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访问
关注公众号

西安交通大学强基计划专业权威解读

刘老师

输入分数,看专家推荐大学

输入分数

马上查看 >
免费测你能上的大学

大数据智能推荐 × 专家团队精选

你的分数
高考省份
首选科目
历史物理
再选科目
政治化学地理生物
马上查看>

西安交通大学强基计划培养理念

坚持聚焦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秉承“起点高、基础厚、要求严、重实践”的办学特色,采取“夯实基础、国际视野、尊重个性、跨界融合”培养模式,汇聚最优秀的师资培养更优秀的人才,加强科教协同育人,制定科学合理的退出补选机制,培养富有社会责任感、具有国际视野和竞争力、能在基础学科和国家重大战略领域中发挥引领作用的拔尖创新人才。

西安交通大学强基计划培养方案

聚焦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瞄准高端芯片与软件、智能科技、新材料、先进制造和国家安全等关键领域及人才紧缺的人文社会科学领域,秉承学校基础厚的培养特色,以学校强大的工科优势(西安交大工程学入选ESI排名前1‱)牵引数理化生及哲学等基础学科人才培养,构建基础扎实、专业前沿、知行合一、思维创新的强基计划培养体系。

汇聚最优秀的师资培养更优秀的人才。选聘院士等国家级领军人才,聘请校内外知名教授,组建高水平教学团队为强基计划学生授课。实行双导师制,聘任国内外学术大师、行业精英指导学生人生成长、学业发展和科研训练,助力学生成长与科研创新同步发展。

科教协同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强基计划学生全面进入国家和省部级重点科研平台,培养学生以学促研、以研促学的意识和能力。加强科研反哺教学,将科研成果融入课堂教学、实验实践教学,将研究成果转化为自主创新的实验仪器、实验项目、教学案例。

采取“夯实基础、国际视野、尊重个性、跨界融合”的培养模式。研究拔尖人才成才规律,夯实拔尖人才成长的数理化生等自然科学和哲学等人文社会科学基础,培养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科学的方法论。以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为牵引,面向基础研究领域国际前沿,打造文理渗透、理工结合、专业交叉、课程融合的强基计划培养方案,推动本科生进入国家级科研平台,在研究生导师指导下参与国家重大项目。制定本科生和研究生培养的长线规划,实现学术研究、创新能力培养的有机衔接。尊重学生个性,一人一策,实施小班制、导师制、国际化、学分制的个性化教学改革,为学生提供上不封顶的成长空间。

实施过程跟踪、成效评价的退出补选机制。实施强基计划荣誉学生资格管理制度,建立强基计划内流转和退出补选机制,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鼓励学生不断挑战自我、“跳起来摘桃子”。制定科学合理的退出补选机制,每学年对强基计划学生学业、思想等情况进行综合评价,未达到要求的学生,将退出强基计划并转入相同专业普通班,同时选拔相同数量的优秀学生进入强基计划的相应专业。被强基计划录取学生在校期间原则上不得转专业。


强基计划专业解读

数学类

数学类专业通过“基础强根基、应用提能力、融通促创新、信念筑卓越”培养模式,为优秀学子在高尚人格、精深专业、广博人文等方面奠定坚实基础,培养能够应用基础数学理论、掌握核心数学技术、解决国家重大需求的专业人才,培养数学技术与多学科深度交叉融合的复合型人才,使之未来有潜力成长为国际一流科学家、工程师或企业家,能在我国信息技术、智能科学与产业技术发展中发挥领军作用的优秀人才。

本专业始终以服务国家发展战略、服务原始创新急需、服务社会民生经济为使命,依托数学、自动化、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管理科学与工程四个国家A类学科,设置数学与应用数学、信息与计算科学、人工智能、大数据管理、高端芯片及软件等5个发展模块:

数学与应用数学、信息与计算科学:依托数学与统计学院,面向大数据、人工智能、生命健康、新一代通讯技术、能源勘采等国家与地方重大战略需求中的关键科学问题,发展上述领域中的核心共性数学理论与数学技术。数学学科连续两次学科评估均在前5%(A档),进入全球ESI前1%学科行列。近年来累计获国家级科技奖励5项,获批国家重大重点项目7项,拥有国家级科研平台3个。

人工智能:依托人工智能学院,面向人工智能国家重大发展战略,聚焦人工智能重大科学前沿问题和应用基础理论瓶颈。获教育部首批人工智能专业建设资格,拥有三十余年人工智能领域科研与人才培养的深厚积淀,由中国工程院院士郑南宁教授作为带头人的高水平教学科研团队,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首批创新研究群体资助,拥有5个国家级、省部级科研基地与平台,获得10余项国家级及省部级科研奖励,培养了旷视科技首席科学家孙剑、微软研究院首席研究院华刚、美国伦斯勒理工学院教授张彤、华为技术有限公司高级副总裁、产品与解决方案总裁汪涛、旷视研究院基础模块组负责人张祥雨等国际和国家级人工智能科研与企业领军人才。

大数据管理:依托管理学院,面向大数据及人工智能方向的国家战略需求。2007及2012年学科评估全国第一,2017年入选教育部“双一流”建设,大陆首个QS五星级认证学院。西安交通大学是大数据管理与应用专业的发起者,是国内首批获准设立该专业的3所院校之一,也是该专业名称的命名单位。

高端芯片与软件:依托计算机学院与软件学院,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高端芯片与软件),尤其是国家在操作系统、数据库、嵌入式系统、软件工程开发环境与工具等基础软件和核心技术方面的需求。第四次全国高校学科评估为A-,进入全球ESI 1%学科行列。累计获国家级科技奖励3项,国家级教学奖励8项,国家级教学成果奖12项。

本专业荟集中国科学院院士姚熹、侯洵、徐宗本、管晓宏,中国工程院院士郑南宁,国家级教学名师马知恩、冯博琴,陕西省教学名师郑庆华、顾刚等一批著名学者和教学名师,实行大师引领与知名教授为学业导师结合的双导师本科教育,着重培养“数学基础扎实、交叉研究兴趣浓厚、应用创新能力突出、国际前瞻视野广阔”的优秀学子。

学生在低年级阶段,主修数学基础课程;第三学年依据研究兴趣选择进入各方向专业培养阶段,主修方向模块课程,进入“陕西国家应用数学中心”“国家天元数学西北中心”、“大数据算法与分析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视觉信息处理与应用国家工程实验室”等国家级科研平台、院士、领军学者等科研团队参与科研训练和课题研究。

本专业为优秀学子创造前往世界顶级高校、研究机构、科研团队学习和实践的机会,提供多领域、多学科交叉研究的平台,尊重学子科研兴趣及个性发展,量身定制专业培养方案,重构研究型课程体系,强化育德育能相结合、基础理论与科研实践相结合,个性化培养国家科技振兴的“强大基石”。

物理学类

物理学类专业面向国家在能源、材料、航天、信息等领域的重大战略需求,聚焦制约科技发展瓶颈问题,设置能源物理、智能电气、微纳制造、空天物理技术、先进电子与光子技术、量子信息等6个培养方向。

物理学类强基计划培养基地现有院士9人,国家教学名师4人,拥有动力工程多相流、电力设备电气绝缘、金属材料强度、机械制造系统工程、机械结构强度与振动等5个国家重点实验室,省部级重点实验室22个,物理、力学、电工电子等5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基地所依托工程学科均为国家双一流建设学科。

学生在低年级阶段,主修物理学基础课程;第三学年选择进入各方向专业培养阶段,主修工程模块课程,进入国家级科研平台参与科研训练和课题研究。

基地按照“厚物理基础、宽工程口径”的培养理念,集一流教研资源,通过“院士引领、名师授课”、个性化、精英化、国际化、产学研结合等多样化培养模式,致力于培养具有扎实物理基础和卓越工程素养,有志于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和面向基础科学前沿、投身解决制约科技发展瓶颈问题、支撑产业变革的领军人才。

能源物理方向:依托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第四次学科评估获A+,2019年软科排名全国第一,是全国能源动力领域唯一拥有2个国家级创新群体的学科。
智能电气方向:依托电气工程学院,是中国第一个电气工程学科,第四次学科评估中获得A+,2017年软科排名全国第一,进入工程领域全球前1‱学科行列。

微纳制造方向:依托机械工程学院,第四次学科评估中获得A,在上海软科、美国US News发布的“世界一流学科”排名中,连续多次被评为“全球第二”。

空天物理技术:依托航天航空学院,入选国家一流学科,第四次学科评估全国第三,2017年软科排名全国第一,培养多名世界级领军人才,锁志刚、高华健入选美国科学与工程院双院院士。

先进电子与光子技术:依托电子与信息学部,第四次学科评估中获得A,2017年软科排名全国第八,拥有3个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研究群体和2个国家级优秀教学。

量子信息方向:依托理学院,聚焦未来信息和计算机发展的核心技术,2009年物理学入选国家基础学科拔尖人才计划,2018年教育部评估位列全国第五,近年来优秀毕业生进入国际顶尖名校、诺奖或国际顶级研究团队及世界500强企业,在物理学及相关行业崭露头角。

核工程与核技术

核科学与技术是军民高度融合的高技术专业,核心关键技术是大国博弈的重要内容,发展核科学与技术科学研究、培养学科领域创新型拔尖人才是我国能源经济和国防安全的重大需求。

西安交大核工程与核技术专业成立于1958年,是我国成立最早的核专业之一,62年来与中国核工业命运与共,一直是我国核科学与技术领域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近3年荣获国家科技奖励2项,为国家核工业和国防建设做出了卓越贡献。专业入选国家首批一流专业、国家综合改革试点专业、国防特色学科专业和“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专业,综合实力处于国内领先地位,在国际上享有盛誉。

核工程与核技术专业面向国家能源经济和国防安全领域人才培养的重大需求,依托西安交大最优秀师资和一流教学科研平台,遵循“夯实基础、跨界融合、尊重个性、动态管理”的原则,实行“一制三化”(导师制、小班化、个性化、国际化)式培养,依托科教协同重点培养学生的学术能力和家国情怀。

该专业将为我国核科学与技术领域培养拥有宽厚基础理论、系统掌握核工程与核技术专业知识,具有良好人文素养、强烈事业心、使命感及担当精神、宽广的国际视野、较强的实践能力与创新精神,具有提出和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具有团队合作与组织管理能力,能在行业和学科起引领作用的创新型拔尖人才。

生物技术

西安交通大学2003年建立国家生命科学与技术人才培养基地,2007年创办侯宗濂医学实验班,2016年创办化学生物学理科试验班。基于近20年生物学拔尖人才的不断探索和创新,生物技术强基计划秉承“重基础、强创新、促交叉、国际化”的人才培养理念,以培养生物技术领域杰出研究人才为宗旨,以合成生物学、基因编辑、脑科学、精准医疗、智能医学工程为特色,本科研究生衔接培养,科教协同,塑造富有家国情怀,具有科学思维、创新能力和国际视野的生命医学领域杰出的复合拔尖人才。

西安交大生物学科由著名生理学家侯宗濂教授1937年创办,目前已建立一支包括8名双聘院士、17名国家级领军计划人才、12名国家四青人才、2名973首席和2名爱思唯尔高被引学者等学缘结构合理、教学水平一流的师资队伍。
构建了1个国家级特色专业、2个国家级教学团队、2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3个省级实验教学中心、4个ESI全球前1%学科等卓越的教学科研平台。

拥有2门国家精品课、4门国家精品在线课、2项国家级虚拟仿真项目、10项省部级教学成果奖等优质教学资源,形成了特色鲜明的“理-工-医”交叉融合型人才培养与科学研究体系。

同时与哈佛大学、耶鲁大学、牛津大学等世界著名高校深度合作,拓宽学生国际交流渠道。

哲学

西安交通大学哲学强基计划以培养哲学基础理论原创性研究人才、能够为解决新兴技术引发的理论难题和国家重大战略问题提供智识资源的人才为目标,以基础理论与学术前沿并重、突出对科学技术前沿问题的哲学反思、重视全球视野培养为特色。

西安交大哲学专业的特色与优势如下:

(1)始终把不断强化哲学基础理论研究作为立身之本,形成了“所知学”、“信息哲学”、“身体哲学”、“信念论”、“活动论”等带有学派意义的独特学术视角,产出一大批重要理论成果,就学术视角的多元化、学术领域的广阔度而言,在国内乃至国际高校中不为多见。

(2)依托我校理工管优势,形成了诸多体现学科交叉和文理交融的独特研究领域,如认知科学的哲学研究、虚拟问题的哲学研究、人工智能的哲学研究、生命科学的哲学研究、生态环境的哲学研究、智慧时代的哲学研究等,在国内乃至国际高校中处于前列。

(3)国际化程度高。除了每年固定派出进行国际联合培养的学生外,其他学生还可以申请学校的国际合作交流项目,并有很多参加国际会议的机会,在国内高校中也是闻名的。

(4)依托中国西部科技创新港“哲学与文化研究所”,培养研究型本科人才。
“哲学与文化研究所”是以研究员和研究生为主体的研究机构,也吸纳有浓厚研究兴趣的本科生(“强基计划”的本科生原则上都在内)加入研究队伍,提前培养本科生的科研兴趣和能力,这在全国高校中是绝无仅有的。

输入分数,看能上的大学
独创:大数据推荐 + 专家精选
四川
政/史/地
物/化/生
一键查看 >
高考省份
关闭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请选择科目
关闭
首选
历史
物理
再选
政治
化学
地理
生物

文中提到的大学

查看详情>
陕西-西安 | 本科 | 综合 | 公立 | 教育部
985 211 双一流 国家重点 强基计划 中央部属

相关专题

相关资讯

输入分数,看能上的大学
四川
 
物理/化学/生物
点击查看 >
高考省份
关闭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请选择科目
关闭
首选
历史
物理
再选
政治
化学
地理
生物

精选推荐

【速看】报考大学时,搏冲稳保垫是什么意思?怎么填报? 华为认可的大学专业汇总:校招人数最多! 国家公费师范生:报考利弊/招生大学/招生专业/就业前景 中央选调生高校名单:中央选调生最吃香的专业 揭秘:想进入军工集团,就选这些大学和专业!

高考试题

更多 >

微信扫码关注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