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访问
关注公众号

为啥没人报长春师范大学?长春师范大学什么档次?

陆老师

输入分数,看专家推荐大学

输入分数

马上查看 >
免费测你能上的大学

大数据智能推荐 × 专家团队精选

你的分数
高考省份
首选科目
历史物理
再选科目
政治化学地理生物
马上查看>

长春师范大学有“长春革命大本营”“长春革命的摇篮”之称,具有博士学位授予权的应用研究型省属师范大学。但是网上却有千万不要报长春师范大学的说法,为啥没人报长春师范大学呢?长春师范大学什么档次?本期圆梦志愿APP小编将为大家解答。


一、为啥没人报长春师范大学

1、地理位置原因

长春师范大学位于东北三省之一的吉林省,东北的天气环境和人文风俗都和南方有着巨大差异,因此很多考生害怕自己不适应会选择避开这些省份的学校。除此之外长春师范大学的地理位置也较偏,离市区较远,周边配置没有其他学校完善。

2、住宿环境不太好

网上很多关于长春师范大学住宿环境不好的说法,特别是女生宿舍,据说是8人寝,人多东西就会更多,因此很多女孩子不喜欢8人寝,也自然不想报考长春师范大学。当然以上只是网友们的说法,目前学校具体的宿舍环境肯定已经变好了,各位考生也可询问一下上一届的学姐学长们。

3、学校排名较低、名气不大

根据校友会2021年中国大学排名,长春师范大学在全国排名303名,在吉林省排在第13名,由此可见长春师范大学属于吉林省高水平大学,在省内知名度较高,但是在全国范围内来看,名气不大排名较低,很多考生害怕社会认可度不高,因此不会选择报考长师。

4、没有优势特别突出的学科

长春师范大学在教育部第四轮学科评估中,只有两个C-学科,分别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和教育学,没有B级和A级学科,因此学校没有优势学科吸引考生们报考。

虽然以上为大家整理了“为啥没人报长春师范大学”的原因,但其实长春师范大学并不是没人报,以广东省考生为例,2021年长春师范大学在广东历史类计划数为14人,而报考长春师范大学的人数同样达到了计划数,这也证明了“没人报长春师范大学”的说法并不准确,只是报考的人数较少而已。


二、长春师范大学什么档次

吉林省高水平大学。

1、建校历史

学校前身为1906年(光绪三十二年)创建的官立长春师范传习所,是吉林省师范教育的发祥地。百余年来,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学校先后易名为长春府学堂、长春县立师范学校、吉长道立师范学校、吉林省立第二师范学校(简称二师)、长春师范学校。学校是吉林省中共组织的诞生地、爱国运动的策源地、马克思主义理论传播的发源地。

2、师资力量

学校有教职工1500余人,研究生导师545人,其中博士研究生导师22人,校外实践导师120人,研究生培养规模逐年扩大。拥有国务院特殊津贴获得者12人,全国优秀教师1人,全国技术能手荣誉称号1人,吉林省优秀专业技术人才1人,吉林省拔尖创新人才一、二、三层次人选45人次,吉林省百名高层次创新创业引进人才1人,吉林省教学名师10人等。

3、学科建设

有8个吉林省特色高水平学科,其中1个一流学科B类、4个优势特色学科A类、3个优势特色学科B类。

4、国际交流

学校与澳大利亚、俄罗斯、美国、法国、西班牙、德国、日本、韩国、泰国、英国等十几个国家及台湾地区的50多所高校建立了合作交流关系。

5、学校排名

校友会2021中国大学排名中,长春师范大学全国排第303名;软科2021中国大学排名中,学校全国排名第356名。


综上:长春师范大学在吉林省属于知名度较高的大学之一,但是在全国范围内排名靠后知名度较小,长春师范大学的档次为区域高水平大学。

输入分数,看能上的大学
独创:大数据推荐 + 专家精选
四川
政/史/地
物/化/生
一键查看 >
高考省份
关闭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请选择科目
关闭
首选
历史
物理
再选
政治
化学
地理
生物

文中提到的大学

查看详情>
吉林-长春 | 本科 | 师范 | 公立 | 吉林省
双万计划

相关资讯

输入分数,看能上的大学
四川
 
物理/化学/生物
点击查看 >
高考省份
关闭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请选择科目
关闭
首选
历史
物理
再选
政治
化学
地理
生物

精选推荐

【速看】报考大学时,搏冲稳保垫是什么意思?怎么填报? 华为认可的大学专业汇总:校招人数最多! 国家公费师范生:报考利弊/招生大学/招生专业/就业前景 中央选调生高校名单:中央选调生最吃香的专业 揭秘:想进入军工集团,就选这些大学和专业!

高考试题

更多 >

微信扫码关注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