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访问
关注公众号

2021年全国独立学院转设最新消息:含各省独立学院转设情况

杨老师

输入分数,看专家推荐大学

输入分数

马上查看 >
免费测你能上的大学

大数据智能推荐 × 专家团队精选

你的分数
高考省份
首选科目
历史物理
再选科目
政治化学地理生物
马上查看>

由于独立学院转设,造成一大批“新大学”的出现,2021年也被称为“史上最难的报考季”。

在志愿填报的时候,家长和考生面对这些“新大学”,既没有历年数据作为参考,也不确定该不该选择这些学校,着实增大了报考的难度。

特别需要注意的是,从往年情况来看,很多学校仅靠自己“好听的新名字”,吸引了很多高分考生报考,在招生中收获了一大批好的生源,历年的院校投档线也节节攀升。

高考报志愿时,要想分辨出这些“新大学”,就要了解它们的“前世今生”。


一、 这些“新大学”是如何诞生的?

这些“新大学”的诞生,源于教育部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加快推进独立学院转设工作的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的通知。

《方案》中提到,到 2020 年末,各独立学院全部制定转设工作方案,同时推动一批独立学院实现转设。原则上,中央部门所属高校、部省合建高校举办的独立学院要率先完成转设,其他独立学院要尽早完成转设。

主要的转设路径有三种:转为民办、转为公办和终止办学。

1、转为民办:办学协议完善,办学主体间权利义务划分清晰,办学条件达到本科高校设置标准的独立学院,可转设为独立设置的民办普通本科高校。

2、转为公办:无社会举办方(指由公办高校单独举办,公办高校与学校基金会、校办企业、学校附属医院、校友会或学校工会等下属机构合作举办,以及公办高校与地方政府合作举办,下同)或社会举办方拟退出举办、地方政府有条件承接举办的,鼓励转设为独立设置的公办普通本科高校。

3、终止办学:已停止招生,或由于各种原因无法完成转设,或举办者主动提出且条件具备的,终止办学,撤销建制。

此外,《方案》鼓励各地积极创新,可探索统筹省内高职高专教育资源合并转设,也可因地制宜提出其他转设路径,经教育部同意后实施。


二、截止目前全国独立学院转设最新消息

截至2021年4月21日,全国仍有188所独立学院尚未完成转设,其中至少70所已公示或者透露了转设方案。

由于海南省只有1所独立学院,且于2012年3月已获批转设,海南成为第一个完成独立学院转设的省份。随着2021年1月份教育部批准设立新疆第二医学院和新疆政法学院,以及批准新疆农业大学科学技术学院自2021年起停止招生,2024年终止办学、回归新疆农业大学,新疆也可以认为完成了独立学院转设。

另外,青海、甘肃、河南、安徽、贵州、山东6省已经全部公布了省内独立学院转的转设方案。其中,山东、河南、甘肃3省公布了详细的转设方案,包括校名、办学性质、举办者等;安徽和贵州两省只公布了办学性质等少量内容;青海省只剩下青海大学昆仑学院未转设,根据青海省人民政府2020年4月印发的《西宁大学筹建方案》,教育部支持以青海大学昆仑学院转设为基础筹建西宁大学,西宁大学筹建工作达到国家规定标准,通过教育部考察评议和审批后,青海大学昆仑学院停止招生,招生计划划转西宁大学。

除以上8省区,目前剩余独立学院较少的省份有内蒙古、重庆、黑龙江等,这三省区均只剩下1所独立学院。


截至2021年4月21日,全国尚未完成转设的独立学院汇总如下:


三、 各省独立学院名单


四、 面对“新大学”,今年如何报考?

那么在今年的志愿填报中,面对我们此前不太熟悉的新改名的高校,我们应该如何判断是否适合自己呢,他们的分数或者说报考热度应该如何估测呢?

小编将从以下三个方面为各位考生和家长分析。

01 要了解“新大学”的历史沿革

首先,要想“透过现象看本质”,最直接的方式就是了解它是由原先哪所院校改名而来或合并而来。如:南京传媒学院的前身是中国传媒大学南广学院。


还有一种情况,就是多所高校合并后,设立的“新大学”。部分原先的独立学院会以和省内高职院校“联姻”的方式,完成自身的转设工作。如:南京师范大学泰州学院与江苏农牧科技职业学院合并转设为省属公办本科学校、南京师范大学中北学院与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合并转设为省属公办本科学校、南通大学杏林学院与江苏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合并转设为省属公办本科学校、南京中医药大学翰林学院与江苏医药职业学院合并转设为省属公办本科学校。

报考建议

◆对于直接改名转设的独立学院而言,家长和考生可以直接参照原学校的历年分数进行报考,当然,名称的更换会给今年的投档线带来一点点影响,从整体来看的话变化不会太大。

◆对于合并转设的独立学院来说,情况稍微有些复杂,不仅要考虑合并前每所学校“各自”在考生所在省份的历年录取分数,还要考虑合并之后的其他变化,如是否转成公办院校、主要的办学地点是原先哪所学校的校区、新的招生计划数是否是原先两所院校招生计划的简单相加等,对于一些官网没有说清楚的信息,可能要和招办老师做进一步沟通,了解上述的招生细节。

02 要确定“新大学”的身份属性

所谓的身份属性,就是这所院校是属于“公办”还是“民办”。从前的独立学院,在建立之初是“公办民助”的性质,即实施本科以上学历教育的普通高等学校与国家机构以外的社会组织或者个人合作,利用非国家财政性经费举办的实施本科学历教育的高等学校。因为通常是合资,因此校名常以“XX大学+XX学院”的形式出现。 

在转设之后,学校的新“身份属性”将格外重要,大部分独立学院会脱离原先“母体大学”的光环,转设为民办本科。但仍有少部分独立学院由于办学水平较高或合并因素,借转设的机会变为名正言顺的公办院校。


如:苏州大学文正学院转设为公办普通本科高校苏州城市学院;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滨江学院转设为公办普通本科高校无锡学院;南京工业大学浦江学院转设为独立设置的民办普通本科高校。

报考建议

在当前的大环境下,考生本科第一学历是“公办院校”还是“民办院校”,对未来的发展还是有不小的影响的。对于本科线附近的考生,可以重点关注今年转设为“公办”的独立学院,在未来的几年中,这类学校的录取分数将呈现明显的上涨趋势,2021年作为一个不太为大众所知的新机会,报考的“性价比”是很高的。

另外,对于转设为民办院校的独立学院,考生和家长也不要轻易被学校的新名字所“迷惑”,了解院校的身份属性,是确定志愿方案前必不可少的关键环节。

03 要关注“新大学”的新校区所在地

在独立学院转设的过程中,很多高校不但脱离了母体高校的“管控”,也可能会调整原有的校区设置,对于以合并为转设方式的独立学院更是如此,考生可能出现报考了“印象中”在“大城市”的学校,但录取通知书上却让你前往“偏远校区”开始新的学习生活。如:

(1)东南大学成贤学院转设扬州办学;


(2)浙江海洋大学东海科学技术学院将与浙江医药高等专科学校合并,成立浙江药学院(暂定名),性质为公办。转设之后,这所“新大学”将同时拥有三个校区,浙江海洋大学东海科学技术学院的原校区位于浙江省舟山市,而浙江医药高等专科学校,则有奉化和鄞州两个位于浙江省宁波市的校区。我们有理由相信,在合并转设之后,三个校区以往的专业设置将会做出调整,进行共同招生,所以报考的时候,家长和考生一定要明确,自己所填报的专业究竟是位于哪个校区,不同校区的管理方式、师资水平是不是有明显的差别,该校区转设前招收的学生和新招生的学生在培养模式上的差异化体现在何处,这些都可能和学生未来的生涯发展息息相关。

报考建议

独立学院的改名或合并,从逻辑和程序上并不难理解,但很多的细节都需要一个“过渡时期”,而这些细节又往往和学生的学习与生活密不可分,如师资质量、校园硬件设施、本科阶段的比赛与活动、未来实习就业的机会等,其中校区的地理位置是一个很关键的因素。

考生和家长在填报前研究这些“新大学”的时候,一定要注意了解转设之后学校的教学重心(或管理重心)是否会发生校区间的迁移,新校区附近是否有和学生学习就业配套的相关设施,不要等录取之后才发现理想与现实之间的距离。

人人都喜欢“确定性”带来的安全感,害怕“不确定”背后的风险。但“不确定”的风险背后,可能会蕴藏着更多不为人知的报考机会。对于这些“新大学”,考生和家长应做到目标明确、客观分析,不贪图“捷径”,才能寻找到既优质又适合自己的新机会。

输入分数,看能上的大学
独创:大数据推荐 + 专家精选
四川
政/史/地
物/化/生
一键查看 >
高考省份
关闭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请选择科目
关闭
首选
历史
物理
再选
政治
化学
地理
生物

文中提到的大学

查看详情>
新疆 | 本科 | 农林 | 公立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省重点 保研资格 卓越农林 双万计划
查看详情>
青海-西宁 | 本科 | 综合 | 公立 | 青海省教育厅
查看详情>
新疆 | 本科 | 农林 | 民办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教育厅

相关专题

相关资讯

输入分数,看能上的大学
四川
 
物理/化学/生物
点击查看 >
高考省份
关闭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请选择科目
关闭
首选
历史
物理
再选
政治
化学
地理
生物

精选推荐

【速看】报考大学时,搏冲稳保垫是什么意思?怎么填报? 华为认可的大学专业汇总:校招人数最多! 国家公费师范生:报考利弊/招生大学/招生专业/就业前景 中央选调生高校名单:中央选调生最吃香的专业 揭秘:想进入军工集团,就选这些大学和专业!

高考试题

更多 >

微信扫码关注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