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然可以!根据教育部最新政策,报考高校专项计划的考生,在志愿填报时依然可以正常填报普通批次志愿,两者互不冲突。高校专项计划属于特殊类型招生批次,单独填报、单独录取,即使专项计划未被录取,也不影响后续普通批次的投档。但要注意的是,若专项计划被录取,普通批次志愿将自动失效——这相当于你手握“双保险”,但最终只能选一个!

一、报高校专项计划还能报正常志愿吗?
答案明确:专项计划与普通批次志愿是两条独立赛道。
高校专项计划属于提前批或特殊类型批,填报和录取时间早于普通批次。以2024年安徽省为例,高校专项计划在6月底完成投档,而普通本科一批志愿填报则在7月初进行。这意味着考生可先尝试冲击专项计划中的优质高校,若未被录取,仍能以普通考生身份参与后续批次竞争。
关键数据支撑:
录取批次分离:2024年西南大学纺织工程专业在山东省高校专项计划投档线为物理类546分,而普通批同类专业最低录取线为579分,专项计划优惠幅度达33分。
填报规则差异:部分省份(如江苏省)允许考生在专项计划批次填报1所院校,而普通批次则可填报40个志愿,两者并行不悖。
.jpg)
二、高校专项计划报考全流程(2025年最新版)
1.资格审核:农村户籍+连续3年学籍
考生需满足户籍在实施区域的农村地区,且本人及父母(或法定监护人)户籍在当地连续满3年,同时具有户籍所在县高中连续3年学籍并实际就读。
2.志愿填报关键时间节点
4月25日前:登录阳光高考平台报名,提交材料;
6月7日-8日:参加全国高考;
6月25日左右:查询专项计划初审结果;
6月27日-29日:单独填报专项计划志愿(各省时间略有差异)。
3.录取规则:分数优先,不锁档
2024年河南省高校专项计划实行“分数清”原则,考生高考成绩需达到一本线(理科524分/文科556分),且部分高校设置专业级差(如浙江大学级差为2-1-1)。未被录取的考生,档案自动进入普通批次投档流程。

三、三大实战技巧,避免“踩坑”
1.慎选“冲稳保”院校
案例:2024年甘肃省考生张某(理科612分),专项计划填报北京大学(冲)、西安交通大学(稳)、兰州大学(保),最终被西安交大电子信息类专业录取,比普通批次同专业低19分。
2.警惕“冷门专业打包”
部分高校将土木工程、哲学等冷门专业放入专项计划。
3.跨省政策差异需厘清
浙江、上海:专项计划与普通批合并填报,实行“专业+院校”模式;
四川、云南:专项计划单独设批次,允许填报2个顺序志愿。
四、最新数据:2024年专项计划录取率TOP5高校
(以下数据适用于全国实施区域,科目为综合改革/传统文理分科省份)
1.复旦大学:专项计划最高降分60分(云南理科);
2.武汉大学:农学类专业大部分来自专项计划(湖北物理类);
3.电子科技大学:专项计划最低分比普通批低14分(四川理科);
4.中国海洋大学:专项计划招生人数占比较高(山东综合改革);
5.西南大学:专项计划最低录取线为568分(四川文科),比普通批低44分。
五、终极提醒:这些红线不能碰!
1.放弃入学=次年禁报:2024年起,若被专项计划录取后放弃入学,次年将失去专项计划报考资格;
2.户籍造假一票否决:户籍造假的考生均会被取消高考资格;
3.志愿填报过晚失效:错过专项计划填报截止时间,就会错失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