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访问
关注公众号

强基计划和高考录取有冲突吗?报名后能改专业吗?这些内容必看!

杨老师

输入分数,看专家推荐大学

输入分数

马上查看 >
免费测你能上的大学

大数据智能推荐 × 专家团队精选

你的分数
高考省份
首选科目
历史物理
再选科目
政治化学地理生物
马上查看>

2021年是“强基计划”实施的第二年,强基计划试点院校均已开始报名,大多截止至4月30日。关于强基计划,部分考生和家长还有许多疑问,小编针对这些问题进行了整理汇总,为大家进行解答!


今年强基计划的政策较去年有哪些变化?

从目前发布的政策看,今年大体招生要求不变,但仍有很多细节调整,如各校入围比例提升、增加了考前确认环节、部分校调整招生专业和入围标准......强基计划针对入校后的培养方案也更加具体了。

新增加“考生确认”环节是什么意思?

新增“考生确认”是在高考出分前,考生确认自己的强基计划报名志愿,考生在规定时间内确认后,高校才会根据高考成绩确定入围名单。在选拔程序上,2021年强基计划要求在高考后、出分前,增加“考生确认”环节。例如北京理工大学规定6月12日至20日,报名考生需进入系统完成考生确认环节,并签订承诺书。考生未在规定时间内完成考试确认的视为自动放弃“强基计划”考核资格,由此带来的后果由考生自行承担。增加确认环节是为了让考生近一步深思熟虑,减少盲目报名,也避免浪费其他同学参加校考的机会。

北京大学强基计划没有确认环节,是不是就不用确认?

2021年除了北京大学没有在简章中说明有确认环节外,其他35所高校都有确认环节。北京大学强基计划校测大概率不需要考生再确认,但是大家高考后仍要经常登录下报考系统,查看是否有校测确认的通知或变更,保证强基报考万无一失。

强基计划考前确认后不参加考试,对考生有影响吗?

如果确认了又不去参加可能会影响考生诚信档案。

高考出分后,确定的是什么名单?

是强基计划入围名单,高校需要对入围考生进行考核测试。根据2021年强基计划报考流程:6月25日前各省(区、市)提供高考成绩,6月26日前高校确定参加考核的考生名单。

入围分数线是综合分数还是高考分数?

是高考成绩,需要靠高考成绩入围,才能参加强基计划校测,最后按高考成绩85%+校测成绩15%折算的综合成绩择优录取。

今年强基计划入围名单会增多吗?

今年各高校普遍扩大强基计划的入围比例。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多所高校都将依据考生高考成绩,按照生源所在省份各学科类、专业组的强基计划招生计划数的6倍,确定各省入围校考的考生名单。意味着更多有志于强基计划的考生可以进入高校考核环节,具体入围计划数参考高校招生简章。


强基计划怎样录取?

一是按综合成绩(其中高考成绩所占比例不得低于85%)和考生志愿,由高到低顺序录取。二是对极少数在相关学科领域具有突出才能和表现的考生,可破格入围。破格入围的考生录取时不占用本省公布的强基计划招生计划。

报强基计划影响高考录取吗?

不影响!强基计划是在高考出分后,根据高考成绩确定入围名单,且在所有批次前确定录取名单。

如果报了强基计划,同时又报了提前批,假如强基计划没被录取,还会影响到提前批的录取吗?

不会影响,强基计划是7月5日前出录取结果,提前批录取会在强基计划之后,河南省最早一批志愿填报时间为6月26日8:00—28日18:00。填报:军队招飞、本科提前批(公安、司法专科随该批)、国家专项计划本科批、艺术本科提前批、专升本、对口招生(本、专科)志愿。

复读生可以报考强基计划吗?

可以的。优秀高中毕业生均可报名强基计划,对复读生没有报考限制。

强基计划、综合评价和高校专项能同时报吗?

只要符合相应的报名条件,都可以同时报考,不过如果需要校测,可能时间会有所冲突,到时候需要做取舍。

考生没有自己的手机号,如何注册学信网账号?

学信网账号注册的时候可以使用家长的手机号,但是一定要用考生的姓名和身份证信息。

系统中显示的招生计划是本省的还是学校全部的?

考生登录报名系统后查看到的招生计划数是分省分专业设置,即该学校该专业在考生所在省份的招生人数。

为什么属于高校招生省份但是报名的时候却没有可选择的专业?

各高校的强基计划招生专业是分省分专业设置的,如果你的选科不符合招生要求,那是没有可填报的志愿的,就像中科大,只招理科生,文科生进入报名系统后也就没有可选择的专业志愿。

填报完成后,想修改下填报的专业可以修改吗?

一旦确认专业志愿将不能更改,如需更改只能在报名时间段内取消报名后重新报名。

报名结束一直是待审核状态,这算报名成功吗?

这代表报名已经完成,等学校审核就可以了。

接下来小编带你看看今年强基计划的新改变!


部分学校增加招生省份

从强基计划招生省份来看,各校面向的招生省份数量不同。

除未公开招生省份的高校之外,招生省份数最多的是哈尔滨工业大学和武汉大学,面向30个省市自治区,两校不招生的省份均为西藏;其次是中山大学,面向29个省份招生;多数高校招生省份数量超过20个;电子科技大学、西北工业大学、中央民族大学招生省份数量较少,只有10个。

从新增或缩减的招生省份来看,今年中国农业大学面向20个省(市、区)招生,比去年增加了14个;哈尔滨工业大学比去年增加了8个招生省份。

缩减招生省份最多的重庆大学,减少了7个。


今年入围比例翻倍

今年新一轮强基计划,多数高校调整选拔机制以适应招生,放宽报考范围,提高学生入围比例。

除北京理工大学、大连理工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中国海洋大学和国防科技大学6所高校入围比例不变外,其余30所高校都提高了入围比例。去年,各校一般按招生计划的3到4倍划定入围人数。而今年,高校普遍将比例调整至5到6倍。


学校只能报一所,但专业有更多选择 

在招生简章中,所有学校均明确“报名我校强基计划不得兼报其他高校”。

部分高校仅限报一个专业,但多数高校还是以“限报一所高校+X个专业”的形式为主,允许学生在一个专业组里填报3个、4个甚至最高可填6个专业,选择性更多机会也更大。


报考加入确认环节 

在招生专业的选科要求方面,各校新增了高考改革省(区、市)3+1+2选考的要求,3+3模式省份的选考要求则维持2020年的要求不变。

在选拔程序上,2021年强基计划要求在高考后、出分前,增加“考生确认”环节。例如北京理工大学规定6月12日至20日,报名考生需进入系统完成考生确认环节,并签订承诺书。考生未在规定时间内完成考试确认的视为自动放弃“强基计划”考核资格,由此带来的后果由考生自行承担。增加确认环节是为了让考生近一步深思熟虑,减少盲目报名,也避免浪费其他同学参加校考的机会。

在成绩核算上,36所高校基本没有差别。强基计划录取的综合成绩,包括高考成绩、校测成绩和综合素质评价,其中高考成绩占综合成绩的占比不低于85%。其中,校测包含笔试、面试和体育测试,对考生的综合能力进行全方位考察。

值得注意的是,大部分高校强基计划录取考生入学后原则上不得转到强基计划招生专业范围之外的专业就读。考生如果想报考强基计划,一定要能够潜下心来做基础科学研究,坚定学习这项学科的决心。

36所高校均设置本硕贯通培养模式

目前,36所试点高校均设置了本硕博衔接的人才培养方案,在攻读硕士、博士学位方面优先支持“强基计划”学生。

北京大学“强基计划”实行“3+X”贯通式培养学生,在大三结束后就可以申请提前进入衔接研究生的学习阶段。上海交通大学“强基计划”本科生有机会直通博士培养。 

部分强基院校仅面试

强基计划面试占校测总成绩的15%,内容大多围绕某一热门话题、某一个情景设定开展,考察考生在面试过程中的逻辑思考、知识储备、拓展延申、语言表达等综合能力。尤其强基计划需要更大的决心投身基础学科的深入研究,更加需要表达出自己的热爱!

平时备考,针对以下几点有意识的积累和准备:

1.培养学科特长思维,重视平时的积累,善于将话题与学科和目标专业相联系,展示自己的兴趣和思考。

2.全方位了解报考的高校专业,包括但不限于学校历史背景、校训、教学理念、学校特色、重点专业、知名校友、专业的特色、课程设置、就业前景、发展趋势等。

3.关注热点事件、扩展社会常识,有意识的关注相关评论和观点。

4.重视综合素质评价材料,是面试的重要参考。


输入分数,看能上的大学
独创:大数据推荐 + 专家精选
四川
政/史/地
物/化/生
一键查看 >
高考省份
关闭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请选择科目
关闭
首选
历史
物理
再选
政治
化学
地理
生物

文中提到的大学

查看详情>
北京 | 本科 | 综合 | 公立 | 教育部
985 211 双一流 国家重点 强基计划 中央部属
查看详情>
北京 | 本科 | 综合 | 公立 | 教育部
985 211 双一流 国家重点 强基计划 中央部属
查看详情>
湖北-武汉 | 本科 | 综合 | 公立 | 教育部
985 211 双一流 国家重点 强基计划 中央部属

相关专题

相关资讯

输入分数,看能上的大学
四川
 
物理/化学/生物
点击查看 >
高考省份
关闭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请选择科目
关闭
首选
历史
物理
再选
政治
化学
地理
生物

精选推荐

【速看】报考大学时,搏冲稳保垫是什么意思?怎么填报? 华为认可的大学专业汇总:校招人数最多! 国家公费师范生:报考利弊/招生大学/招生专业/就业前景 中央选调生高校名单:中央选调生最吃香的专业 揭秘:想进入军工集团,就选这些大学和专业!

高考试题

更多 >

微信扫码关注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