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访问
关注公众号

院校满意度 4.2

甘肃-兰州 | 本科 | 理工 | 公立 | 隶属甘肃省
省重点 保研资格 双万计划

大学简介

兰州交通大学创建于1958年,是由唐山铁道学院(现西南交通大学)和北京铁道学院(现北京交通大学)部分系科分划组建而成的我国第三所铁路高校。学校目前是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国家铁路局与甘肃省人民政府双共建高校,西班牙塞维利亚大学孔子学院授权建设单位,教育部“中西部教育振兴计划”支持高校,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入选高校,教育部“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甘肃省高水平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是教育部批准的天津大学、北京交通大学、西南交通大学“三对一”对口支援高校。学校是教育部来华留学生示范基地,拥有国家语言文字推广基地、全国铁路科普基地、国家北斗科普基地、教育部文化传承基地和西北地区小语种培训基地等一大批人才培养基地。历史沿革学校前身可追溯至1896年成立的山海关北洋铁路官学堂和1909年成立的北京铁路管理传习所。1958年,铁道部决定在兰州创办我国第三所铁路本科高校——兰州铁道学院。铁道运输、铁道电机、铁道建筑、铁道桥梁与隧道、铁道机械5个系7个本科专业、5个专科专业由北京铁道学院(即北京铁路管理传习所,现北京交通大学)和唐山铁道学院(即山海关北洋铁路官学堂,现西南交通大学)成建制迁入兰州,以林达美、沈智扬、胡春农、孙祺荫、张殿执为代表的京唐两院340余名专家学者来到兰州任教,当年顺利实现了446名新生的招生。60年代,又抽调了一批留苏科学技术副博士和研究生充实教师队伍,老一辈教育家们带领五湖四海的学子一起,在西北艰苦的环境下初心不改、孜孜以求,以他们建校、爱校、荣校的智慧和情感开启了兰州交大的第一个甲子岁月。2000年,学校实行“中央与地方共建,以地方政府管理为主”的体制。2003年,兰州铁道学院更名为兰州交通大学。学校传承京唐,扎根西北,走出了一条以轨道交通为核心的特色办学之路,成为中国铁路工程师的摇篮,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服务社会、文化传承创新和国际交流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赢得了良好声誉,现已发展成为一所行业特色鲜明、服务地方能力突出、享誉国内、在西北地区轨道交通建设中具有不可替代性的高等院校。学校办学规模学校现有2个校区,占地面积1405亩,校舍建筑面积约77.70万平方米,图书馆藏书236.5309万册。有21个直属学院(部),1个国家级大学科技园。现有全日制在校生30883人,其中本科生22045人,研究生7735人(硕士研究生7318人,博士研究生417人),留学生244人,高职生729人。全校共有教职工2269人,其中专任教师1790人,教授333人,副教授670人。有双聘院士2人,“长江学者”特聘教授1人。近三年,柔性引进高层次人才8人,其中长江学者3人,国家杰青4人,中组部海外引进国家高层次人才1人。目前,共有柔性引进“长江学者”6人,国家杰青5人。培育万人计划获得者4人,其中1人入选国家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青年拔尖人才。7人入选全球前2%顶尖科学家榜单。有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获得者1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5人,甘肃省领军人才26人,以及“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全国优秀教师、全国师德先进个人、全国模范教师、詹天佑铁道科学技术奖获得者、茅以升铁道科学技术奖获得者在内的各类高层次人才340余人。学科专业建设学校有本科专业70个,涉及 6 个学科门类,35 个专业类。获2023年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4项(2项主持,2项参与)。有国家级教学团队1个,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1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4个,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1个,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11个,19个省级教学团队和16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7个,国家级特色专业6个,10个省级一流专业建设点,国家级本科专业综合改革试点1个,国家级一流课程13门,国家级精品课程3门。国家级人才培养创新实验区1个,11个(15)专业先后通过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学校依托省级一流学科和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在土木工程、交通运输、车辆工程和轨道交通信号与控制等优势专业分别开设了詹天佑班、茅以升班和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等特色班。我校地理信息科学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基地,是甘肃省现有的十个省级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基地之一。学校依托铁路行业,突出交通特色,交通运输、土木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机械工程、信息与通信工程、测绘科学与技术等学科在国内具有明显的比较优势。现有8个学科门类,工程学、化学、材料学、环境与生态学4个学科进入ESI全球排名前1%。有5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6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含工学、管理学2个学科门类)、28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5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6个学科入选甘肃省“双一流”特色建设工程项目,省级重点学科24个。在教育部第四轮学科评估中,交通运输工程、土木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3个学科被评为B类学科,机械工程学科被评为B-类学科。“交通运输工程”学科入选“甘肃省属高校国家一流学科突破工程”。2023年,我校28个一级学科在“软科”学科排名中持续提升,测绘科学与技术、土木工程、交通运输工程、机械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等5个学科上榜(排名全国前50%)。人才培养学校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坚定不移构建具有交大特色的“六位一体”“大思政课”体系,深入推进“三全育人”“五育并举”人才培养综合改革,扎实开展领导干部“七进一深入”活动,重点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合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学校始终秉承交通大学“严谨治学、严格要求”的优良办学传统,着力培养基础扎实、知识面宽、能力强、素质高、具有创新精神和国际视野的高级专门人才。建校以来,学校先后向国家和社会输送了20余万名优秀学子,成为国家铁路交通事业和西部地区工程技术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多年来,学校毕业生去向落实率始终位居省属高校前列。2023年毕业生中,签约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行业占比35.60%,签约国有企业占比65.20%,世界500强企业占比47.21%,省外就业占比69.02%。用人单位对我校毕业生满意度达到98.7%。学校先后获得“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全国毕业生就业50所典型经验高校”荣誉称号,培养了以中科院院士赖远明、著名企业家王石为代表的一大批优秀人才,为我国轨道交通事业和地方经济建设与发展做出了突出的贡献。科学研究学校始终坚持产学研合作,主动服务国家和地方经济发展,在土木结构、环境保护、信息工程、自动控制、智能交通、物流管理、装备制造、绿色能源、自然灾害防治等方面形成了核心技术和优势产业,部分研究成果达到了国际先进、国内一流的水平。参与了青藏、兰新、兰渝等多个铁路重大项目的研究与建设工作,是全国承担青藏铁路科研项目最早的高校,解决了青藏铁路冻土这一世界性难题,获得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现有“西北干寒地区材料与结构耐久性研究”等4个教育部长江学者创新团队,“国家绿色镀膜技术与装备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道桥工程灾害防治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地理国情监测技术应用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等3个国家级科研平台,“光电技术与智能控制”“铁道车辆热工”“聚光太阳热能产业关键技术与装备”等2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和1个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有铁路四电BIM与智能应用铁路重点实验室、高原铁路运输智慧管控铁路行业重点实验室、甘肃省轨道交通研究中心、甘肃省黄河水环境重点实验室、甘肃省测绘科学与技术重点实验室等14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甘肃省集成电路产业研究院、甘肃省太阳能光热产业研究院、甘肃省微电子产业研究院等3个省级研究院,省部级及以上科研平台数达到72个。2023年,国际期刊Journal of Geovisualization and Spatial Analysis被EI数据库正式收录。五年来,承担各类纵横向科研项目4000余项,总经费达到了7.81亿元。我校以第一完成单位获得省部级及以上科技成果奖励74项,以参与单位获得省部级及以上科技成果奖励28项,其中参与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主持甘肃省科技进步一等奖4项,甘肃省第十六次哲学社会科学成果奖一等奖1项,中国铁道学会科学技术奖一等奖1项,国家测绘科技进步奖一等奖1项。2023年我校20项成果入选国家铁路局铁路重大科技创新成果库。对外交流与合作学校积极开展对外交流与合作。先后与美国、英国、法国、俄罗斯、加拿大、日本、西班牙、巴西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50余所高等院校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2021年,学校获中国国际中文教育基金会授权与有500年办学历史的西班牙塞维利亚大学共建孔子学院,成为甘肃省内首家在发达国家共建孔子学院的高校。学校主动服务“一带一路”倡议、“交通强国”战略,是“一带一路高校战略联盟”“中俄交通大学联盟”成员单位,与俄罗斯、北马其顿、哈萨克斯坦、老挝等“一带一路”国家和高校开展了深入的合作与交流。积极开展国际留学生培养工作,实现了汉语言预科、本科、硕士和博士学习层次的全覆盖,并开展外籍博士后进站工作,为20多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培养了2000多名交通、信息、基础设施建设等领域的国际人才。发展目标2023年1月,学校召开了第十二次党代会,提出“1152”发展目标,即围绕建成一所“区域优势更加突出、行业特色更加鲜明的高水平大学”一个总目标,奋力取得“交通运输工程国家一流学科突破工程”一个新突破,实现“人才培养能力、科技创新和社会服务能力、国际化办学水平、师资队伍建设水平、办学条件”五个新提升,建成“国家轨道交通行业技术创新人才培养高地、西部地区高速铁路服役安全与智能运维研发创新高地”两个新高地。学校将牢牢把握交通强国建设和甘肃省建设新时代振兴中西部高等教育改革先行区等重大战略机遇,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秉承“奋发向上、艰苦朴素、刻苦钻研、严谨治学”的校风和“尚德、励志、博学、笃行”的校训,朝着“1152”奋斗目标,踔厉奋发,勇毅前行,奋力走好区域优势突出、行业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大学建设之路,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新时代幸福美好新甘肃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查看全部>

院校排名

共7项,点击查看 >

师资力量

全校共有教职工2269人,其中专任教师1790人,教授333人,副教授670人。有双聘院士2人,“长江学者”特聘教授1人。近三年,柔性引进高层次人才8人,其中长江学者3人,国家杰青4人,中组部海外引进国家高层次人才1人。目前,共有柔性引进“长江学者”6人,国家杰青5人。培育万人计划获得者4人,其中1人入选国家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青年拔尖人才。7人入选全球前2%顶尖科学家榜单。有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获得者1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5人,甘肃省领军人才26人,以及“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全国优秀教师、全国师德先进个人、全国模范教师、詹天佑铁道科学技术奖获得者、茅以升铁道科学技术奖获得者在内的各类高层次人才340余人。 ...全部>

王牌专业

查看全部 >
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结果
评估结果 上榜学科
B

环境科学与工程

B

土木工程

... ...
ESI排名全球1%学科

化学 | 工程科学 | 材料科学 | 环境/生态学

就业前景

查看全部 >
97%

就业率

10%

考研率

1%

出国率

主要就业地区 北京
主要就业方向 房地产
主要签约单位 中国铁路总公司

招录数据

上海
本科批
01组
2024年 2023年 2022年
最低分 431 433 419
超本科线 28 28 19
最低位次 36222 35473 33538
平均分 436 437 425
平均位次 35127 34625 32560
最高分 445 443 439

开设专业

国际经济与贸易 | 汉语言文学 | 汉语国际教育 | 英语 | 法语 | 西班牙语 | 阿拉伯语 |...

招录规则

查看全部 >

兰州交通大学2024年全日制普通本专科招生章程

兰州交通大学2023年招生章程

2022年兰州交通大学普通本专科招生章程

共7条,点击查看>

校园生活

查看全部 >

图书馆

校门

宿舍

收费标准

普通类:4000-9000元/年

相关文章

查看全部 >

兰州交通大学什么档次?算好大学吗?属于什么级别?

兰州交通大学算几流大学?兰州交通大学不输985?

兰州交通大学是一本还是二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