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访问
关注公众号

强基计划是否选择报考?附2020高考强基计划高校名单

杨老师

2020年强基计划落幕已久,对于强基计划,2021届家长和考生依然报有很大怀疑态度,明年到底该不该报?强基计划实际培养如何?针对该政策,以下部分“过来人”的看法及大学的一些看法希望能对接下来的考生有一定“引申作用”。


2020年首届强基计划招生多校出现补录现象


2020年新生入学后,多校发布补录通知,从学校发布的数据来看,多校补录近一半的人。还有多校没有公布补录人数。除了清北,其他学校几乎都没有招满。为此,很多人都说强基“遇冷”。

2020届学生对强基计划态度

类型一:主动放弃型

武汉十一中高三考生李某童的案例,就是部分考生的缩影。

今年5月,李同学和班里几位同学都报了“强基计划”,李同学报了清华大学”强基计划”的物理学专业。

高考成绩公布,李同学考了684分!超过北京大学医学部录取线。李同学和家人商量后,放弃了清华大学“强基计划”物理学专业的面试机会,最终填报了北京大学医学部,并被顺利录取。

类型二:十分热爱型

考生一:

“既有荣誉感也有使命感。”在北京大学强基计划基础医学专业就读的郝文琴来自湖北省潜江中学,她说选择医学是高一就种下了种子。

当时,潜江老乡、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学者刘珏来校讲授自己的从医经历,给了她很深的印象,当时她就下决心读基础医学。

今年2月疫情期间,她发现刘珏还是最年轻的全国新冠肺炎防控专家组成员,奔波在湖北抗疫一线,这对她触动很大。

今年5月,郝文琴报考了北大强基计划基础医学专业,最终以678分的高考成绩实现了梦想。郝文琴告诉记者,有强基计划这么好的平台,一定会有好的科研前景,争取能为国作出贡献。

北大强基计划基础医学专业班辅导员杨恩策介绍,北大强基计划基础医学专业不惟分数论,看重志向,单独编班,选择强基计划就是选择当民族复兴的基石,发展没有上限。

考生二:

徐方维来自河南商城县,他所在的商城高级中学,70人的班级上,10多人报名了强基计划,他是唯一走到最后的。
他回忆,当时班上很多同学准备报强基计划,都觉得这个跟过去的自主招生相似。班主任老师则一再提醒,该计划只适合成绩拔尖的学生,录取时高考成绩要占85%。

这样,班上最终有10人报名。高考结束,徐方维考了675分,8月4日面试也取得了93分的好成绩,超过华中科技大学在河南669分的强基计划录取线。对于自己能被录取,徐方维相当满意。

类型三:盲目型

因为没弄明白强基计划和过去自主招生的差别,报考兰州大学强基计划的丁睿松未能入围,最终上了西南交通大学。高中就读于武汉二中的丁睿松平时成绩有600分,希望通过自主招生能圆自己上985名校的梦,但刚进入高三便有自主招生取消的消息传来。丁母向记者说,今年初,教育部公布了强基计划,让一家人又看到了希望,很快让孩子报了名。

丁母盘算,强基计划高考成绩占85%,面试成绩占15%,比照兰州大学过去在湖北省的录取线,儿子正常发挥应该够线了。但兰州大学强基计划湖北录取线公布后,她傻眼了,都到630分以上了,她这才明白强基计划并非过去的自主招生。

类型四:弯道超车型

今年5月,刘订均和班上40多名同学一起报了强基计划,他填报了浙江大学基础物理学专业的强基计划,因为高考分数未过线而未能入围,以652分被华中科技大学建筑与规划专业录取。进校报到第二天,得知华科启动强基计划二次选拔,他毫不犹豫报了名。

刘订均介绍,华科物理学专业强基计划有5个名额未录满,补录通知下发后校内有50人报名,通过笔试后20人进入面试,从中选取了5名学生,他是其中之一。他高考志愿也填报了华科物理学专业,该专业录取分数653,他以1分之差落选。


学校对强基计划的态度

华中科技大学:“明年应该不会再出现补录的情况。”华中科技大学物理学院副院长吕京涛教授对出现补录有些诧异,同时也认为,今年是强基计划推出首年,还在探索,明年就会好起来。事实上,该校物理学强基计划补录5人,是该校最少的,其他专业补录相对更多。

武钢三中校办主任刘江华:“今年武大、华科强基计划的入围线远高于学校录取线。”武大、华科在湖北的强基计划入围线比普通线高出10多分,“高这么多分,一些考生转而选择其他专业。”

刘江华分析,有些考生和家长看重升学和就业,对强基计划认识不到位,报考只将其作为备胎。“明年强基计划应该增加一些限制性条件,避免今年出现的这种摆荡。”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发展规划处处长徐绍红:也关注到“强基计划”招生先热后冷的变局。他认为主要原因并非是招生规则,而是源于家长和考生对基础学科认知的偏差,简单地把基础学科专业归为“冷门专业”。基于这种认知,基础学科招生“遇冷”成为普遍现象,即便对名校也是如此。

“要遵循基础科学的发展规律,优化科研人员的评价体系,让他们不担心没有用武之地。”徐绍红表示,解决这个问题是个系统工程。他建议国家实施更多具有基础性、前瞻性和显示度的重大科学计划、重大科学工程,以此拉动对基础科学研究和人才的需求。

更为重要的是,要优化学术评价机制,切实破除“五唯”,在高校和科研院所建立有别于应用学科的职称晋升和待遇保障制度,鼓励基础科学领域人才“板凳甘坐十年冷”,真正让考生和家长体会到学习基础科学有前途,从事基础科学创新光荣。

中国教育政策研究院执行院长、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张志勇教授:强基计划改革立足于服务国家重大战略的需求,突出基础学科支撑引领作用,培养未来领军人才。相比以往的“择分”,强基计划的“择志”色彩更加鲜明。

深入推进强基计划,有必要加强高中生理想信念教育和生涯规划指导。在中小学教育中,要加强高校与中学教育的衔接沟通,通过开设高中学生发展指导课程、开展咨询活动等方式,加强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和生涯规划指导,引导学生结合国家发展和自身成长,树立远大理想。

全国高等学校教学研究会理事、厦门大学教育研究院院长别敦荣教授:认为就业好、待遇高的专业有吸引力,对家长而言是可以理解的;基础学科成才需要的时间更长,就业面的选择又窄一点,这是强基计划人才培养的特点,招生改革要更有针对性。

别敦荣表示,强基计划明年会如何,有待观察,但有一点是肯定的,强基计划要达到目的,必须探索一条中国拔尖创新人才选拔与培养的路径。


未来强基计划会如何?

针对2020年强基计划“遇冷”情况,多人对未来走向进行预测,目前预测主要分三种:

1、近几年可能保持稳定。2020年只实施了一年,近几年再进行大调整的可能性非常低,保持稳定的概率会比较高,此外,目前的高要求、高标准自动将功利性强的学生排除在外,剩下的学生大多符合强基计划“择志”要求。

2、政策应该会进行调整。只是调大调小的问题,未来可能会开放更多的专业、投入更多的招生计划、招生可能会根据学生的情况设置不同的门槛。此外,国家可能会根据强基计划设置配套的出口等,改善目前基础学科培养出口、就业整体环境,如待遇、科研扶持等等。

3、观望中。强基计划实施后,其结果让很多人没有预料其结果,很多大学也没有做最新的概述。未来到底走向如何,都在观望中。

对此,广大家长和考生,你们又是如何看待的呢?

强基计划背景介绍

Q 实施强基计划的高校有哪些?

A 起步阶段,强基计划遴选部分“一流大学”建设高校开展试点,包括:

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清华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理工大学、中国农业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央民族大学、南开大学、天津大学、大连理工大学、吉林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复旦大学、同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南京大学、东南大学、浙江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厦门大学、山东大学、中国海洋大学、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中南大学、中山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四川大学、重庆大学、电子科技大学、西安交通大学、西北工业大学、兰州大学和国防科技大学。

Q “强基计划”出台的背景?

A 2003年教育部开展高校自主招生改革以来,在探索综合评价学生、破解招生“唯分数论”等方面取得了积极成效。同时也面临一些新挑战和新问题,包括招生学科过于宽泛、重点不集中、招生与培养衔接不够、个别高校考核评价不够科学规范、个别考生提供不真实的学科特长材料等。

Q 实施强基计划的总体考虑是什么?

A 强基计划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落实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健全立德树人落实机制,探索多维度考核评价模式,着力实现学生成长、国家选才、社会公平的有机统一。

一是在改革定位上,与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相结合。着力选拔一批有志向、有兴趣、有天赋的青年学生进行专门培养。

二是在制度设计上,与促进教育公平相结合。以高考成绩作为入围依据,完善制度机制,切实保障考试招生机会公平、程序公开、结果公正。

三是在评价模式上,与推进教育评价改革相结合。坚持育人为本,探索在招生中对学生进行全面、综合评价,引导中学重视培养学生综合素质。

四是在改革协同上,与推进高等教育相关改革相结合。加强统筹协调,与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加强科技创新等改革相衔接,形成改革合力。

Q 强基计划的招生定位是什么?

A 强基计划主要选拔有志于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且综合素质优秀或基础学科拔尖的学生。突出基础学科的支撑引领作用,由有关高校结合自身办学特色,重点在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及历史、哲学、古文字学等相关专业招生。

Q 强基计划的招生程序是怎么样的?

A 强基计划的招生程序主要包括:

试点高校发布年度强基计划招生简章;

符合报考条件的考生可在网上报名参加强基计划招生;

所有考生参加统一高考;

各省级招生考试机构向有关高校提供报名考生高考成绩;

高校依据考生的高考成绩,按在各省(区、市)强基计划招生名额的一定倍数确定参加学校考核的考生名单并公示入围标准;

高校组织考核;

高校将考生高考成绩、高校综合考核结果及综合素质评价情况等按比例合成考生综合成绩,并由高到低进行录取。

文中提到的大学

查看详情>
北京 | 本科 | 综合 | 公立 | 教育部
双一流 985 211 国家重点 强基计划 中央部属
查看详情>
北京 | 本科 | 综合 | 公立 | 教育部
双一流 985 211 国家重点 强基计划 中央部属
查看详情>
湖北-武汉 | 本科 | 综合 | 公立 | 教育部
双一流 985 211 国家重点 强基计划 中央部属

相关资讯

精选推荐

【速看】报考大学时,搏冲稳保垫是什么意思?怎么填报? 华为认可的大学专业汇总:校招人数最多! 国家公费师范生:报考利弊/招生大学/招生专业/就业前景 中央选调生高校名单:中央选调生最吃香的专业 揭秘:想进入军工集团,就选这些大学和专业!

高考试题

更多 >

微信扫码关注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