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访问
关注公众号

高分也可能被退档?调剂和退档的认识误区和12种退档类型?

肖老师

输入分数,看专家推荐大学

输入分数

马上查看 >
免费测你能上的大学

大数据智能推荐 × 专家团队精选

你的分数
高考省份
首选科目
历史物理
再选科目
政治化学地理生物
马上查看>

志愿填报过程中,相信“会不会退档”“要不要服从调剂”“不服从调剂有哪些影响”是每一届高考生和家长都纠结疑惑的问题。这也是决定考生录取成功与否的重点,家长和考生也可以重视起来。本期,整理了关于“退档”和“调剂”的相关内容,供各位考生及家长参考。  

退档

有些时候,即使孩子的分数达到投档线,也可能出现被退档的情况,是什么原因呢?家长和考生又该如何避免高分被退档或达线退档的情况?

为什么会出现高分落榜或达线退档?

一是政策因素;二是人为因素。

主要表现有三种情况:

一是考生总分高于院校录取线而没有达到专业线并且不服从调剂。

二是高考总分达到相应批次录取线,但相关科目较差或因身体条件不符合所报专业要求而予以退档。

三是因各院校投档线的人数都比实际录取的新生多20%,因而投档线上的“边缘生”,很可能遭遇进档后退档的风险。

典型的退档类型及预防对策

1、政策性退档

投档比例暗藏风险:高校招生实行按比例投档的办法,部分批次省控线是按1:1.2比例划出,各个招生院校在录取中实行1:1.05——1:1.2投档比例,这种录取政策就意味着考生达线未必被录取,也就是说上线考生存在5%到20%的虚额。

一般在省控线20分以内的“边缘生”报考时需要格外谨慎。

预防对策:

“边缘生”尽量选择哪些往年首轮投档不满额的院校。

专业上不要过分挑拣并尽可能服从调剂。

所报考的院校要保留出一定的分数余量。

不能用录取院校的最低分来判断是否能达线。

目前很多高校会明确提档不退档,考生可以查看招生章程,认真了解志愿高校招生政策。

2、身体条件

考生对所报院校的《招生简章》中要求的报考资格、学校情况及专业要求等相关内容不了解,盲目填报,身体条件不符合所报院校或所选专业的标准。

预防对策:

熟悉体检标准和特殊院校招生录取条件,如身高、听力、色弱、色盲、肢体、口吃、性别,男女录取比例等,避免误闯“红灯”。

和所报高校招办及时咨询沟通。

3、所报专业相关科目成绩偏低

许多高校招生不仅要求总分达到录取分数线,并且对所报专业相关科目的成绩也有一定的要求。

如外语专业的考生,可能英语成绩要达到100分;录取汉语言文学专业要求语文成绩达到90分;录取到经济类专业数学成绩至少要达到100分等。

一般来说,文史类专业、外语类专业、中医学类专业对语文、文综科目的成绩要求较高;理工类专业对数学、理综科目的成绩要求高一些。

医学类专业、对化学、生物科目的成绩要求较高;外语、处贸专业,对外语笔试成绩和口试成绩都有一定要求。

预防对策:

报考时一定要看清楚所报院校的要求,仔细查看招生章程。

4、单纯参考院校往年录取最低线

目前相当一部分大学,录取专业实行“分数优先”的原则,这种完全凭分数定胜负的办法,就是淘汰低分数的学生。

假如你参考最低分,很可能被落选。最低录取分往往就是最后一被录取考生的分数,有时同一所院校的最低(冷门专业与最高(热门)专业间的分数相差可能在30分到70分之间。

预防对策:

参考高校往年的录取平均分。

科学使用线差法、位次法等。

5、对目标院校“大小年”趋势分析不准确

一般来说,“大年”、“小年”是相隔一年或两年交替出现的,但并不绝对,只能作为填报志愿的参考。

导致“大小年”现象的因素有:受上年该校录取分数线的影响;该校当年招生计划投放量;宣传力度;几十万考生志愿填报情况。

考生要避免“志愿扎堆”,仅靠简单寻找“大小年”规律作为志愿填报的依据是根本不够的,要综合各方面的因素,纵横分析,全面考量。

预防对策:

考该校连续三年录取比例的变化趋势,录取分数高说明是“大年”,录取分数低说明是“小年”。

“大小年”现象是一种人为因素造成的现象,要全面分析,灵活运用。

对上一年新开设的专业,如果录取比率小于1,来年报考人数可能大幅度提高。当年新开设的专业,可能因报考人数不多而遇到“小年”。

6、过高估计自身实力只选“三热”高校

考生在填报时只重视对热门地区的重点院校与热门专业的选择,而忽视或放弃对一般院校的填报,造成重点院校一旦失利,全盘皆输。

预防对策:

注重对一般院校和相近专业的填报,选好保底院校。

7、目标志愿定位不准

平行志愿中,所报院校总体“扁平”,各个学校差距没拉开,造成滑档。

预防对策:

平行志愿所报的几所院校切忌“扁平”,院校之间要有梯度。

每个志愿顺序所填报的几所学校,在选择时一定要拉开院校之间的志愿梯度。

如果将分数差不多的几所学校分别列为第一、第二、第三志愿顺序,结果会使这几个志愿变为一个志愿,第一个院校落榜,其后的志愿也不会被录取,浪费了录取机会,导致所填志愿都成为无效志愿,造成整体滑档或志愿全部被采空的问题。

也的有的考生甚至将分数更高的分数列为后续志愿,形成志愿倒挂(即无效志愿)。一般来说,院校志愿梯度以20到30左右为宜

8、忽视批次院校的填报

每个批次院校都有相当一部分不错的专业,特别是高分学生,某些第二批次毕业就业情况好于某些第一批次的院校,特别是一些新兴的专业应予以关注。

预防对策:

重视填报好下批次院校,为考生增加选择的机会。

9、不服从调剂

考生专业要求较高或不服从调剂(或不填写),造成进档后被退档的风险。这是高分落榜和进档后被退档主要因素。

预防对策:

专业志愿一定要“服从调剂”。

在“冲一冲、稳一稳、保一保”的志愿组合中,即要敢于填报理想院校,又要填报稳妥又中意的学校,还要有“保底”院校,防止进档后被退档。

如果考生的“是否同意调剂”一栏不填写的话,将被视为“不同意”处理。

专业志愿冷热搭配要适度。即使是同一院校不同的专业取分高低,不能全报热门或高分专业,要保持专业志愿间要有3-5分的差距。如对专业没有什么特殊要求,最好填上“同意调剂”。

10、吃不透院校《招生简章》形成死档

有的院校对加分政策只在投档时承认,录取专业时以实考分为准;有的学校规定了专业级差,非第一志愿专业录取时,要减掉一定分差后才能与第一志愿的考生排序;有的专业对身体条件、单科成绩有要求外,还规定了男女生录取的比例等,这些问题不注意就会形成“死档”。

预防对策:

了解院校信息,特别是招生章程、近几年招生录取分数情况;

量力而行,选报志愿留有余地,参考各校专业录取的平均分、位次;

严格对照《高校招生体检工作指导意见》相关条款,选报志愿要避开不予录取的专业;

选择专业面要宽,尽量服从专业调剂。

11、档案材料填写有疑问,填写错误或作假

预防对策:考生填表时要严格按志愿顺序填写;各种材料要真实客观;表格完成后要细心核对,以防误填。

12、坚守本地院校,不去外省高校

每年由此落榜的考生也不少,他们的理由是本地高校招生数量多,录取的机率就会大些,但实际的情况是本地院校录取人数多,报考本地的考生更多。

预防对策:其实在本省上大学,还是去外省上大学,并没有统一标准。虽然不少省外院校录取人数较少分数相对升高,但这个并不是绝对的,不同学校不同专业都有所不同,有的学校在外省收分还要低一些。

考生如何才能避免被退档?

高校退档主要有这些理由:部分学校调档比例超出1:1,而报考考生总分偏低;单科成绩不符合学校录取要求;身体条件受限;专业不服从调剂等。为避免退档,应注意以下几点:

(1)合理设置志愿梯度不要盲目填报,也许你的档案冲进了某个高校,但由于部分学校调档比例超出1:1,而你刚刚踩上投档线或超该校投档线不多,可能被退档;

(2)一定要认真阅读高校招生章程和高校招生考试院公布的单科成绩、身体条件等方面的要求,把工作做细;

(3)尽量选择“服从专业调剂”。

什么是专业调剂  ?

专业调剂:投档考生进行专业分配时,将那些无法满足专业志愿但服从专业调剂的考生分配到还有空余计划的专业。

对于学校而言,是指招生学校录取时某专业录取满额,将剩余考生向有空额的专业调拨。

对于考生而言,是指在所报专业已录满额情况下,是否愿意被调剂到其他还有空额计划的专业。

那么问题来了,为什么会有专业调剂?怎么会出现“无法满足专业志愿的考生”?

在填报志愿的过程中,一般情况下考生都是根据自己的兴趣、特长、分数等情况填报专业志愿,部分考生还会参考高校往年各专业的录取分数情况,有的考生还会考虑尽量不与本校其他同学填报的志愿撞车。

对每个考生来说,能够十分准确地知道自己填报的专业志愿,但却无法预知其他考生的专业志愿情况

即使是参考高校往年各专业的录取分数,也只能够对该校以往年度各专业报考热度进行一个粗略的判断,对今年的各专业的报考热度分布却不可知;

参考本校其他同学填报的志愿情况,仅仅可以了解自己身边同学的情况,却并不能了解全省(区、市)考生的志愿情况。

因此考生在填报志愿的时候无论怎样都存在着信息不对称的情况。对于各高校来说,各专业的报考也不可能出现完全均衡的情况。

当考生的档案被高校调阅后,高校会根据预先设定的录取规则和招生专业计划对考生进行录取和专业分配。

由于各专业报考不均衡,就会出现某个考生所填报的所有专业均已录取额满的情况,该考生不能被录取到所填报的专业,成为“无法满足专业志愿的考生”。

此时对该考生去向的处理会有两种情况,要么进行专业调剂,要么被退档。

这时候如果高校存在没有录取额满、还有剩余名额的专业,那么高校就会看考生是否服从专业调剂。

如果考生服从专业调剂,分数有优势则将该考生调剂到某个有空余名额的专业中。

如果考生不服从专业调剂,则将该考生退档。

这里,以“等车”来做个比喻,大致是这样的:

比如某个省(区、市)设置的高考报名表中,同一所院校志愿里考生可填报6个专业志愿。这6个专业志愿好比是6辆汽车,第一专业志愿好比是1号汽车,以此类推,第六专业志愿就是6号汽车。

假设有一群人在排队等汽车,每个人只能选择乘坐1辆汽车,在等车过程中每人需要预先提交一个自己想要乘坐的汽车编号,由于每个人提交的号码是自己想乘坐的汽车编号,却并不知道别人提交的乘车编号。

因此,当汽车来了大家按照预先提交的编号去乘坐汽车时就会发现,有的汽车已经没有座位了,有的汽车还空着很多座位,却没有人来坐。

假设6辆汽车里的座位数与等车人数相等,为了使每人都有座位,还没有上车的人就只能去乘坐那些还有空座位的汽车。

在这个比喻中,没上车的人相当于无法满足专业志愿的考生。把这些还没有找到座位的人安排到有空座位的汽车上就相当于专业调剂。

由于考生填报志愿的不均衡,同一所高校中有的专业填报人数过于集中,就好比那些很快就坐满了但还有人想要上的汽车,而有的专业填报人数过少或无人填报,就好比那些还有空余座位的汽车。

高校为了完成各专业录取计划,就是相当于让每个座位都有人,在进行考生专业分配时,将那些没有满足专业志愿但服从调剂的考生,分配到那些没有完成录取计划、还有空余名额的专业中,这个过程就是进行专业调剂的过程。

对于考生来说,服从专业调剂,就是同意高校把自己调剂到没有完成录取计划、还有空余名额的专业中,即允许高校给自己在没有坐满的汽车上找一个座位;

不服从专业调剂,就是只想去自己填报的专业,如果自己选择的汽车已经没有座位了,则放弃乘车,不去乘坐其他有空余座位的汽车。

专业调剂的认识误区

对于是否服从专业调剂,本来是一次考生自主的选择。但由于对专业调剂的种种误解,让许多考生不敢选择。

以下就针对几种考生最容易产生的误解进行说明。

1、是否选了调剂,就会直接被调剂到其他专业?

这个问题是很多考生所担心的,总觉得填写了服从专业调剂,高校会把考生随意安排到某个专业。

其实考生的这种担心是多余的。近年来教育部在引导高校进行招生改革探索中,一方面加大各类信息公开的力度,另一方面加强规范招生管理和违规查处力度。高校的录取规则、专业分配办法都必须提前在《招生章程》里向广大考生公布,并在实际录取过程中必须严格按照预先公布的规则执行。

为了保证录取的公平、公正,录取过程中实行“学校负责、招办监督”的原则,高校录取完成后,省级招考试机构还会对高校的录取行为、录取结果进行监督检查,审查高校执行国家招生政策、招生计划情况,对高校违反国家招生政策、规定和违背录取规则等行为进行纠正。

因此录取高校在进行专业分配过程中,必须按照《招生章程》规定的原则和程序进行,专业分配无论是按照设定“专业级差”方式,还是实行“分数优先,遵循专业志愿”的原则,都会首先考虑考生填报的专业志愿。

当考生高考分数足够进入所填报专业时,就会被录取到所填报专业,服从专业调剂就没有派上用场。只有当考生所报专业全都录取额满,才会进入调剂程序。

根据前文对高校分档过程的介绍可以看出,并不是说考生选择了专业调剂,就不会被所填报的专业录取,直接被调剂到其他专业。

2、只有低分考生才会被调剂?

被调剂的考生并不一定都是低分进档的考生。考生除了分数低被调剂外,还有可能是专业志愿填报不合理。比如考生所填报的专业都是其所在省份考生报考的热门专业,导致这些专业录取分数偏高,最后使得该考生虽然高考分数不算低,但最后也只能被调剂。

此外,个别考生没有把全部专业志愿填满,填报的专业过少也有可能导致其因无法满足所报志愿而被调剂。

3、被调剂的专业都是“冷门专业”或“不好的专业”?

很多考生之所以排斥选择服从专业调剂,很多是因为觉得自己一旦被调剂,最后肯定是进入到所谓的“冷门专业”或“不好的专业”,其实不然。

哪些专业是被调剂专业,这不是预先规定的,而是由投档考生填报的专业志愿情况来决定,在考生被投档分配专业前,这是一个未知数。

有可能一些优势专业由于往年录取分数高,今年考生不敢填报而突然遇冷,导致报考人数不足,无法完成计划成为调剂专业。往年一些冷门专业由于录取线低成为今年的热门专业。

所以说专业属于“冷门”还是“热门”不是绝对的,是由于考生报考志愿分布不均造成的,考生报的少的专业认为是冷门专业,考生报的多的专业认为是热门专业,没有永远的“冷门”,也没有永远的“热门”专业,今年是冷门专业,可能明年就是热门专业。

同理,专业也没有绝对的好坏,只有是否适合你,你是否喜欢

某些实力较强的专业,你不喜欢,学不进去,那么这个专业对你来说就不算是一个好专业。还有些专业由于大家对其不了解,没人报考,而成为冷门专业。

因此别人认为的好专业不见得是你的好专业,一些冷门专业也不见得都是“不好的专业”,热门专业也不见得就全是好专业。

输入分数,看能上的大学
独创:大数据推荐 + 专家精选
四川
政/史/地
物/化/生
一键查看 >
高考省份
关闭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请选择科目
关闭
首选
历史
物理
再选
政治
化学
地理
生物

相关专题

输入分数,看能上的大学
四川
 
物理/化学/生物
点击查看 >
高考省份
关闭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请选择科目
关闭
首选
历史
物理
再选
政治
化学
地理
生物

精选推荐

【速看】报考大学时,搏冲稳保垫是什么意思?怎么填报? 华为认可的大学专业汇总:校招人数最多! 国家公费师范生:报考利弊/招生大学/招生专业/就业前景 中央选调生高校名单:中央选调生最吃香的专业 揭秘:想进入军工集团,就选这些大学和专业!

高考试题

更多 >

微信扫码关注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