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投票人数:260人
综合满意度 | 占比 |
五星 | 37% |
四星 | 21% |
三星 | 28% |
二星 | 6% |
一星 | 8% |
学生投票人数:282人
办学条件满意度 | 占比 |
五星 | 39% |
四星 | 29% |
三星 | 21% |
二星 | 6% |
一星 | 5% |
学生投票人数:254人
教学质量满意度 | 占比 |
五星 | 35% |
四星 | 39% |
三星 | 18% |
二星 | 3% |
一星 | 5% |
学生投票人数:250人
就业满意度 | 占比 |
五星 | 17% |
四星 | 7% |
三星 | 16% |
二星 | 22% |
一星 | 38% |
草业科学(090201)
专业前景本专业是以生物学为基础,土壤—草地—动物为主线,研究草地(牧草)发生发展规律,并在此基础上进行草业生产及生态保护的综合性学科,它的基本任务是合理利用和保护草地资源,有效提高饲草供给及其草地畜牧业生产效率。随着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的发展,草业科学的服务领域已经从草地畜牧业扩展到了城镇环境、生态安全、食品安全等,在生命科学领域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专业特色甘肃农业大学草业科学专业为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建设点。本专业在加强基础理论教学的同时,强化专业实践教学,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专业技能和科学研究能力,毕业生具有较强的择业竞争能力及较宽的就业适应能力。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备系统掌握草业科学理论、研究和管理及生产实践技能,能够在相关行政管理部门、科研院所、高等院校、企业从事草业生产管理、研究、教学和推广工作的专业人才。
培养要求要求学生掌握生物科学、生态学、环境科学和草业科学的基本理论知识,通过草地资源调查、草地培育、草地资源保护利用、草类植物育种、饲草饲料作物栽培、人工草地建植管理、草产品加工利用、草业经营管理、草食家畜饲养、草地环境保护等方面的基本训练,具有从事草地畜牧业生产、草地生态系统保护、牧草新品种选育、牧草栽培与加工利用等方面工作的基本能力。
主干课程植物学、土壤学、基础生物化学、植物生理学、普通生态学、植物分类学、草原生态化学、草地资源调查与规划、草地培育学、饲草饲料作物栽培学、草类植物育种学、草坪学、草地保护学(病、虫、鼠)。
就业方向毕业后可进入草业行政管理、畜牧业管理、草产品质量安全检测、环境保护等机构或企业从事相应的技术和管理工作;可进入大、中专职业技术院校和科研院所等单位从事相关教学与研究工作。
继续深造毕业生可在全国范围内报考草业科学、生态学、生物技术等专业方向的硕士研究生。本学院设有草业科学硕士点和博士点,年招收全日制硕士研究生50~60名,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20~30名,全日制博士研究生15~20名。近年来,有30%左右的毕业生考取硕士研究生继续深造,其中60%以上考入中国科学院、211、985院校和中国农业科学院。
草业科学(090201):草坪管理方向
专业前景本专业以生物学为基础,土壤—绿地—景观为主线,研究绿地及园林植物发展规律,并在此基础上进行草坪(包括绿地草坪、观赏草坪、水土保持草坪、运动场草坪、高尔夫球场草坪等)建植与管理的综合性学科,它的基本任务是利用绿地植物资源建设功能性草坪,美化人居环境、提供游憩与运动场所。随着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的发展,草坪管理的服务领域已经从绿地建设扩展到了园林规划设计与建设、水土保持与植被恢复、旅游、体育等,在社会服务的各个领域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专业特色甘肃农业大学草业科学专业为教育部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建设点。本专业在加强基础理论教学的同时,强化专业实践教学,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专业技能和科学研究能力,使毕业生具有较强的择业竞争能力及较宽的就业适应能力。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备系统掌握草坪科学理论、草坪建植和管理实践技能,能够在相关行政管理部门、科研院所、高等院校、企业从事草坪生产管理、研究、教学和推广工作的专业人才。
培养要求要求学生掌握生物科学、生态学、环境科学和草坪科学的基本理论知识,通过草坪建植与管理、草坪工程质量评价与监理、运动场场地的设计与建造、草地环境保护与修复等方面的基本训练,具有从事园林规划设计、草坪工程施工与监理、草坪养护管理、草坪科学教育与研究等方面工作的基本能力。
主干课程植物学、基础生物化学、植物生理学、土壤学、测量学、普通生态学、植物分类学、草坪建植与管理、草坪营养与施肥、草坪草种子学、草坪工程与监理、园林绿地规划设计、高尔夫球场草坪、草类植物育种学、草坪有害生物防治。
就业方向毕业后可进入园林绿化机构或企业从事相应的技术和管理工作;可进入大、中专职业技术院校和科研院所等单位从事相关教学与研究工作。
继续深造毕业生可在全国范围内报考草业科学、生态学、园林、生物技术等专业方向的硕士研究生。本院设有草业科学硕士点和博士点,年招收全日制硕士研究生50~60名,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20~30名,全日制博士研究生15~20名。近年来,有30%左右的毕业生考取硕士研究生继续深造,其中60%以上考入中国科学院、211、985院校和中国农业科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