思想政治工作中心)挂靠学校;学校获评山东党建工作示范高校、省级党的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先进高校、德育工作示范高校、新时代党的创新理论宣讲基地、基层党建工作示范点、高校党建研究基地、山东省干部教育培训基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示范校、“三全育人”暨全环境立德树人示范校立项建设单位、山东省党员教材教育开发基地等。入选全国党建标杆院系1个、全国党建工作样板支部4个、全国高校“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工作室1个、全省先进基层党组织5个、山东党建工作标杆院系3个、全省“干事创业好团队”2个、全省“抗疫榜样”2个、教育部省属高校精准扶贫典型项目1个,获评全省优秀党务工作者、优秀共产党员、脱贫攻坚先进个人、“攻坚克难奖”先进个人、“担当作为好干部”等10余人。近年来,学校3次被评为“全国五四红旗团委”,28次荣获“全国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活动优秀组织单位”称号,山东师范大学团委微信公众号入选全国首批高校思政类公众号重点建设名单。多次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大学生自强之星标兵、中国大学生年度人物、全国大学生“小平科技创新团队”、中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奖、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青年志愿服务先进集体等。连续5届入围“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发起高校并获得特等奖、一等奖多项。连续7次参加“五月的鲜花”全国大中学生文艺会演,连续五届获得残奥会冠军,连续14次获中国大学生女子排球锦标赛和超级联赛等全国赛事冠军。2017—2021年全国师范类本科院校大学生竞赛榜排名第9位,2023年第一届中华人民共和国学生(青年)运动会武术项目为山东代表团获得首枚金牌,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四届学生运动会2枚金牌,中国大学生武术套路锦标赛10枚金牌。师资队伍师资队伍精良现有在职教职工2831人,其中专任教师2119人;具有正高级职称的417人,具有副高级职称的878人。54人次入选国家“万人计划”、长江学者(含青年)、国家杰青等国家级人才项目(工程);22人获全国模范教师等国家级荣誉称号,96人次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2个教师团队获评“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1人获全国高校青年教师教学竞赛理科组一等奖第1名;1人获全国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一等奖;1人获全国高校混合式教学设计创新大赛一等奖。7人7次当选全国党代会代表,5人12次当选全国人大代表,5人10次当选全国政协委员。学校领导连续五届当选山东省委委员。49人次入选山东省泰山系列人才工程,其中5人次入选山东省“泰山学者”攀登计划、2人入选山东省“泰山学者”优势学科领军人才支持计划、1人入选山东省泰山产业领军人才、21人次入选山东省“泰山学者”特聘教授、20人入选山东省“泰山学者”青年专家。25人次入选齐鲁文化名家、齐鲁文化英才、省杰青等人才项目。54人次获山东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山东省社会科学突出贡献奖、山东省社会科学学科新秀奖称号。科学研究科研实力雄厚“十二五”以来,主持承担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科技创新2030—重大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国家级项目841项。2012年,成为“973”项目首席科学家单位;2019年,成为首个以第一单位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奖的山东省省属高校。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2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3项,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16项,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重大项目4项,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3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秀青年科学基金项目2项,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科类)23项,全国教育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2项,鲁迅文学奖1项,山东省社会科学重大成果奖6项,山东省自然科学最高奖等。4部著作入选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成果文库。人文社科整体实力进入全国前50强。1个团队入选科技部创新人才推进计划重点领域创新团队,1个团队入选教育部创新团队并获滚动支持。主办6种学术期刊。学校获全国高校科研管理工作先进单位、山东省富民兴鲁劳动奖状、山东省产学研合作创新突出贡献奖等荣誉。合作交流交流合作广泛学校是教育部批准的首批外国留学生定点招生单位,首批孔子学院奖学金生接收院校,联合招收华侨、港澳台地区学生单位,山东省首批“因公出国审批下沉改革试点单位”,山东省唯一具备“免核查邀请主体”资格的省属高校。成功获批多项国家高端类外国专家项目、山东省“外专双百计划”等海外引智项目。与35个国家和地区的168所高校建立校际交流合作关系,开展学生国际联合培养项目百余个,实现了从学分项目到学士、硕士、博士及博士后研究项目的全链条覆盖。举办中韩、中美2个本科层次,中美1个硕士层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和中俄1个艺术类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在韩国、肯尼亚、巴西、沙特、俄罗斯、加拿大合作建设6所孔子学院(含1所独立孔子课堂),是全国承办孔子学院数量较多的高校之一,获“孔子学院中方先进合作机构”称号,是山东省国际交流工作先进单位。学校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开拓进取不懈怠,埋头实干不放松,全面加快高质量发展,争取早日把学校建成国际知名的一流师范大学。.

查看全部>

院校排名

共7项,点击查看 >

师资力量

现有在职教职工2831人,其中专任教师2119人;具有正高级职称的417人,具有副高级职称的878人。54人次入选国家“万人计划”、长江学者(含青年)、国家杰青等国家级人才项目(工程);22人获全国模范教师等国家级荣誉称号,96人次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2个教师团队获评“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1人获全国高校青年教师教学竞赛理科组一等奖第1名;1人获全国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一等奖;1人获全国高校混合式教学设计创新大赛一等奖。7人7次当选全国党代会代表,5人12次当选全国人大代表,5人10次当选全国政协委员。学校领导连续五届当选山东省委委员。49人次入选山东省泰山系列人才工程,其中5人次入选山东省“泰山学者”攀登计划、2人入选山东省“泰山学者”优势学科领军人才支持计划、1人入选山东省泰山产业领军人才、21人次入选山东省“泰山学者”特聘教授、20人入选山东省“泰山学者”青年专家。25人次入选齐鲁文化名家、齐鲁文化英才、省杰青等人才项目。54人次获山东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山东省社会科学突出贡献奖、山东省社会科学学科新秀奖称号。 ...全部>

王牌专业

查看全部 >
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结果
评估结果 上榜学科
B+

中国语言文学

B+

教育学

... ...
ESI排名全球1%学科

植物与动物科学 | 化学 | 计算机科学 | 工程科学 | 材料科学 | 环境/生态学 | 数学 |...

就业前景

查看全部 >
93%

就业率

26%

考研率

2%

出国率

主要就业地区 济南
主要就业方向 教育培训

招录数据

上海
本科批
01组
2024年 2023年 2022年
最低分 483 507 474
超本科线 80 102 74
最低位次 23814 17863 23219
平均分 487 510 480
平均位次 22781 17139 21931
最高分 489 512 488

开设专业

政治学类 | 中国语言文学类 | 历史学类 | 数学类 | 物理学类 | 化学类 | 地理科学类 |...

招录规则

查看全部 >

山东师范大学2024年普通高等教育招生章程

山东师范大学2023年招生章程

山东师范大学2022年普通高等教育招生章程

共8条,点击查看>

校园生活

查看全部 >

图书馆

图书馆

校门

收费标准

普通类:26000-32000元/年

相关文章

查看全部 >

山东师范大学各专业录取分数线2024是多少?附最低位次排名

山东师范大学算名校吗?山师为什么没有评上211?

山东师范大学是一本还是二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