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20年1月强基计划推出以来,它便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尤其是对于那些热衷于参加竞赛的学子们。本期内容,小编将为大家深入解析报考强基计划是否需要参与竞赛,并探讨强基计划的利弊所在,以助大家更全面地了解这一招生模式。
一、强基计划要不要参加竞赛?
要不要参加竞赛,还需要结合同学们自身的情况和想法来判断。小编总结了以下四种类型的学生并提出建议,供同学们参考:
1、对竞赛有兴趣,只想进一步学习相关知识的学生
如果你只是对某一学科拥有浓烈的兴趣,想要进一步学习该学科的知识,那么小编非常推荐你学习竞赛,但不必花费太多时间在竞赛上,如冬令营集训等就不必参加了。
2、想要通过竞赛进入强基计划高校的学生
小编认为这部分同学可以尝试参加竞赛。但如果不能在高中阶段获得全国中学生五项学科竞赛(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学、信息学奥林匹克竞赛)任一科目全国决赛二等奖及以上奖项,那就不能破格强基计划。如果没有这个实力,同学们还是将这部分时间花费在自己的弱势学科上,提高自己的高考分数,则多一分进入高校的机会。
3、竞赛实力达到金牌的学生
这类同学完全可以参加竞赛,因为在强基计划中,如果在高中阶段获得全国中学生五项学科竞赛(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学、信息学奥林匹克竞赛)任一科目全国决赛二等奖及以上奖项,就可以破格入围强基计划。
4、高考成绩已经非常优秀,想要通过竞赛提高高校考核成绩的学生
假如小A想要报考B大的物理学专业,他的成绩也已经非常优秀,那么小编认为小A完全可以选择参加竞赛。
因为小A想要参加的是自身想要报考专业的竞赛,如果获得了获奖证书,那么在后续高校考核时,小A会非常占有优势,高校考核成绩也会取得一个不错的成绩。
但还是那个前提,如果小A的高考成绩并没有达到很好的程度,那么小编也不推荐他参加竞赛的。因为在综合成绩中,高校考核成绩最多占比15%,而高考成绩的占比在85%以上。
85%和15%的对比,想必大家都知道该如何取舍了吧?
二、高校强基计划利弊
强基计划的优势
1、多一次保障
强基计划算是给了考生一个双重保障,如果有考生高考失利了,那么还有一次强基计划院校考核可以补救。
在综合成绩中,高校考核成绩占比普遍在15%左右,已经足够这部分同学追回差距了。
2、公开公平公正
相比于自主招生,强基计划给予高校操作的权限其实相对较少,且教育部建立了良好的监督举报机制,考核过程全程录像录音,坚决杜绝作弊等行为。
再一对比屡次被爆出黑幕的自主招生,强基计划在公平公正等方面要好很多。
3、特殊的待遇
教育部规定,强基计划院校应当在各类奖学金、推荐保研名额等福利待遇时,优先考虑强基计划学生。
而且在其他地方也对强基计划学生大开方便之门,要求高校未强基计划学生提供小班化导师制、本硕博系统式培养教学。
不得不说,国家和教育部对于强基计划学生完全是按照预备科研人员培养,这部分学生除了好好学习,基本都不用操心其他的事情了。
强基计划的缺点
1、专业冷门
强基计划主要招收的专业均是基础学科专业,如数学、物理、古文字学等相关专业,这些专业都是家长同学们眼中的冷门专业,属于就业难薪资低的典型代表。
而且强基计划学生原则上不能转到相关学科之外的专业就读,报考需慎重。
2、花费时间较长,付出和收入不成正比
强基计划是为国家招收培养基础学科科研人才而推行的一项政策,本质便是想要为国家培养科研人员。
但做科研其实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尤其是基础学科。基础学科的研究往往要花费漫长的时间甚至是几代人的努力才有可能有研究成果。
相比于目前大热的工科专业,如计算机类专业、交通运输类专业等,基础学科科研人员的付出更多,可收益回报却并不高。
小编并不推荐家庭条件困难,想要毕业后尽快工作减轻家庭负担的同学报考强基计划。因为不仅是从业后的薪资问题,而是科研人员至少需要攻读本硕博,这是非常漫长的一段时间,而求学过程中的花费也不在少数。
结合现实来说,家庭条件并不是很好的同学选择这一条路会比较困难。
2、前途未知
目前教育部还未彻底表态日后会如何安置强基计划学生,是作为定向生日后分配工作,还是要对方自己寻求出路,这都是未知数。
但问题在于,强基计划专业都比较冷门,市场需求较小,学习此类专业的学生就业方向较为狭窄,且自从强基计划实行后,各高校每年都会定向向社会输出大量的的科研精英。
这个市场本身回报较低,需要从业人员付出大量的精力,但收益较小,而从强基计划实行后,数年后,从事该行业的人会肉眼可见的增多,激烈的市场竞争必然会增大毕业生的就业难度。
通俗来说就是行业人员付出高、收益少、还竞争激烈,就一个字,难。
但这至少是数年后才会发生的事情了,毕竟培养出一个真正的研究人员,至少需要本硕博八年培养。目前来看,市场还是非常缺少基础学科科研人员的。
本期关于强基计划要不要学竞赛的科普就到这里,我们下期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