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访问
关注公众号

院校满意度 4.1

北京 | 本科 | 政法 | 公立 | 隶属中华全国总工会
国家重点 中央部属 双万计划

2024年中国劳动关系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

摘要: 中国劳动关系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是一个很好的专业,本页面将展示中国劳动关系学院的学生对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真实评价,包含综合满意度、就业满意度等。
查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分数线 >

一、中国劳动关系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怎么样?

专业名称: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修业年限:四年培养层次:本科授予学位:工学学士1.人才培养目标该专业旨在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良好的道德修养和科学素养,系统地掌握本学科的基本理论、基本技能与方法,具备一定的计算思维能力、工程实践能力、团队合作与跨文化交流能力,具有工程伦理意识、终身学习意识与持续自我提升的能力,能够胜任计算机系统设计、开发、测评和应用等就业岗位,适应社会需求和行业发展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2.师资队伍和名师介绍学院拥有一支专业理论扎实、实践经验丰富、学科结构合理且充满朝气的教师队伍。多名教师具有丰富的企业工作经历,形成了结构合理的双师型教学团队。全院现有教职员工29人,其中专任教师25人,教授2人,副教授10人,讲师13人;全部具有硕士以上学位,其中10人具有博士学位。周淑秋,教授、博士、应用技术学院院长。毕业于哈尔滨工程大学自动控制专业。主要研究方向为计算机应用技术、计算仿真和虚拟现实技术。主持完成多项国防预研项目、国家“863”基金项目及北京市教委项目等,国内外公开发表论文30余篇,出版专编著10余部。王虎军,副教授、博士、应用技术学院副院长。毕业于北京交通大学机械设计及理论专业。主要研究方向为磁流体理论及应用和机器人技术。主持或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项目10余项。国内外公开发表核心期刊论文10余篇,其中,SCI收录1篇,EI收录6篇。曾荣获中国劳动关系学院教学十佳教师、科研优秀教师、科研成果论文类三等奖等奖项。吴培宁,教授、博士、应用技术学院工程技术训练中心主任。毕业于浙江大学计算机图形学专业。主要研究方向为工程计算可视化。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两项,主持完成中国劳动关系学院院级科研项目四项。独立完成或以第一作者在国内外公开发表权威期刊论文一篇、核心期刊论文八篇,出版教材一部。获得中国劳动关系学院科研成果二等奖及三等奖各一项。陈昊,副教授、博士。毕业于西北大学计算机软件与理论专业。主要研究方向为无线传感网。主持完成省部级和院级项目多项,国内外公开发表论文十余篇,出版专编著一部。获得多次校级乙等教学质量奖。张伟,副教授、硕士。毕业于首都师范大学人工智能专业。主要研究方向为软件测试、网络安全。主持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两项、中国劳动关系学院校级科研项目和教改项目十余项,国内外公开发表论文10余篇,出版计算机专业教材两部。曾获得中国劳动关系学院教学十佳教师、教学基本功大赛三等奖、科研优秀教师等荣誉。3.课程设置专业核心课程包括:计算机专业导论、C语言程序设计基础、数据结构与算法、数据库系统、面向对象程序设计、计算机组成原理、数字逻辑电路、操作系统、软件工程、计算机网络、工程图学基础、人工智能技术导论等。4.学科特色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秉承“厚基础、重实践、强特色”的培养理念,毕业生应在计算机科学与技术领域具有扎实的专业基础和较强的专业素养,注重基本理论、方法在工程实践中的应用,紧跟行业发展前沿,强化专业特色,能够在细分应用领域具有一定的专长,为就业和继续深造提供强有力的支撑。该专业在大一和大二着重开展通识教育和专业基础教学,从大三开始提供三个专业方向模块的选修课程,即:软件系统的设计与开发模块、软件工程与软件质量管理模块和机器人工程模块,学生可依据个人兴趣和发展规划在上述三个模块中任选两个模块进行重点研修。该专业在校内加强实训设施建设、校外积极开辟合作基地,专业实践教学贯穿于整个大学四年,与专业理论教学相辅相成。力争实现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协同育人,兼顾受教育者的短期需求和长远发展,培养适应社会需求和行业发展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