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访问
关注公众号

2020年高中作文素材热点-高中语文素材最新热点

杨老师

你是否经常为缺乏好的作文素材而发愁?

你是否沉迷学习而忽略了社会热点事件?

你是否不清楚如何挖掘热点事件的本质?

今天,小编为大家分享人民日报11月热点时评汇总,都是精华,不容错过,快快mark吧!

下潜深度见证创新高度

吴月辉 来源:人民日报


中国载人深潜创造新纪录!11月10日,由我国自主研制的全海深载人潜水器“奋斗者”号完成万米级海试,首次探底全球海底最深处——马里亚纳海沟“挑战者深渊”。此次下潜深度达到10909米,并在海底停留6个小时,进行一系列的深海探测科考活动,带回了矿物、沉积层、深海生物及深海水样等珍贵样本。这标志着中国成为世界上极少数能造出万米潜深的载人深潜器的国家之一。

被称为“地球第四极”的马里亚纳海沟,沟内水压高、完全黑暗、温度低,是地球上环境最恶劣的区域之一。“奋斗者”号载人潜水器在马里亚纳海沟成功坐底,意味着中国拥有了自主研究万米深海的能力,将为深海海床深渊的科学研究做出更多原始和基础性贡献。

其实,就在10月27日,也是在马里亚纳海沟,“奋斗者”号刚刚成功下潜突破1万米,达到10058米。这个纪录还未保持半个月,“奋斗者”号再次向海沟最深区域发起了新挑战,并成功坐底10909米的海底。“新纪录”迅速被打破的背后,是我国自主研发深海装备技术的不断突破和进步。1986年,中国第一艘载人潜水器7103救生艇研制成功后,我国自主研发载人潜水器的脚步就未曾停歇。“蛟龙”号、“深海勇士”号、“奋斗者”号接连诞生,载人潜水器的国产化程度更高、实用性更强、性能更优越,助力中国深潜人的“深蓝梦”变为现实。

外观酷似一条绿色大头鱼的“奋斗者”号,是国际上首次可以同时搭载三人下潜的万米载人潜水器,具备覆盖全球海洋100%海域的作业能力。本领如此高超,归功于“奋斗者”号有一颗强大的“中国心”,在多个关键技术和重要材料领域,拥有很高的国产化程度。

想要在万米深海里自由行走并不容易,首先要攻克的难关,就是巨大的水压。马里亚纳海沟1万米处,水压接近1100个大气压。此前,也有国外深潜器依靠结实耐压的球形载人舱,成功挑战了这里的万米重压,但舱体空间太小,仅容单人屈膝,无法搭载更多的人和设备。如何破解这个技术难题?用来制作舱体的材料是关键。经过不断优化和上千次的测试,我国成功自主研制新型高强度钛合金,其强度高、韧性好,能够承受万米水压,并且重量极轻,也可确保载人舱有足够空间。有了新材料的保驾护航,“奋斗者”号终于可以顶住巨大的海底压力,安全载人潜入万米深海。

深潜器坐底10909米深度,仅是初窥冰山一角,海洋深处还有太多的未知需要我们不断去探索和揭秘。从“蛟龙”号到“深海勇士”号再到“奋斗者”号,中国载人深潜事业不断取得新突破,离不开几代科研工作者的执着和奉献。他们是不断走向深海的勇敢战士,为我们探寻着大洋深处的奥秘。相信随着我国在科技领域的自主研发能力不断增强,在探索深海的道路上,一定会有新的发现,为人类做出新的贡献。

高值医用耗材治理的重要一步

李红梅 来源:人民日报


不久前,一场采购金额过百亿元的国家级高值医用耗材集中采购开标。多年来位居高价位的心脏支架大幅降价,从均价1.3万元降至700元左右,降幅超过90%,按意向采购量计算,预计节约资金109亿元。这一消息,引发社会关注和热议。

心脏支架是人们熟悉的高值医用耗材。近年来,因我国心血管疾病患病人数不断增多,进行心脏支架植入的病例数逐年攀升,每年临床用量达100多万个,人均使用1.4—1.5个。但是,心脏支架的平均价格一直在万元以上,全国心脏支架的费用负担一年超过150亿元。

心脏支架的价格较高,与其创新性、侵入人体特性有关。经过长达30多年的临床使用,心脏支架技术已经比较成熟,国内产品临床使用率已达80%,国产、进口产品在质量上几乎没有太大差异。按市场规律,这种技术成熟、竞争充分的产品价格会逐步下降。然而,心脏支架由于销售模式的原因,过于依赖推广、营销,中间环节费用占了大头,导致出厂价与患者使用价之间相差巨大。不仅是心脏支架,其它高值医用耗材价格往往都比较高。从出厂、各层级代理商、物流配送到医院采购、使用,经过的环节越多,中间费用就越高,价格也越高。由于高值医用耗材型号复杂、种类繁多,病例之间的使用存在差异,因此多年来难以开展“团购”,无法有效实现量价挂钩。同时,因流通费用过高,相关企业往往重销售、轻研发,产品难以靠质量、创新赢得市场。

从心脏支架开始,高值医用耗材的暴利现象该终结了。集中带量采购带着联盟地区2408家医疗机构80%的需求用量,招采合一、量价挂钩,采取医保预付货款、医院确保使用、药监部门全力监管质量的综合手段,实现降价保质,强力治理价格虚高。此前,药品集中带量采购已经有了3批实践,给高值医用耗材集采提供了有益经验。尽管目前心脏支架不像药品一样有一致性评价质量认证,但采购的心脏支架全部是医疗机构自主报量的常用主流产品。按照规则,即使出现中选产品不是医院常用产品的情况,也由医院自主决定用量。另外,临床上仍有20%的使用比例留给医生和患者自主选择。随着国家医保局推进耗材标准化编码工作,所有高值医用耗材还会有统一的标准。这将为今后所有品种的集中带量采购打下良好基础。

面对集中带量采购,有些人担心,会不会这头降了那头升了?对此,医保部门已经明确,医保预算结余留给医院,医院按照政策自主分配,这无疑将大大激发医院的积极性。同时,配套医保支付改革、医疗服务价格调整、药品流通体制改革,以及公立医院薪酬制度、补偿机制改革等,将有效防止出现“按下葫芦浮起瓢”的现象,推动实现合理诊疗,合理使用药品、耗材。

高值医用耗材治理被称为医改难啃的“硬骨头”,涉及的利益链条长,触及的改革面广。为了人民群众的健康,切实减轻费用负担,让医保基金得到更加合理的使用,促进行业可持续发展,再难的事情也要努力办好。以更大的决心和勇气攻坚克难,凝聚众智、集聚众力,朝着改革目标协同发力,才能加快实施健康中国战略,更好守护人民健康。

教科书浪费惊人,循环使用“卡”在哪?

蒋萌 来源:人民网


从学生时代走过来的人都有过这样的经历——新学期开始,拿到崭新的教科书,认真包上书皮,颇有仪式感。当学期结束,面对学完的一本本教材,既有“成就感”,又会为它们的出路犯愁。“卖了一麻袋的书,最后只能买得起一个麻袋。”网络上毕业生的调侃令人苦笑。

镜头转向中部某省某再生资源企业3500平方米的车间,一座近两层楼高、重达40多吨的“旧教材山”赫然显现,记者随手捡起一本初中历史教材,发现品相完好、干净整洁。据说,这只是三四天收来的,旺季回收量是现在的3倍,这些教材将全部变成再生纸……图书馆里的书籍可供读者反复借阅,大量“很新的旧教材”却沦为“废纸”,两相对比,吊诡又现实。

国家新闻出版署统计数据显示,2018年仅中小学课本及教学用书,全国零售数量就达29.3亿册、总计259.89亿元。业内人士指出,我国教科书用量巨大,印制越来越高档,若不能循环利用,会造成极大浪费。

事实上,教材循环使用不是新鲜事。2008年起,在义务教育阶段,部分免费教材循环使用已经展开,涉及音乐、美术、体育、健康、科学等学科。这些教材由国家免费发放,而非学生家长购买。有关学科不需做课堂记录,被重复利用的教材品相较好。已建立循环使用制度的学校,还会定期对教材消毒。上述“前提”令教材循环使用在一定范围内实施较好。但也要指出,由于不涉及个人购买、未涵盖所有学科、不包括高中以上非义务教育阶段,“循环使用的教材数量仍不及教材总量的零头”。

另一方面,市场化的教材循环利用也面临不少难点——回收分拣需要大量人工,成本不低;各地使用教材不尽相同,更新版本时间各异,给二次销售带来不确定性;究竟是通过书店或电商销售,还是与教育系统合作,尚无成熟模式。这些问题难免影响二手教材资源通过市场渠道有效利用。

法规的“不匹配”同样不容忽视。按照规定,从事出版物发行业务的单位或者个体工商户,应取得《出版物经营许可证》,必须从依法取得出版物批发、零售资质的出版发行单位进货。可是,二手教材的卖家往往是个人,收购销售也有别于传统发行。填补“空白”,规范行为,要更有针对性。

世上没有真正的废物,只有放错地方的资源。进一步实现教材循环使用,需要教育部门、市场管理、回收企业、学生们的共同努力。针对非免费教材,教育部门也不妨建立回收机制,对符合循环使用条件的折价回收,还可以鼓励捐赠二手教材。由教育部门回收、整理、消毒、发放,学生和家长也放心。对市场管理部门而言,出台针对性规范,创新管理方式,给予政策支持,将使市场在二手教材资源配置中发挥更积极的作用。在规范中运作,在发展中成熟,教材回收企业有望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有机结合。学生彼此交换或购买闲置教材,则是用较低的成本获得“进步的阶梯”,同时为环保尽了一份力。教材循环不拘泥于一种方式,将会创造更多可能。绿色环保,循环经济,考验智慧,取决于行动。

走在红军挑粮小道上

戴林峰 来源:人民日报


巍巍罗霄,直冲云天。在山势峻拔的黄洋界脚下,江西省井冈山市源头村掩映在万顷竹林绿波中。90多年前,红军突破重重封锁,将30多万斤粮食挑上井冈山,源头村是必经隘口。如今,这里建起了红军挑粮小道景区,成为热门旅游目的地。

拾级而上,擦肩而过的游客们头戴八角帽、肩挑竹扁担,体验那段红军挑粮上山的峥嵘岁月。挑粮归来,还能在村民家中品尝红军餐。“红米饭,南瓜汤,秋茄子,味好香,餐餐吃得精打光。”2019年,仅300多人口的源头村接待游客10万人次,售出红军餐1.6万份。但是,这里过去并不是这番繁荣景象。绵延不绝的大山,是革命年代的天然屏障,也成了制约老区群众脱贫致富的发展瓶颈。穿岭而过的羊肠小道陡峭崎岖,人难走、车难行、货难出,源头村成为省定贫困村。

不忘来路,方能走好前路,必须把党的初心使命刻印在老区群众的脱贫路上。在省市的支持和扶贫干部的帮扶下,源头村民拿出了当年红军挑粮上山的劲头,凿石掘壁,填沟架桥,硬是在层峦叠嶂间开出了一条路。如今,村里的路面铺上了沥青,源头村民实现了“出门有路、抬脚上车”的心愿,高标准建设的电路、网络也架进了大山深处,出山“通道”更加通畅了。

修通道路,还需打通“思路”,精准扶贫关键要找对路子。过去,村民们伐竹开荒,山头秃了也没能实现致富。脱贫攻坚战打响后,源头村明确了红色研学游与绿色生态游相融合的发展方向,全村退耕还林132亩,挑粮广场、红军驿站、游客中心相继建成,村民们端起“旅游碗”,吃上“生态饭”,12户44名建档立卡贫困户全部摘帽。一头挑着绿水青山,一头挑着金山银山,源头村民踏着红军挑粮小道,迈向了小康生活的康庄大道。

修好一条路,开发一片景,富裕一方人。在推动产业扶贫过程中,井冈山市将基础设施建设与旅游产品开发有机结合,提出“红色培训到哪里,教学实践点建在哪里,公路就配套到哪里”的全域旅游发展思路,高标准实施了160个美丽乡村示范点的配套道路建设,农村公路总里程突破750公里,实现所有农村公路串联全市所有旅游景点,铺就了一条条“脱贫路”“致富路”“幸福路”。

在蜿蜒的挑粮小道间徒步攀行,对脚下的路有了更深的理解:这是一条初心小道,红军在艰苦卓绝的环境中创建了全国第一块农村革命根据地,开辟了一条胜利之路。在开阔的柏油马路上驱车疾驰,对前行的路有了更多的憧憬:这是一条小康之路,老区干部群众铆足干劲再出发,井冈山在全国率先脱贫摘帽,闯出了一条发展新路。新起点,新生活,新奋斗。老区干部群众将沿着革命先辈开辟的红军小道,以更加昂扬的姿态砥砺前行,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

叫停“家长改作业”让教育回归本义

龙敏飞 来源:北京青年报


11月10日,辽宁省教育厅公布的《辽宁省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管理“十要求”》指出,教师必须亲自批改作业,严禁家长、学生代劳。对于不按时亲自批改作业的教师,一律取消职务晋级、评先评优资格,学校校长取消评先评优资格。此举得到不少网友点赞。据了解,从2018年至今,已有辽宁、浙江、海南、河北、广东、山东、贵州、广西、山西和陕西等至少十个省份教育部门出台相关文件,“叫停”家长批改学生作业。

近来,围绕“家庭作业”的争议很多,概言之,老师有老师的无奈,家长有家长的心酸。在这样的语境下,多省份叫停“家长批改作业”就有很强的现实意义。从各地的“叫停”举措来看,多数比较严厉,如定期开展作业督查、纳入绩效考核等。“叫停”背后的用意就是强调,家庭作业不是“家长作业”,将批改作业的任务重新放在教师身上,回归教育本义。

之所以出现一些学校将家庭作业推给家长批改,背后也有一些现实原因。近年来,社会一直呼吁给教师减负,但具体说来,减负减在哪儿、怎么减,许多人并不理解。更多的情况是,给教师减负之后,许多事项就“自然而然”地落到家长那里。毕竟,孩子的教育,离不开家长参与;而随着家校共育的理念深入人心,家长批改作业也就变得“顺理成章”了。

必须厘清的是,家校共育并不是让家长批改作业的挡箭牌。在学生教育问题上,每一个参与的角色都有与之配套的义务和职责。批改作业,就是教师的职责。这正是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的原因,同样也是至少十省份叫停“家长批改作业”的理由。让家长参与孩子的学习、成长,这没有任何问题,但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职责,不能混为一谈。只有学校、家庭各司其职,让教师是教师,家长是家长,才能形成合力,促进教育有序发展。

各地应审视并厘清家校共育的边界,特别是规定教师职责范围,划定家长参与辅导的界限。要明确,家长可以自愿参与辅导,在孩子教育中扮演辅助者的角色,但学校不能强行要求、硬性规定。学校的减负工作应更科学、更实际,不能一味减负而逾越家校共育的边界。

如何看待“内卷”不该是一道人生难题

堂吉伟德 来源:北京青年报


最近,“内卷”这个词火了。“内卷”的本意,是指人类社会在一个发展阶段达到某种确定的形式后,停滞不前或无法转化为另一种高级模式的现象。然而这个词在大学生中广为流传、屡次出圈,引起了一波又一波网络讨论。如何破解“内卷”,成为每一个大学生需要完成的人生课题。(11月9日《中国青年报》)

“内卷”是一种固化形态,或者说停滞不前的状态。最突出的表现在于,“我不停地努力,为何却很难取得更优异的成绩?”社会不断进步,竞争就会变得异常激烈,以大学校园为例,以前稍一努力就可能成为某个领域的拔尖者,现在大家都在奋力向前,采取“奔跑的姿态”,冲刺一番下来才发现,自己不但没有进步反倒可能退步了,付出的巨大努力没有获得一个理想化的排名。

这就像百舸争流,“不进则退,慢进也是退”。“内卷”的形成,源于在更难获取成功的大环境下,一个人很容易产生挫败感和失落感,他们会感觉自己进入了一个消耗精力的死循环中,在赛道上同其他选手拼命竞速,结果却只领先那么一丁点,没有什么突出的优势,成功也变得越来越难,付出的代价则不断攀升。但不少人没有意识到,通过赛场的过程参与,自己的奔跑能力得到了提升,个人的身体也得到了锻炼。在齐头并进的赛场上,其实没有真正的失败者,每个人都获得了自己所需要的东西。

大学生对“内卷”的不适应,既正常又不正常。说正常是因为,在大学生的成长经历中,这种烦恼和焦虑是迈向成熟的必然阶段,也是必须经历的过程。说不正常是因为,以往不少高校的学业环境相对宽松,对学生成绩的要求较低,大学生“划水”也能毕业,稍一努力就能实现较大突破,让成功变得极为容易。可以说,以往大学生“内卷”的环境尚未形成,竞争的压力也未能有效传导,现在则大不一样了。

当多数人都处在一个缺乏压力的环境中,动力也就会显得不足。大学固然属于象牙塔,不过也是走向社会的最后一步,与社会有着更为密切的关联。如果大学生在校园中不能感觉到“内卷”带来的压力,不能真正找到自身坐标和努力方向,那么进入社会后,就可能付出更高更大的代价——大学虚耗的时间、浪费的机会都需要靠后续来弥补,需要作出更大的努力。

到那个时候,相信不少人将会更加焦虑和恐惧,也会为之前的所作所为而后悔。因此,现在尤其需要大学生在越来越“严”的基调下,对“内卷”有更清醒的认识,能够理性地面对,做出科学的选择。

不少大学生陷入“内卷”,对此感到焦虑,与缺乏科学规划也有很大关系。在竞争如此激烈的社会环境中,大学生需要改变固有的思维定式,从盲目的同质化和一体化竞争中走出来,结合自身特点和实际走差异化、个性化的路子,弄明白“我想成为什么样的人”“我能成为什么样的人”,才能真正把自己塑造成一个“不一样的我”。

大道至简,举重若轻,如何看待和应对“内卷”,就不会成为一道复杂沉重的人生难题。

越是岁月静好越不能忘了负重前行者

乔杉 来源:北京青年报


11月9日是全国消防日,11月是全国消防宣传月,今年全国消防宣传月的主题是“关注消防,生命至上”。这时候,我们更能深切地感受到:哪有什么岁月静好,不过是有人替你负重前行。

今年以来,“逆行”这个词频频刷屏,人们从中感受到了一种中国温度、中国力量。消防员就是一群用行动定格“逆行”的人,危险来临,总能见到消防员奋不顾身奔向危险的身影。大火蔓延时,是一条通道;洪水肆虐时,是一叶方舟;地动山摇时,是一块磐石……他们是生命守护者,是希望呵护者,是中国消防员。

“世上没有从天而降的英雄,只有挺身而出的凡人。”消防员是和平年代的英雄,但他们也是平凡人,有着普通人的喜怒哀乐。消防员是那么的可亲可敬,有的甚至稚气未脱,汇入下班人流,就是一个个帅气的男孩子;来到妈妈身边,就是一个个大孩子;然而,一旦穿上“火焰蓝”,就会表现出坚定英勇,做到临危不惧、视死如归,困难面前豁得出去、关键时刻冲得上去,以生命赴使命、用大爱担大义。

每一个英勇的消防员都是这个时代的英雄,但真要走近他们的身边,倾听他们讲述自己的心愿,就会发现,若能选择,他们并不愿意以这样的方式成为英雄。有人说,消防救援队伍的不凡,在于他们是为应对突发事件和灾难而诞生的;消防救援队伍的荣耀,在于他们始终在一次次具体的营救行动中成长。与时间赛跑,与灾害对抗;救民于水火,助民于危难,见证了他们的不凡,成就了他们的荣耀,但他们根本不想看到这世上有灾难,根本不愿见到有人陷入水火。

灾难的发生,不以善良人们的意愿为转移,消防救援是人与灾难之间的安全庇护。一个个消防员,苦练技艺、锤炼作风、磨炼意志,探索消防专业化、职业化、现代化。透过一组组镜头,我们看到他们万能的“手”,能攀高楼,能提煤气罐;宽厚的“背”,能背老人孩子,能背生命和希望;笃定的“足”,能上天入地,能在浓烟烈火中前行。

我们还能感受他们英勇无畏的心,永无止境的追求。从“擅灭火”到“防大汛、抗大洪、抢大险、救大灾”,从应对“单一灾种”向应对“全灾种”转变,消防救援队伍始终重视提升专业水平、注重科技应用,展示了不断提升的应急反应速度、抢险专业能力、协同作战水平。

英雄值得礼敬,最好的礼敬方式,是不让他们陷入危险境地。一个个消防员,他们是硬汉,劳累时,大地是床;危难时,冲锋是担当。他们有柔情,有家庭需要照顾,没有三头六臂,却要经受危险的侵袭。有多少次声声呼唤,就有多少次最美逆行;有多少次不离不弃,就有多少次出生入死。一次次生离死别,悼念英勇牺牲的烈士,人们的眼里常含泪水。告别烈士,更要告慰烈士。面对一些人的消防意识严重不足,一些单位消防预案只是“挂在墙上”,一些地方的消防规划滞后于城市发展……如何告慰烈士,答案不言而明。

越是岁月静好,我们越不能忘了负重前行的人。正是由于有着一个个消防员赴汤蹈火、竭诚为民,我们这才收获了“稳稳的幸福”。提升国家综合性消防救援队伍整体实力,直接关系到人们的获得感、安全感、幸福感。消防安全,事关人人,这是共同的责任,需要所有人为之不懈努力。

所有的奔跑只因为人间值得

毛建国 来源:北京青年报


已经“立冬”了,窗外还是暖暖的秋阳,红红的枫叶,如同我们散发着光和热的心。又是一年记者节,是那么宛如平常,却又不同寻常。

没有哪一个新闻人,会因为这一天的到来,而不再用脚步去丈量世界。在冒着丝丝寒气的清晨,在不敢高声语的深夜,他们只是一点悸动。在这样一个充满仪式感的日子,或许应该回到原点,去深入思考一下,这个时代到底需不需要记者,需要什么样的记者,应该如何对待记者。

真相像阳光和空气一样宝贵。“人人都有麦克风”,真相似乎触手可及,却又常常遥不可及。记录真相,不是哪一部分人的专利,人人都可以记录,但不是人人都可以成为记者。一个优秀的记者,总是能够迅速抵达现场,穿越后真相时代的泥淖,拨开竞争性真相的迷雾,还原真实世界本来的面目。

一个优秀的记者,不仅能够“铁肩担道义”,而且能够“妙手著文章”。媒体生态格局发生着改变,记者也有生存和发展的问题。在全媒体语境下,记者面临着增强“四力”练好“十八般武艺”的要求。改革、融合……压在身上,即使这样,依然奔跑。优秀的新闻人,见过了太多的复杂,但他们永远简单,总记得刚入行时的那份紧张和憧憬。

在这样一个日子,很多人都向记者表达了敬意。2020年的春天,来得有些沉重,一个个记者走进医院、工厂、社区,站在了应该站立的地方。在疫情最严峻的时期,有许许多多新闻人,一天工作十多个小时,一连两三个月没有休息一天……人世间最炽热的感情,从笔头和镜头中流淌出来,注解了什么叫“党的政策主张的传播者、时代风云的记录者、社会进步的推动者、公平正义的守望者”。

“德不孤,必有邻”,记者报道时代的温暖,也被时代温暖着。正是有着来自方方面面的理解和支持,他们才会坚信,日复一日的坚守终会迎来光明。

这是一个空前变化的时代,但一个时代有什么样的变化,往往取决于有什么样的不变。有人说,如果所有坚固的东西都消失了,坚守还有价值吗?请相信,真正的坚固是不会轻易消失的,真正两眼发亮的人也是不会容忍坚固消失的。

正如我们看到的,一个个优秀的新闻人,始终眼中有光、心中有爱、脚下有力量。他们是一群有情怀的人,经常会流出孩子气,不是不成熟,而是不愿故作深沉;经常会泛出忧郁气,不是不懂伪装,而是不愿意被世故同化;经常会冒出一丝丝傻气,不是不食烟火,而是不愿意长成自己讨厌的模样。他们知道什么才是人间值得,自己更应该坚守什么。当然,坚守不是固守,更不是顽固不化,如同他们坚定向前,奔向融合前方。

无论是一个行业,还是一个时代,方向感都是重要的。一个个记者努力向前,沿着正确方向,所有的奔跑,只是因为人间值得,相信人间值得。坚定共同价值,守定公共利益,笃定职业操守,才能无愧“记者”这个称谓。

相关专题

相关资讯

精选推荐

【速看】报考大学时,搏冲稳保垫是什么意思?怎么填报? 华为认可的大学专业汇总:校招人数最多! 国家公费师范生:报考利弊/招生大学/招生专业/就业前景 中央选调生高校名单:中央选调生最吃香的专业 揭秘:想进入军工集团,就选这些大学和专业!

高考试题

更多 >

微信扫码关注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