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电子工程一、专业概况机械电子工程专业为中央财政重点支持建设专业。该专业拥有一支业务素质高、治学严谨、勇于奉献、朝气蓬勃的师资队伍,被评为“北京市优秀教学团队”,有专任教师16人,其中教授3人,副教授4人,高级工程师2人,高级技师2人;入选省级“百千万人才工程”和“333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1人,北京市教学名师2人,顺义区骨干教师4人;2名教师具有德国高级进修学习经历。经过近二十年的建设和发展,已形成条件完善的实验教学设施,为应用型人才培养和科研、学科专业建设提供强有力的支撑。现拥有机电技术中心、先进制造技术中心和企业职工技能培训中心,设备总值达3000万元,包括工程图学、机械基础、公差与测量、电工电子技术等专业基础实验室和数控技术、微机原理、机电传动控制、液压传动、测试技术、工业机器人、机械CAD/CAE/CAM、柔性自动化生产线、特种加工、逆向工程等十余个专业实验室。该专业的教师一向重视科研与教研,突出科研与教研工作对学科专业建设的先导作用,并取得可喜成绩,科研与教研的快速发展进一步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近年来该专业教师承担省、厅级科研教研项目十余项,在国家级核心专业期刊发表论文40余篇,其中有10篇被EI收录;主编或参编教材10余部,其中有3部教材入选教育部规划教材;获得国家授权专利10项,其中1项为国家发明专利。多年来该专业在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设置等方面,不断进行改革和创新,在注重基础、拓宽专业口径的同时,强化专业能力培养,尤其重视对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逐步形成鲜明的专业特色。该系教师积极指导学生参与各种科技创新活动及第二课堂活动,多次在全国、省级专业竞赛中获奖,曾获得全国机器人足球锦标赛三等奖、全国嵌入式产品开发技能大赛三等奖,北京市大学生学科(数控技能)竞赛一等奖、北京市大学生工程设计竞赛二等奖、北京市工业机器人及视觉系统应用技能竞赛第二名、北京市自动化生产线安装与调试技能竞赛第三名、北京市工业机器人技术应用技能大赛第三名。
二、专业特色及优势立足前沿技术,深耕细作专项技能。在兼顾专业技能纵向延展的同时,重点要横向融合学生的专业技能。培养学生以工业机器人为代表的高端智能装备与系统的研发、制造、操控和维护技术所需的专项技能,并加深培养学生横向衔接这些专项技术的能力,将学生培养成为既拥有专项技术能力,又能够综合应用这些专向技术能力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复合型专业人才。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夯实人才成长之路。采取“3+1”的人才培养模式,与企业紧密协作进行模块化教学改革,专业教学标准有效对接职业标准,将教学环节、教学内容、教学组织等方面的教学改革贯穿于人才培养的始终。学生前三年在院校内学习原有通识课程、专业基础课程及企业核心课程;第四年由企业负责开始进行实训、实习,完成企业特色应用型人才的课程内容及证书认证。实施“1+X”教育。学生在校期间除了要达到专业课程要求获取本科毕业证书和学士学位证书,还能考取人工智能工程师、工业机器人系统操作工程师、工业机器人系统运维工程师等与本专业相关的岗位资格证书和岗位技能证书。三、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能够坚持正确政治方向,具有良好职业道德与个人修养,具备一定适应能力和创新精神,具有宽厚的自然科学知识,掌握机械、电子、控制、信息等领域的基本理论,具备综合运用自然科学及机电系统知识的能力,具有初步的工程实践学习经历,能够从事机器人、高端数控设备、3D打印设备等智能装备与系统的应用、运行管理、研发助理等方面工作的应用型人才。
四、核心课程电路理论、机械设计基础、模拟电子技术、微机原理与数字电路、工程控制基础、机电系统控制器应用技术、机器人应用技术基础、嵌入式系统应用技术、柔性制造单元控制系统、智能控制技术、计算机辅助制造技术(CAD&CAM)、三维(3D)逆向工程技术五、教育教学成果表1学生参加学科竞赛获奖一览表序号竞赛名称竞赛级别获得奖项1全国机器人足球锦标赛国家级三等奖2嵌入式产品开发技能大赛国家级三等奖3大学生学科(数控技能)竞赛北京市一等奖4大学生工程设计竞赛北京市二等奖5工业机器人及视觉系统应用技能竞赛北京市第二名6自动化生产线安装与调试技能竞赛北京市第三名7工业机器人技术应用技能大赛北京市第三名表2往届学生获取职业资格证书信息一览表序号职业资格证书名称颁发机构名称1低压电工资格证书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2中级电工证书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3数控机床中级维修证书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4数控机床中级操作证书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5CAD证书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6电气工程师资格证书工信部7UG证书西门子8KUKA机器人操作证书KUKA9发那科机器人操作证书发那科10PLC应用证书三菱或西门子113D打印设备应用证书企业12三坐标测量仪应用证书企业六、实习实践主要包括:校内实践、校外专业实践校外专业实践主要组织学生进入合作企业进行专业学习,熟悉企业工作流程、培养团队合作技巧,为零距离就业奠定基础,该环节为期至少一年。
校内实践环节具体安排如下:(1)实验与课程设计类:根据课程安排在机电技术中心和先进制造技术中心进行相关的实验环节,加强学生机械电子工程师基本功训练。
(2)小学期实习实践:主要安排社会认知与方向行业调研;专项技能、项目开发的实践;为参加各种软件技术的国家比赛与社会比赛进行培训辅导。
(3)毕业设计:毕业设计是对学生综合能力锻炼和考核的环节,学生一般在毕业实习单位进行毕业设计,结合实习单位真实项目,完成一次真实的综合训练,为零距离就业做准备。七、培养平台实践平台²校内基础性实验平台——该平台主要实施通识能力教育。²校内技能性训练平台——该平台主要实施专业技能教育。²校内应用性训练平台——该平台主要实施应用技术教育。²校内外创新创业训练平台——该平台主要实施创新能力教育。实践形式²课内实践,夯实基本实践能力²“智能制造工作室”,仿真的职业环境工作²校内实践,完成上岗前的真实职业环境训练²校外专业实践,实现与职业岗位的“零距离”对接八、校企合作情况校外专业实践基地包括航空航天机电院、航空航天一院、航空航天二院、首航机械、中航精密研究所、北汽、北京现代、北京奔驰、恩布拉科雪花、北京地铁、南航等公司,每年可接待实习学生150余名。九、职业前景1.行业发展趋势分析应用智能装备与系统解脱人类的体力劳动和提高人类的生活品质,是人类社会发展进步的重要标志。由于人工智能、传感器、传动技术以及移动手机革命的相互汇流,人类已经到达机器人学革命的前沿。以机器人为代表的高端智能装备与系统在许多国民经济领域得到广泛应用,迫切需要大量全面掌握智能装备与系统应用技术,能从事智能装备与系统设计、制造、检测与维修、生产运行与管理等工作的复合型高级工程技术人才。中国制造2025、国家“十三五”建设发展规划、机器人产业“十三五”发展规划、北京市“十三五”规划均明确提出振兴制造业的发展战略,将智能装备与系统产业列为国家十大战略支柱产业之一。目前,智能装备与系统工程技术人才非常缺乏,随着国民经济的不断发展,特别是首都经济社会发展和京津冀一体化协同发展战略的实施,对机械电子工程专业人才的需求将迅速增长。《中国制造2025》第一次从国家战略层面描绘建设制造强国的宏伟蓝图,并把人才作为建设制造强国的根本,对人才发展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提高制造业创新能力,迫切要求着力培养具有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拔尖人才、领军人才;强化工业基础能力,迫切要求加快培养掌握共性技术和关键工艺的专业人才;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迫切要求全面增强从业人员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发展服务型制造,迫切要求培养更多复合型人才进入新业态、新领域;发展绿色制造,迫切要求普及绿色技能和绿色文化;打造“中国品牌”“中国质量”,迫切要求提升全员质量意识和素养等。2.人才需求状况分析机械电子工程专业涵盖电子工程、自动化、信息工程、机械工程等技术领域,重在培养研发、管理、维护智能装备与系统的复合型专业人才。由于人工智能、传感器、传动技术以及移动手机革命的相互汇流,智能机器人、高端成套装备、三维(3D)打印等装备与系统的研发与应用呈跃进式态势,掌握智能装备与系统的研发、操控、维护及相关配套服务技能的人才成为职场的宠儿。教育部在《制造业人才发展规划指南》(表3)中指出,在高档数控机床和机器人领域,2020年的人才缺口为300万人,2025年的人才缺口为450万人。智能制造系统和服务是北京市在《北京行动纲要》中提出的八大重点领域之首。北京正在着力构建智能制造系统和服务的新型产业生态系统,着力培育其研发、设计、后期服务等整个产业链条上的相关产业,打造一个更为广泛的产业生态。智能制造系统和服务领域的研发、设计、后期服务等整个产业链条上相关产业的活动都需要大量的机械电子工程专业高端应用型人才。表3:制造业十大重点领域人才需求预测(单位:万人)序号十大重点领域2015年2020年2025年人才总量人才总量预测人才缺口预测人才总量预测人才缺口预测1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1050180075020009502高档数控机床和机器人4507503009004503航空航天装备49.168.919.896.647.54海洋工程装备及高技术船舶102.2118.616.4128.826.65先进轨道交通装备32.438.464310.66节能与新能源汽车1785681201037电力装备822123341117319098农机装备28.345.216.972.3449新材料600900300100040010生物医药及高性能医疗器械558025100453.就业岗位形式分析机械电子专业的设置高度契合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大趋势,毕业生具有宽阔的职业发展前景,能够胜任企事业单位中众多职业岗位的技术、营销和管理工作。主要职业岗位包括:机关和事业单位的智能机电设备和系统的管理、运行与维护;工业机器人、智能生产线、工业控制及自动化系统的管理、运行和维护;微处理器和PLC控制程序的编制与调试;研发部门的数字化建模与仿真;高端数控机床与三维(3D)打印等装备与系统的管理、运行与维护;服务机器人等智能型设备的研发、管理和应用;智能物联网系统的管理、应用与维护;洁净智能汽车系统的研发、管理与应用;智能轨道交通设备运行和管理。毕业生也可以选择出国、读研等深造机会以及考取公务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