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类(含金属材料工程、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复合材料与工程、焊接技术与工程、功能材料五个专业)材料类专业按大类进行招生。学生入学后第一学年修读完成材料类专业规定的通识教育和文理基础课程,并达到大类规定的要求,根据课程加权平均成绩、操行考评成绩、学生志愿等在第三学期分流到金属材料工程、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复合材料与工程、焊接技术与工程、功能材料五个专业学习。
金属材料工程培养目标:本专业为重庆市“一流”专业建设点,培养适应科学技术和工业生产发展需要,具备金属材料科学与工程的基础理论、专业知识与工程实践应用能力,有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和国际化视野,能够在金属材料工程、表面工程等领域从事科学研究、材料制备、技术开发、工艺设计、设备设计、生产及管理的应用型高级工程技术人才。主要课程:材料科学基础、金属材料学、功能材料、材料物理化学、金属腐蚀原理、材料力学性能、材料物理性能、材料现代测试技术、热处理原理与工艺、涂装工艺学、涂料工艺学、电镀工艺学、涂装车间设备与设计、计算机在材料工程中的应用等。毕业去向:主要面向汽车工业、机械工业、冶金行业、材料制备、船舶、航空航天、摩托车、仪器仪表、家电等大中型工业企业及科研院所,从事金属材料的开发与应用、材料表面处理等技术及管理工作,同时可以继续攻读材料科学及相关学科的硕士、博士学位。
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培养目标:本专业是国家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专业和国际工程认证通过专业,培养能够适应环境材料、新能源材料等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科技及生产发展需要,从事科学研究、技术开发、工艺和设备设计、生产及经营管理等工作,富有创新精神和创新创业能力,具有国际化视野、跨文化交流能力、突出的竞争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应用型、复合型卓越工程技术人才。主要课程:材料物理、材料化学、材料科学基础、材料工程基础、材料现代测试技术、环境材料与器件、新能源材料与器件、环境影响评价、太阳能电池原理与工艺、光电子材料与器件、光催化与燃料电池、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等。毕业去向:主要面向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所对应的新材料、环境保护、再生资源与循环经济(光催化、燃料电池)、新能源(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等)、半导体照明、新能源汽车、智能制造、航空航天及建筑材料等领域的大中型企业及科研院所,从事工艺技术(设计)、管理及研究开发工作;或攻读国内外硕士、博士学位;或作为企业法人(股东)创办公司。
功能材料培养目标:本专业是重庆市“一流”专业建设点,建设有2个省部级科研教学平台、1个省部级校企合作平台以及重庆市博士后工作站,培养满足我国新材料战略新兴产业发展对应用型高级工程技术与管理人才的需求,从事智能电子信息材料与大健康生物材料与器械行业的科学技术研究、产品开发、生产运行、工艺设计、分析检测、质量控制和生产管理等工作。其中,医疗器械与医电专业方向作为功能材料教改实验班实行自愿报名、全校选拔招生,旨在培养具有国际化竞争力的创新创业高级专门人才。主要课程:材料物理性能、材料物理化学、材料有机化学、材料现代测试技术、纳米功能材料及应用、器件设计与制造新技术、电子材料与器件测试技术、半导体物理学、电介质材料及应用、信息功能器件、电子封装材料与工艺、生物医学材料制备及评价、生物医学传感技术、现代临床检验分析仪器、免疫诊断试剂实用技术、材料质量管理等。毕业去向:主要面向电子信息、航空航天、汽车工程、医疗器械与医电、生物材料及制品等领域的大中型企事业及研究院所,从事电子智能材料与器件、生物材料、医疗器械产品的研发、生产、营销及管理等工作,同时可以继续攻读材料学及其它相关学科的硕士、博士学位。
复合材料与工程培养目标:本专业是涉及材料学、化学、力学、机械和信息等多学科交叉的新兴专业。主要培养适应现代材料科技发展需求,有较强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职业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能够在高端结构材料和先进功能材料领域,从事复合材料技术与产品研发设计、工艺与设备设计、生产运行及经营管理等工作的复合型高级专门人才。主要课程:材料复合原理、复合材料工艺与设备、复合材料力学与结构设计、材料科学与工程基础、材料研究与测试方法、高分子化学与物理、计算机在材料科学与工程中的应用、机械设计基础、材料力学等。毕业去向:主要面向与复合材料相关的航空航天、国防军工、汽车、建筑、电机、电子、信息通讯、轻工、化工等有关企业和公司,担任设计研发、工程技术和企业管理人员,从事设计、研发、分析、生产、测试、评价、营销、管理等工作;同时可以继续攻读国内外硕士、博士学位,在高等院校、研究设计院所从事科研教学工作,也可以创办复合材料创业创新类公司。
焊接技术与工程培养目标:本专业为重庆市“一流”专业建设点,建有重庆市唯一的国际焊接工程师(IWE)联合培养基地。依托基地培养掌握牢固的焊接技术与工程专业基础理论和知识,具备独立解决焊接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有较强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职业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毕业5年左右能达到焊接工程师要求,能够从事焊接设计、试验研究、生产组织运行管理和产品营销等工作的应用型高级工程技术与管理人才。主要课程:工程制图、机械设计基础、电工与电子技术、工程力学、金属学及热处理、金属力学性能、焊接冶金学(基本原理)、材料焊接性、焊接方法与设备、焊接结构、焊接专业综合实验、焊接技能技术训练、焊接检验、弧焊电源等。毕业去向:主要面向石油、冶金、化工等资源开发与加工行业,铁路、公路、水利、电力、建筑等基础设施建设行业,船舶、汽车、电子等设备和产品的制造行业,从事焊接技术与工程方面的技术和管理岗位的工作,同时可以继续攻读材料学相关学科的硕士及博士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