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访问
关注公众号

院校满意度 0

上海 | 本科 | 医药 | 公立 | 隶属教育部
985 211 双一流 国家重点 强基计划 中央部属 保研资格 卓越医生 双万计划

大学简介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位于创新求索、文化荟萃、包容并蓄的黄浦腹地,红墙映日、梧桐环绕。其前身是由圣约翰大学医学院(1896-1952)、震旦大学医学院(1911-1952)、同德医学院(1918-1952)于1952年全国高等学校院系调整时合并而成的上海第二医学院,1985年更名为上海第二医科大学。1997年学校通过了“211工程”立项。2005年7月,上海交通大学与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合并,成立了新的由教育部、上海市政府重点共建的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进入“985”高校行列。2010年11月,学院成为卫生部与教育部合作共建的第一批十个重点高校中的一员。七轶弦歌、医路芳华。历经百余年的春华秋实和七十余载的风雨征程,医学院以“报效祖国、服务人民”为办学使命,秉持“博极医源、精勤不倦”的院训及“海纳百川、求真务实、守正创新、精诚奉献”的学院精神,始终以谋国家之强盛、求科学之真知、践医学之神圣为己任,与时代齐奋进、与祖国共命运、与人民同呼吸,在医疗卫生事业的壮美画卷中留下了诸多浓墨重彩的笔触,为社会输送了7万余名医学人才。学院现已发展成为一所享有较高国际声誉,师资力量雄厚,优势特色明显,学术成绩卓著,集医、教、研以及社会服务全面发展的研究型、创新型院校。综合实力稳居全国前列,在多项学科综合排名中均位列全国医学院校首位。医学院现拥有黄浦和闵行两个校区。2019年浦东校区项目正式立项。2020年,交大医学院浦东校区盛大开工。2021年全面启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海南国际医学中心项目建设。历经百余年的上海交大医学院拉开了从浦西延伸到浦东,从新天地融入到国际医学园区的序幕。医学院坚决贯彻“人才强院”的主战略,切实加强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大师云集、人才荟萃。学院现有教职医务员工41636名,专任教师853名,在职高级职称5001人,博士生导师1041人,硕士生导师1287人。其中包括中国科学院院士6人,中国工程院院士15人,国际眼科科学院院士1人,欧洲科学院外籍院士1人,美国科学院外籍院士1人,法国科学院外籍院士2人,美国医学科学院外籍院士2人,英国皇家内科医师学院院士1人,法国国家医学科学院院士2人,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2人,国际牙医学院院士1人,美国人文与科学院外籍院士1人,法国国家医学科学院外籍通信院士2人,加拿大健康科学院院士1人,国家“973”项目首席科学家18人次,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23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53人,国家级教学团队1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个,国家级教学名师和全国优秀教师19人、教育部课程思政教学团队1个、教育部课程思政教学名师8人、教育部“海外名师”2人。2011年,王振义院士荣获2010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医学院持续推动教育教学改革,不断加强以基地建设与临床优势为依托,以转化医学理念为内涵的“卓越医学教育体系”建设。形成以“精品化”职业素质教育为主线的“一个模式、两个主体、三个层面、四个贯通、五个特色”的医学教育架构,实现扎实基础、主动学习、启迪智慧、提升能力、完善人格的人才培养目标。医学院包含26个学院(系),12所附属医院。覆盖生物学、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口腔医学等7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4个一级学科博士后流动站。有临床医学八年制(授予博士学位)和10个本科专业(临床医学、口腔医学、儿科学、预防医学、生物医学科学、医学检验技术、食品卫生与营养学、医学影像技术、听力与言语康复学、护理学)。其中,临床医学、口腔医学、生物医学科学、预防医学、护理学、儿科学、医学检验技术为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临床医学八年制(法语班)、临床医学八年制(4+4硕博班)、儿科学“5+3”一体化、临床医学五年制(英语班)是学院的特色班级。2019年交大医学院高质量完成教育部临床医学专业认证,医学院作为中国唯一院校接受世界医学教育联合会(WFME)专家组全程观摩,获得中外专家高度评价。目前学院有在校生10490名,其中本科3580名,研究生6724名,留学生186名。总体就业率达96.21%。作为第一批试点高校,医学院全面实施“市属高校本科教学教师激励计划”,并按照“团队牵引、首席负责、全程激励、制度保障”的工作原则,在院本部组建了34个教育教学团队,医学教育质量得到进一步提升。医学院作为教育部基础医学类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单位、教育部口腔医学类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单位、国家级临床技能实验示范中心学科组长单位及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具有临床模拟功能齐备、师资团队雄厚、医疗资源丰富、操作平台先进的基地优势,并通过器官系统整合式课程、临床技能操作、客观化临床考试等全面提升医学生临床技能和创新意识。现拥有国家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3个,国家级临床技能实验教学培训示范中心1个,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1个,国家临床教学培训示范中心2个,国家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3项。历年来,共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奖11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8个,国家级精品课程10门,国家级资源共享课程5门,国家级双语教学示范课程3门,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2门,国家级精品公开示范课8门,国家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1门,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10门。国家级虚拟教研室2个,国家级课程思政教学团队1个和国家课程思政教学名师8名。图书馆现藏书量约为 44万余册,可用电子图书50余万册,数据库97个,开放时间为 97 小时/周。图书馆重视资源建设,优化资源布局,资源覆盖医学临床、医学基础、药学及循证医学等生物医学各领域。针对教学方面,引进各类相关数据库,为学校教学、科研提供有力的文献资源保障。医学院率先探索和实践临床医学专业“5+3”及“5+3+X”改革。深度参与上海市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工作,积极推进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与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教育有效衔接,率先试点开展与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相结合的临床医学博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工作。2022年,新招录住院医师1150名,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生391名,分别占全市招录总人数的35%和41%。坚持围绕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医学院全面贯彻落实国家和上海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精神,组织全国劳模、新科院士、医学大家等与师生面对面,首推“健康中国”思政课程,打造“中国系列”课程品牌。依托“宣誓、授袍、缅怀、授帽、感恩”五项仪式教育,深化育人内涵,加强医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创新性开展“双师联动,协同育人”工作机制,整合班导师与新生导师工作制度,实施全程一贯制模式配备本科生班导师,构建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医学思政教育体系。坚持以国家卫生事业发展和社会需求为导向,从医学教育的本质是终身教育出发,新组建医学院继续教育学院。面向医疗卫生大健康行业,依托医学院内外一流的学科和教学科研师资队伍,整合优质毕业后教育、继续教育资源。目前,医学院共有4个国家级继续教育基地,包括:附属瑞金医院血液科、附属仁济医院肾脏科、附属新华医院儿科以及附属第六人民医院放射科。医学院紧紧围绕国家“双一流”的战略决策,以整体提高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质量内涵为出发点,以培养卓越医学创新人才为落脚点,推动世界一流医学院和一流医学学科建设。整体布局、重点突出,稳步推动国家转化医学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项目的建设。以高峰高原学科和高水平地方高校建设带动新一轮学科布局优化。医学院学科综合实力和国内外权威排行榜排名显著提升。临床医学、口腔医学、基础医学、药学(与上海交大药学院共建)等四个学科,分别于2017年及2022年两次入选国家“双一流”建设名单。临床医学在首轮“双一流”建设学科成效评价中,被评为整体建设成效显著,获“一流学科培优行动”申报资格。(在上海市高水平地方高校一期建设成效评估中,被评为“优秀”。)ESI最新排名中,临床医学、药理学与毒理学、生物学与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与遗传学、4个学科引文量进入全球前1‰学科。其中,临床医学全球排名95位,为全国第一,同时,发文量为31位,排名进入全球前万分之一,另有4个学科进入全球前1%学科。U.S.News世界大学最新排行榜中,临床医学全球排名位列62名,首次进入全球前70名。临床医学、外科学、胃肠病学与肝病学、公共和环境及职业健康等4个学科国内排名第一,传染病学首次进入榜单,9个学科国内排名前三,13个学科进入世界百强。软科中国最好学科排行榜中,临床医学位列国内第1,口腔医学和基础医学均位居第2,药学第9,护理学第9,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第15;QS最新排行榜中,医学全球排名第80,牙科学第75,解剖及生理学第38,药剂学与药理学第62,生物科学第80。聚焦上海“四个中心”和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总体要求,对接国家科技体制改革发展方向,不断增强科技创新能力和推动成果转化。持续推进脑科学、肿瘤等重大项目的布局和实施,培养储备优秀医学人才,不断增强科技创新能力,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医学院设立“双百人”计划,着力培养临床研究型医师和临床专职科研队伍,实施“博士后”激励计划,实施“高水平创新团队”项目,实现临床-临床、基础-临床、医学-理工学科协同创新。组建医学院“临床研究中心”,持续开展“多中心临床研究”,提升临床研究能力。医学院系统共获得国家级科技成果奖74项,其中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1项,国家自然科学奖5项,国家技术发明奖7项,国家科技进步奖59项,国家国际科技合作奖2项。2022年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781项,连续十三年稳居全国第一。2022年发表SCIE论文4990篇,其中CNS(含子刊)论文数72篇、世界四大权威综合医学杂志论文数(/含子刊)18篇。2022年,医学院系统共获授权专利数987项。科研基地及平台建设成绩显著。医学院拥有1个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转化医学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上海)项目)、2个国家重点实验室、1个国家工程研究中心、1个国家国际科技合作基地、3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2个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4个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重点实验室、29个上海市重点实验室、13个上海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以及2个上海市工程研究中心、8个上海市临床医学研究中心、7个上海市专业技术服务平台。医学院持续推进上海市协同创新中心 、脑疾病临床研究中心、精准医学研究院、分子医学研究院、免疫创新治疗研究院、数字医学研究院、松江研究院、病毒研究院等高水经科研平台建设。已形成优秀人才集聚、重大成果频出的良好局面。积极参与国家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各附属医院不断提升诊疗水平和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医学院现共有12所附属医院,其中7所综合性医院、5所专科性附属医院。拥有5个国家医学中心、6个国家区域医疗中心。获批74个国家重点临床专科,数量占上海市国家级临床重点专科总数的54%。2022年,各附属医院门急诊人次达3614.05万,开放床位数22199张,出院人次95.98万,住院手术人次63.51万,持续提高解决疑难杂症和危急重症为重点的医疗服务能力,以雄厚的综合实力,为上海乃至全国的医疗卫生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赢得社会广泛赞誉。医学院积极探索区域协同共建医疗卫生事业新战略,2020年与上海中医药大学携手成立“中医西医汇聚创新研究院”,着眼于中西医交叉优势学科发展方向,推进中西医交叉创新临床和基础研究。同年10月,成立上海交大医学院—中科院上海营养与健康研究所“慢病防控与健康促进协同创新中心”,将充分整合双方优势资源,聚焦“慢病防控”,开展深度合作。12月,与上海开放大学签约合作,未来将共同建设服务老年人群的健康管理体系,共同推进市民健康与医学素养提升以及共同提升医学教育信息化建设质量。医学院持续深化国际合作,注重对外交流,医学教育国际化水平不断提高。已与21个国家和地区的70所大学及科研机构开了了广泛的合作。推动加强和世界顶级大学的科研合作,建立了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单细胞组学与疾病研究中心、与英国爱丁堡大学共建 “全健康研究中心”。与12个国家的37所大学开展了约50个海外游学项目,本科生短期境外访学比例达50.4%。近年来,与世界一流院校合作,拓展并实施多个线上游学项目,使学生不出国门也能享受优质国际教育资源,提升国际视野。国际学生教育工作稳步发展,2020年顺利通过了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协会组织的来华留学质量认证,成为目前全国首家唯一获得八年认证期的高校。医学院拥有深厚和优质的中法医学教育传统,中法合作办学已经成为医学院办学特色之一。医学院与法国医学院校的合作历史源远流长,自1911年上海交通大学院医学院前身——震旦大学医学院成立至今,医学院在与法国一流高校的教育合作方面不断发展,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培养了800余名法语医学人才。2013年“上海交通大学与法国斯特拉斯堡大学合作举办的医学教育专业博士研究生教育项目”获得教育部正式立项,成为国内首个中外联合培养医学博士项目。2018年由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与法国巴黎笛卡尔大学、里昂第一大学、里尔大学、斯特拉斯堡大学、格勒诺布尔-阿尔卑大学等院校共同创建的“中法联合医学院”正式成立,全面开启医、教、研各领域的深层次合作,标志着医学院的中法医学合作揭开了新的篇章、迈向了新的高度。2021年,设立了医学检验技术法语班,通过“4年中国+1年法国”的理论学习和实验室实践模式,培养一批医学基础扎实、知识面广、既具有良好检验医学技能又具备一定科研能力的创新复合型检验医学人才。2019年,医学院和国家热带病研究中心携手成立“全球健康学院”,旨在培养具备扎实学科基础,创新思维、全球视野的全球健康治理的领军人才。抚今追昔、知史鉴往,继往开来、任重道远,全体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人将化梦想为行动,执着医学信念、探索科学真理,凝心聚力、抓住机遇,勇立潮头、敢为人先,为全力创建世界一流的医学院、为全力推动医学教育改革、为祖国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接续奋斗。.

查看全部>

师资力量

医学院坚决贯彻“人才强院”的主战略,切实加强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大师云集、人才荟萃。学院现有教职医务员工41636名,专任教师853名,在职高级职称5001人,博士生导师1041人,硕士生导师1287人。其中包括中国科学院院士6人,中国工程院院士15人,国际眼科科学院院士1人,欧洲科学院外籍院士1人,美国科学院外籍院士1人,法国科学院外籍院士2人,美国医学科学院外籍院士2人,英国皇家内科医师学院院士1人,法国国家医学科学院院士2人,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2人,国际牙医学院院士1人,美国人文与科学院外籍院士1人,法国国家医学科学院外籍通信院士2人,加拿大健康科学院院士1人,国家“973”项目首席科学家18人次,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23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53人,国家级教学团队1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个,国家级教学名师和全国优秀教师19人、教育部课程思政教学团队1个、教育部课程思政教学名师8人、教育部“海外名师”2人。2011年,王振义院士荣获2010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全部>

招录数据

上海
本科批
01组
2024年 2023年 2022年
最低分 580以上 580以上 580以上
超本科线 177 175 180
最低位次 2684以内 2393以内 2335以内
平均分 612 607 610
平均位次 179 271 207
最高分 616 622 618

开设专业

临床医学 | 口腔医学 | 预防医学 | 食品卫生与营养学 | 医学技术类 | 医学检验技术 | 护...

招录规则

查看全部 >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2024年招生实施细则

上海交通大学2018年本科招生章程

共2条,点击查看>

校园生活

查看全部 >

校园风光

校园风光

收费标准

普通类:6500-10000元/年

相关文章

查看全部 >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2024年分数线(全国各省录取分,2025参考)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各专业录取分数线2024是多少?附最低位次排名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分数线2023年 多少分录取(各省最低分汇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