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的毕业生去向落实率为95%,国内升学率为45%。从升学就业的数据看,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是一所位于北京市、值得2025年高考生报考的好大学。
一、中国地质大学(北京)介绍
1、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就业情况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25年在国家电网招聘的人数达3人,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24年以选调生的名义被党政机关录用的毕业生人数达27人以上。如果你未来的就业方向,有考虑国家电网、选调生,那么建议你可以重点考虑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毕业生的工作地点主要分布在北京、上海、深圳、成都、广州等地区,未来想去这些地方上班的高三同学,可以在填志愿时重点考虑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2、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报考热门专业
从录取分数线的角度看,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报考最热门的5个专业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法学、软件工程、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如果你的高考成绩够得上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的这些专业,那么可以重点考虑该校。
圆梦小编在下表为大家整理了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各专业2024年在山东省的最低录取分数线、位次汇总,请大家查阅。
专业名 | 最低分 | 位次 |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 616 | 13215 |
法学 | 616 | 13595 |
软件工程 | 614 | 14202 |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 614 | 14407 |
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 | 613 | 14836 |
电子信息工程 | 612 | 15401 |
人工智能 | 610 | 16417 |
数学与应用数学 | 609 | 16890 |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 606 | 18178 |
数据计算及应用 | 604 | 19387 |
地质学 | 602 | 20587 |
工商管理类 | 602 | 21109 |
遥感科学与技术 | 601 | 21223 |
测控技术与仪器 | 601 | 21391 |
大数据管理与应用 | 600 | 22054 |
英语 | 599 | 22869 |
土地资源管理 | 599 | 22942 |
自然资源登记与管理 | 598 | 23886 |
地质学 | 596 | 24802 |
地质工程 | 596 | 24888 |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 | 596 | 24915 |
地理信息科学 | 595 | 25565 |
材料类 | 594 | 26175 |
经济学 | 594 | 26230 |
智能地球探测 | 594 | 26314 |
安全工程 | 593 | 27200 |
翻译 | 593 | 27514 |
测绘工程 | 592 | 27893 |
水文与水资源工程 | 592 | 27907 |
地球物理学 | 592 | 27937 |
土地整治工程 | 592 | 27947 |
智能建造 | 591 | 28583 |
地质工程 | 590 | 29459 |
环境工程 | 590 | 29748 |
海洋工程与技术 | 589 | 29933 |
海洋科学 | 589 | 30304 |
勘查技术与工程 | 588 | 31323 |
地下水科学与工程 | 587 | 31811 |
地质类 | 586 | 32469 |
海洋资源与环境 | 586 | 32616 |
城市地下空间工程 | 586 | 32702 |
地质学类 | 585 | 33537 |
环境生态工程 | 583 | 35014 |
宝石及材料工艺学 | 574 | 44210 |
土木工程 | 571 | 47933 |
从《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本科教学质量报告(2023-2024学年)》中,我们可以知晓:
2024届共有本科毕业生2048人,实际毕业人数2048人,毕业率为100%,学位授予率为95.46%。截至2024年08月31日,学校应届本科毕业生总体就业率达92.63%。毕业生最主要的毕业去向是升学,共1170人,占已就业本科毕业生数61.68%,占本科毕业生总数57.13%,其中出国(境)留学118人,占已就业本科毕业生数6.22%,占本科毕业生总数5.76%。
从各大国有企业等校园招聘录用公示名单中,我们可以知晓: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24年有61人被中石油录用;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24年有51人被中石化录用;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24年有3人被国家电网录用;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24年有47人被各大知名银行录用;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24年有17人被体制内录用为选调生。
二、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招生要求
根据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公布的2024年本科招生章程,圆梦小编为2025年高考生整理出了: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在招生时的特殊要求,请大家确保符合条件再报考!
学校非外语专业录取时不限考生应试外语语种,但新生入校后只能以英语、日语或俄语作为第一外语。报考英语专业、翻译专业的考生,若考生所在省份组织口试,请参加当地招生部门组织的口语考试,录取时参考英语成绩和口试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