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访问
关注公众号

这些高考志愿填报错误年年都犯!志愿填报务必早做准备

罗老师

输入分数,看专家推荐大学

输入分数

马上查看 >
免费测你能上的大学

大数据智能推荐 × 专家团队精选

你的分数
高考省份
首选科目
历史物理
再选科目
政治化学地理生物
马上查看>
填报一份科学的高考志愿表如同为考生量体裁衣,从测量到成型需要贯穿整个高中时期。家长作为考生的“战略参谋“,在高三前期如何帮助考生科学规划专业选择方向?需要考虑哪些因素?不妨看看高考志愿填报该做哪些准备及常见误区!

一、填报志愿之前要做哪些准备?

志愿填报是一个牵涉甚广的事情,家长和考生都一定要充分重视、尽早准备,如果等到在高考前后才开始接触就晚了,那么在考生刚进高三甚至是高一、高二阶段就要着手了解以下事项。

1、熟悉政策

对本省的高考政策有整体的把握,如所在省份有几个批次志愿,每个批次可以填报几所志愿学校,报考几个专业等。

2、收集信息

权威高考信息渠道:阳光高考信息平台;当地考试院及高校官网、官方微博、微信公众号;高考高招类报纸、广播电视节目等。

3、准确定位

填志愿中最重要的一步。填志愿前可根据平时成绩或模拟成绩来定位,看看自己在班、学校、区甚至省市所处的位置。

4、了解院校

弄清各个招生院校的基本情况,如今年的招生章程、招生计划、往年在本省的提档线、专业线、师资力量、专业设置、学科特长、就业及深造情况等。

5、初选志愿

大致划定一些在省内有招生计划的院校,认真阅读招生章程,比较各院校间专业的招生人数、录取分数等,选择和自己兴趣、分数、批次相符合的院校。

6、模拟填报

根据本省、市的志愿设置情况,将考生的高考志愿草表完整呈现出来,做一遍真实的模拟。

二、常见填报误区

在开始上述准备工作的同时,还会出现很多常见误区,家长一定要尽早改正!

误区一:不仔细看招生章程

招生章程是考生了解招生政策的主要途径,是填报志愿不可或缺参考资料,具有很强的规范作用,既是对高校的一种约束,也为考生创造了更加公平、公正、公开的竞争环境。

正 解

高考志愿别冷落招生章程,关注以下信息:

关注1:高校总体情况

如院校隶属关系、院校性质及层次、办学规模、院系及专业设置情况等。设有分校及多个校区的院校,应关注在哪个校区就读、证书印章是否带有分校或校区字样等。

关注2:院校的调档比例

具体调档比例,不同高校的规定可能不一样。被高校提档不一定意味着被录取,少数考生会因各种原因被学校退档,因此考生应注意查看目标高校的调档与退档的规定说明,慎重选择是否服从专业调剂项。

关注3:录取加分政策

注意目标高校在确定进档考生的专业时,是否认可考生的优惠加分。如招生章程里明确规定“提前批录取的非通用语种考生,按投档分提档,按实考分录取专业”,即投档认可加分,但专业录取时不认可。

关注4:艺术类专业录取办法

不同院校的艺术类专业录取规则可能不一样:有的只按专业成绩排序;有的只按文化成绩排序;有的省外高校需要校考成绩等。考生在填报志愿前一定要看清院校招生章程。

关注5:单科成绩要求、外语要求

高校许多专业对单科成绩有要求,如有些院校的部分外语类、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对英语成绩有特殊要求。

关注6:体检、年龄、应届等特殊要求

提前批录取的学校,相当一部分在体检、年龄等有特殊要求,考生要仔细查阅对照,确定报考与否。

误区二:志愿之间不用拉开梯度

同一批次院校不同志愿之间拉开梯度是非常重要的。不同志愿填报是不一样的。

正解

不通志愿填报方式要区别对待,家长要提前清楚考生所在省份的填报模式。就全国来讲,基本分四种情况:

模式一:平行志愿

在拉开梯度这个问题上,风险有所减小,但也不是不考虑。平行志愿的实行大大降低了考生落榜的风险,同时更突出了高考分数的作用。在考虑梯度问题时,可以使用“冲一冲、稳一稳、保一保、垫一垫”的原则。

但“投档后又被退档”是最大的风险,所以要科学定位院校,目标梯度设置要合理。

模式二:顺序志愿

把握院校梯度就非常重要,首先,第一志愿最关键。其次,第二志愿应该重点考虑往年报考人数不足,曾经招过非第一志愿考生的学校或对二志愿有预留计划的高校。

模式三:院校专业组

“院校+专业组”模式则以一个院校加一个专业组为一个志愿单位。将每一个志愿细化到专业组。考生根据自己的意愿可以直接选择志愿为某个学校的某个专业组,专业调剂限于同一专业组内调剂。考生可以根据本人实际情况,结合兴趣、爱好,合理选择各批次具备填报资格的志愿,填报时应仔细阅读相关院校的招生章程规定,须对照院校专业组的科目要求填报志愿。

模式四:专业(类)+ 学校

“专业(类)+院校”平行志愿模式。是新高考招生同一类别、同一段次中若干具有相对平行关系的专业(类)志愿,以一所院校的一个专业(类)为志愿单位,按照“分数优先、遵循志愿”进行投档。不同于以往以院校为志愿单位投档的院校平行志愿,专业平行志愿投档时,直接投档到某院校某专业(类),不存在专业服从调剂,考生也不用担心被调剂到自己不喜欢的专业。

误区三:一门心思奔名校

不可否认,“211”和“985”高校在硬件、软件上都较优越。能考上名牌大学固然是好事,但完全从“名牌”出发选高校,不考虑其他因素,特别是专业因素,则是不明智的。填报志愿时,父母不要只考虑“名校”,要走出非“名校”不报的误区。

正解

“名牌”大学并非所有专业都是优势专业,还有很多低调大学在专业领域实力不输名校。

误区四:全部填报热门、紧俏专业

专业没有好坏之分,只有冷热的差异。但盲目挤热门专业,对考生长远发展非常不利。首先,热门专业分数高,竞争激烈,如果成绩不太突出,竞争实力并非很强的学生在挤热门专业时,容易落榜。即使侥幸被院校录取,由于热门专业里人才济济,自己实力不是很强,在就业选择和以后的工作中也很难占得优势,抢得先机。

正解

“冷热”结合对考生更为有利。选择“热门专业”而又不忽视“冷门专业”,“冷热”结合对考生更为有利。

误区五:只凭学校(或专业)名称来选择

考生在填报志愿选择专业时,还有一个误区是,喜欢凭着专业的名称来选择专业,而对专业内涵不了解。实际上,不同专业之间所学的课程、发展方向的差异是非常大的。有些专业虽然名称相同,但仍存在一定的差异。

正解

有些专业虽然名称相同,但存在很多差异。考生在看专业的时候,一定要详细了解专业的内涵,一般应该了解以下几方面内容:

该专业的主干课程是什么,是否属于特色专业,专业的实力如何,有无硕士、博士点,是否是国家重点学科,在国内同类专业当中居于什么位置,专业发展前景和学生就业去向如何,专业对学生的相关科目成绩和身体状况有无特殊要求。

误区六:选择专业,不考虑考生兴趣和特长

在选择高考志愿时,父母固然要考虑孩子将来的职业规划,但更重要的是要考虑到他的自身特性。选择符合考生特性的专业,扬长避短,才能促进其学有所成,为将来获得一个理想的职业创造条件,这才是最佳选择。

正解

选择符合考生特性的专业,扬长避短,才能促进其学有所成

考生自身特性包括个人兴趣爱好、个人性格特征、个人能力所及、个人身体条件等4个方面。如果父母选择孩子不喜欢的专业,就是违背了考生的个人兴趣爱好。

试想,面对一个自己根本不感兴趣、完全不喜欢的专业,又如何要求他能积极主动地学习深造。再比如,一个考生性格内向,平日少言寡语,不喜欢与陌生人打交道。如果父母选择让孩子学医,将来当医生势必要面对各种各样的患者。医患接触是必不可少的诊疗环节,而孩子的性格特征不适合当医生,父母没有考虑到这点。

误区七:填报志愿是家长的事,孩子只负责学习就行

高考决定着近千万考生的命运和前途。考入什么样的学校,上什么专业,将来从事什么样的工作,都是孩子自己的事情,上大学的是孩子,而不是父母。如果父母给报的专业他不喜欢,甚至一点兴趣都没有,将来的学习积极性会受到打击。

正解

把志愿决定权交给换给孩子。在填报志愿的整个过程中,父母的角色定位是参谋。应该把填报志愿的决定权还给孩子。

误区八:照搬往年分数线来报志愿

“老师,今年学校最低录取分数线多少啊?”

“我这个分数,能上你们学校吗”

......

这些问题应该是是家长们最想问的,然而“录取分数不是学校决定的也并非一成不变的,要看当年高考考生报考的具体情况”。

不少高校官网会公布出该校近几年的录取分数线,以供考生和家长查阅参考。本是一个参考系数,不少家长却误把它当成衡量的“尺子”,拿孩子的分数和以前的录取分数线“对号进座”。

正解

高校录取分数线存在波动。高校的最低录取分数线是自然形成的,录取结束前无法准确知道。

另外,高校的录取分数线存在波动,有的还有“大小年”现象,即一年高,一年低。考生要多分析几年的录取情况,还可关注分数线与批次线的差值、分数线对应的考生“位次”等。

输入分数,看能上的大学
独创:大数据推荐 + 专家精选
四川
政/史/地
物/化/生
一键查看 >
高考省份
关闭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请选择科目
关闭
首选
历史
物理
再选
政治
化学
地理
生物
输入分数,看能上的大学
四川
 
物理/化学/生物
点击查看 >
高考省份
关闭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请选择科目
关闭
首选
历史
物理
再选
政治
化学
地理
生物

精选推荐

【速看】报考大学时,搏冲稳保垫是什么意思?怎么填报? 华为认可的大学专业汇总:校招人数最多! 国家公费师范生:报考利弊/招生大学/招生专业/就业前景 中央选调生高校名单:中央选调生最吃香的专业 揭秘:想进入军工集团,就选这些大学和专业!

高考试题

更多 >

微信扫码关注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