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名称:劳动经济学修业年限:四年培养层次:本科授予学位:经济学学士1.人才培养目标劳动经济学专业培养政治素质过硬、劳动情怀深厚、经济理论基础扎实、专业实践能力突出、适应现代市场经济需要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通过四年学习,毕业后学生具备在经济领域就职的调研、规划、评估、运营、咨询、营销等基本素养,能够在党政机关从事人才规划和劳动政策制定工作,在各类型企事业单位从事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在教育培训类企业和人才中介机构从事管理和服务工作,具备在国内外高校继续学习深造的基本素养。2.师资情况及名师介绍劳动经济学专业现有任课教师32人,其中教授4人、副教授11人,具有博士学位26人,博士后6人。该专业教师理论功底扎实,教学经验丰富,多次获得学校“十佳教师”“师德标兵”等荣誉称号;教师科研成果丰硕,近年来出版各类著作50余部,发表论文百余篇,主持各级各类课题60余项,多人荣获学校“科研优秀教师”称号。燕晓飞,教授,博士,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党委常委、科研处处长、校学术委员会委员。国家社科基金同行评议专家,北京市高等学校教学名师,中国劳动经济学会常务理事,全国工会学研究会秘书长。从事劳动经济学、教育经济学科研工作,主持参与省部级以上项目十多项,撰写《非正规就业劳动力教育培训研究》《发展经济学》等著作多部,主编出版《中国职工状况研究报告》系列报告。纪韶,教授,博士,中国劳动关系学院经济管理学院院长,国家社科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同行评议专家、教育部中国博士后基金会评审专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专家库成员。全国优秀教师,北京市优秀教师、教学名师。研究领域为劳动力市场理论与政策,主持多项国家级科研项目,成果先后获北京市科研创新人才称号和资助、北京市第11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经济学一等奖、教育部第六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3.课程设置按照规定完整开设了经济学专业核心课程和专业课程,包括政治经济学、宏观/微观经济学、劳动经济学、计量经济学、国际经济学、货币金融学、世界经济史、经济思想史与经济学流派、财政学、经济博弈论等;根据办学优势,开设了管理学、会计学、财务管理、统计学等平台课以及劳动经济学名著选读、实验劳动经济学、当代中国劳动经济专题、国际劳动力市场专题、劳动就业理论与实践、收入分配理论与实践、消费经济理论与实践、人力资源管理、劳动法与社会保障法、职工福利与企业年金等专业特色课;此外,还开设了文献检索与研究方法、国际金融、国际贸易实务、证券投资学、市场分析与数据处理、财务报告分析、跨国企业管理、创业管理等专业选修课程。4.学科特色劳动经济学为学校2019年新设特色专业,在办学理念、培养模式、课程设置等方面注重学科规范,突出体现为以下三大特色。一是注重宽口径的经济管理大类专业基础。该专业注重发挥经济管理学院经管专业宽口径基础培养优势,通过开设学院平台课的方式与管理学、会计学等相关专业在专业基础课和专业选修课层面实现贯通,学生上学期间可与工商管理和财务管理专业学生同步交流,拓宽专业视野,深化专业理解力。二是注重体现“工会与劳动关系”特色。在积极发挥劳动经济学自身专业优势的同时,努力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过程中日益凸显的劳动关系、劳工权益等问题纳入专业教学和研究范畴,围绕经济转型期劳动关系领域重点问题开设专业特色课程,多角度培养学生深厚的劳动情怀。三是注重将学生专业实践能力的培养与专业深造相结合。该专业围绕学校人才培养的总体目标,通过丰富的社会实践活动和多样的专业教学方法相结合的方式,注重提高学生对实际劳动经济问题的分析和解决能力,着力培养学生社会调查与数据处理能力;同时立足学生的个体特征和长远发展,兼顾拔尖专业人才的塑造,力争向高一级教育机构输送更多具有深造潜力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