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投票人数:10人
综合满意度 | 占比 |
五星 | 60% |
四星 | 30% |
三星 | 0% |
二星 | 0% |
一星 | 10% |
学生投票人数:9人
办学条件满意度 | 占比 |
五星 | 67% |
四星 | 11% |
三星 | 11% |
二星 | 0% |
一星 | 11% |
学生投票人数:9人
教学质量满意度 | 占比 |
五星 | 67% |
四星 | 11% |
三星 | 11% |
二星 | 0% |
一星 | 11% |
学生投票人数:8人
就业满意度 | 占比 |
五星 | 63% |
四星 | 0% |
三星 | 0% |
二星 | 12% |
一星 | 25% |
社会工作招生层次:本科学位授予门类:法学学士一、专业概况社会工作专业是社会迫切需要、国家政策强势推动的朝阳行业,随着社会建设的广泛开展,人民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社会工作的适应面、就业面日益广阔。社会工作日益成为推动我国社会建设事业长远发展的主力军。各类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以及社会工作服务机构、社会组织,急需大量专业水平高、拥有专业视野或经验的多层次、复合型、高素质的社会工作人才。二、专业特色及优势1.研究生教育带动本科专业发展北京城市学院于1999年开设社会工作专业,是国内开设社会工作专业较早的高校之一,至今已有二十余年的办学历史。基于专业发展长期积累,我校于2011年获得“服务国家特殊需求人才培养项目”试点工作,是继全国首批33所高校之后发展的第二批社会工作专业硕士学位点,是唯一一所具有研究生培养资格的民办高校,举全校优势之力促进专业发展,专业教育迈入全国领先水平。本科与研究生教育人才培养目标密切联系,实现师资共享、办学条件共享、校外实践资源共享、课程体系及实践教学模式有效衔接,将有利于社会工作专业吸收丰富资源实现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有利于拓展专业人才培养的高度和广度,从而推动国内社会工作专业教育的整体发展。2.政校行深度融合的人才培养体系本专业坚持依托社会、立足北京、面向全国,从行业需要出发,从我校实际情况出发,以实务能力为本位,瞄准城市社会服务需要,强化实务能力的训练。本专业联合行业主管部门“北京市社工委”与行业重点单位,系统设计理论教学与实践实习环节,打造政府、学校、社工行业深度融合的人才培养体系,系统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专业价值观和社会工作职业道德,采用双督导制,即为每位同学都配备相应的校内督导和机构督导,保证每个学生的成长成才。3.国内领先、功能完备的办学硬件条件本专业具有国内领先、功能完备的办学硬件条件。位于学校航天城校区综合楼的参与式实践教学中心,针对社会工作的实训课程,打造了丰富的实训平台。另外,依托学校航天城校区图书馆,建设了社会工作文献信息中,同时还建有小组工作室、个案工作室等系列专业功能教室区域。4.专业扎实、成绩斐然的师资队伍我们积极与校内外行业专家建立联系,提升师资团队的专业性、前瞻性和国际性,逐步形成了“特聘专家为指导、专任教师为骨干、兼职教师为补充、机构督导为支撑、境外教师为拓展”的立体化强大的师资队伍。同时,拥有一支良好师风师德、专业理论过硬、实践能力较强、教学质量高的专任师资队伍。团队在社会服务和应用型研究成绩斐然,已迈入国内领先水平,2016年被评为北京市优秀教研团队。(1)配图社会工作专业教师团队(2)聘任客座教授(3)专业主办的高水平的系列培训、会议5.形式多样、深度参与的国际合作与交流社会工作专业积极开展形式多样、深度参与的国际合作与交流。一是引进来,巩固国际合作基础。通过积极邀请境外知名专家学者举办学术讲座,举办和组织学术会议等方式,构建国际合作平台。二是走出去,加强国际经验的体验交流。通过选派教师代表前往社会工作事业较为发达的境外国家或地区调研考察、取经学习,先后派师生代表前往台湾、丹麦、英国、美国等地进行交流学习,师生受益匪浅,获得较大提升。三是搭建校级国际间合作的长期平台,加强合作程度、丰富合作形式。我们专业与香港理工大学建立校级联系,并以此为基础,拓展我们专业学生的实习平台、师资培养平台等,不断加强合作程度、丰富合作形式。(1)境外专家培训(摘选2-4张)(2)本专业师生赴香港机构探访(3)学生暑期赴香港交流(4)学生暑期赴丹麦交流三、培养目标社会工作专业培养具备“以人为本、助人自助、公平正义”专业价值观,适应首都乃至京津冀地区社会治理和社会服务需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能够坚持正确政治方向,具有良好职业道德与个人修养,具有创新精神;掌握社会学、心理学、公共管理学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熟练运用社会工作专业方法和技巧,具备社会工作专业能力,能够在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及社会组织等部门和领域从事社会工作项目管理、社区服务与社区治理等方面工作的高素质应用性人才。四、核心课程社会工作导论、社会学概论、个案工作、小组工作、社区工作、社会研究方法、城市社会问题研究、社会心理学、社会行政、社会政策概论、社会工作法规与政策、社会工作价值与伦理、城市社区治理、社会组织管理实务、社区服务理论与实务、社会工作实务基础、家庭社会工作等。五、教育教学成果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城市新星计划”)项目情况:2014年,国家级项目:“共住一社区、同是一家人”——回迁社区融入项目,项目负责人:刘鼎文,指导教师:林霞。2016年,国家级项目:“校社同行”回迁社区居民群众文化支持计划,项目负责人:王嘉欣,指导教师:张菊枝。2017年,国家级项目:捡拾历史沧海遗珠,追述长者生命故事--西城区百岁老人口述史研究项目,项目负责人:佟雨晴,指导教师:娄缤元。2017年,北京市级项目:社工事务所创业计划书,负责人:张晓欣,指导教师:秦海霞。2019年,北京市级项目:北京老胡同居民参与居住环境改善和公共空间规划的实务研究,负责人:王丽晔,指导教师:张菊枝。2019年,北京市级项目:解忧空间,负责人:祁悦,指导教师:霍晓英。教师主持或参与省部级课题:林霞:主持北京市社会建设专项资金项目:《开动心灵马达、抵御生活风险——四类弱势人群抗逆力“1+X”提升计划实施方案》,《积极人生、逆风起飞——弱势青少年正面成长项目》张菊枝:主持北京市社科基金项目:《城市社区冲突的发展及治理机制研究》;主持北京市社会建设专项资金项目《促进社区社会组织可持续发展的能力提升计划》;主持北京市社科联社会组织支持项目《社会工作与社区治理体系建设》娄缤元:主持北京市教委项目:《社区社会组织协同社区治理的实践研究——基于北京市西城区的实证分析》刘金菊:主持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基于工作生命表估计的女性“生育代价”研究》;主持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规划基金项目:《组织中员工资质过高感对工作绩效的影响》秦海霞:主持北京市教工委“双百行动计划”项目:《社会组织参与社区治理体系建设的现状研究——以北京市西城区为例》六、实习实践社会工作实践教学作为实现专业教育目标的重要途径与手段,在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培养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本专业秉承“理论支持不断线、实践教学全过程”的培养思路,实践教学贯穿于整个培养过程,具体包括社会实践、课程实践、系列专业实践、创新实践、毕业实习、毕业设计(论文)与综合训练,以上所有的实践教学环节最终指向学生的毕业和就业。通过全方位、全过程的实践教学,提升了学生的专业认同感和实践技能,规范了实践教学的制度文件,积累了丰富的实习实践材料,拓展了校外实习实训基地,提升了专业美誉度和行业影响力。1.课程实践体验助人现场在课程实践中,本专业不断探索适合社会工作专业教育的多元化教学方法。如:实地考察、案例研讨、角色扮演、个案辅导、情境模拟及小组活动等,将现实社会中的具体情境融入到课堂中,切实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2.专业实习循序渐进、指向就业:在系列专业实践中,本专业一直秉承“分阶段渐进式”的方式开展各项专业实习,依托“认知实习——同步实习——岗位实习”三大平台,整合机构、学校、学生三大实习资源,实现本专业实践教学(见下图)。3.领域广泛、实力雄厚的实践教学平台专业搭建丰富有效的校外实践平台,成为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重要保障。一是专业与北京市、各区县、街道、社区建立了持续、深入的合作关系,专业建立了多层次人才培养基地,包括1个国家级人才培养基地,多个市区级、街道社区级人才培养基地。二是为满足校行共同需求,专业和二十多家行业重点单位签订了合作协议,共建多领域、多类型人才培养基地,部分校外实习基地详见下表。七、职业前景毕业生就业灵活、就业质量高、前景广阔。近年来,司法、民政、共青团、残联、工会、卫生计生等各个领域在社会工作专业岗位开发设置与人才激励保障方面进行了深入探索,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在诸多领域发挥了较好作用,毕业生能够在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及社会组织等部门和领域从事社会工作项目管理、社区服务与社区治理等方面工作。我校社会工作专业毕业生遍布北京市社会建设领域重点单位。优秀毕业生可以继续攻读我校社会工作专业硕士学位,本专业也是美、英、澳等国留学的热门专业,毕业生也可以选择到海外留学深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