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访问
关注公众号

院校满意度 4.3

黑龙江-哈尔滨 | 本科 | 农林 | 公立 | 隶属教育部
双一流 211 国家重点 中央部属 保研资格 卓越工程师 卓越农林 双万计划

2025年东北林业大学计算机类专业

摘要: 东北林业大学计算机类专业是一个很好的专业,本页面将展示东北林业大学的学生对计算机类专业的真实评价,包含综合满意度、就业满意度等。
查看计算机类:专业分数线 >

一、东北林业大学计算机类专业怎么样?

计算机类计算机类包括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人工智能4个本科专业,统一按“计算机类”进行大类招生、大类培养,第三学期根据学生意愿、专业规模和学习成绩进行专业分流。计算机类学制4年,授予工学学士学位,优秀毕业生可免试推荐攻读硕士研究生。

1、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一、专业概况本专业源于1988年建立的“微机应用”专业,1995年成功申办“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同年开始本科生培养。2000年申报成功了“计算机应用技术”硕士点。“十一五”期间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被批准为黑龙江省重点专业建设点和东北林业大学优势专业,2011年被批准为黑龙江省“十二五”重点专业建设点。2015年成为教育部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2019年通过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同年评为黑龙江省一流专业建设点,2020年评为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二、培养目标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立德树人,面向国家经济发展需求,尤其是区域社会和经济发展以及国家农林领域信息化和智能化建设发展需要,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具备综合运用所学的数学、自然科学和计算机相关理论以及现代开发技术与工具分析和解决计算机系统及农林领域智能化建设中的复杂工程问题,具备在实际工程中的研究与创新能力、学科交叉融合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和国际视野,能在计算机工程中从事计算机软硬件系统、农林智能化等领域的指导科学研究、工程设计与开发、技术管理等工作的高水平工程技术人才,并具有继续学习深造和持续发展的能力。三、核心课程核心基础课程:数学和自然科学类知识包括高等工程数学、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离散数学、现代物理的基本内容。核心专业课程:高级语言程序设计、数字逻辑、计算机组成原理、数据结构与算法、数据库原理、操作系统原理、编译原理、计算机网络、计算机系统结构、软件工程等。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高级语言课程设计、数字逻辑系统设计、计算机组成原理课程设计、数据结构课程设计、算法分析课程设计、操作系统课程设计、工程应用能力训练综合实践、生产实习等。四、特色优势特色一: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是教育部本科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黑龙江省重点专业,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于2019年通过中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为本专业学生走向世界提供了具有国际互认质量标准的“通行证”;具有工学学士、工学硕士、专业学位硕士和博士学位授予权(林业信息工程)。特色二:师资力量雄厚,近40%教师有国外留学经历,具备国际化视野培养学生能力。高级职称教师比例高,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占80%,学术水平高,学风严谨,拥有硕士生导师17人,博士生导师5人;科研实力强,科研经费充足,科研成果丰富;省级教学改革5项,省级一流课程、精品课程2门;校级重点课程10门;东北林业大学教学质量一等奖4人次,二等奖10人次;有校级教学名师2人,2名教师荣获黑龙江省高校“师德先进个人”荣誉称号。特色三:拥有完善的实验教学条件,拥有1个国家林业和草原局重点实验室,2个黑龙江省工程中心,校企共建实习基地2个;校内拥有实训教学中心和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基地及专业课程实验室,并专门设有用于开展大学生创新科研训练的ACM实验室、仿人型机器人实验室、计算机软件创新实验室、iCAN创新创业实验室、嵌入式与人工智能实验室、生物大数据创新实验室、人工智能应用创新实验室。特色四:学生科研、竞赛氛围浓厚,近3年来学生参与的学科竞赛取得丰硕成果。其中,2020年在全国机器人锦标赛、中国机器人与人工智能大赛、蓝桥杯全国赛、全国程序设计天梯赛、中国大学生计算机设计大赛等各项赛事中共获得金牌1项,国家级二等奖11项,三等奖8项。2019年在全国高校大数据应用创新大赛(大数据与人工智能创意赛),全国机器人锦标赛,蓝桥杯软件设计大赛等赛事中获得国家级一等奖3项,二等奖10项;2018年在中国大学生程序设计竞赛、“ACM全国程序设计邀请赛”、全国机器人锦标赛蓝桥杯全国软件设计大赛等赛事中,共获得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三等奖3项,3枚银牌,2枚铜牌;2019年9月份CSP认证首次入围全国CCF成绩TOP30。特色五:选拔优秀学生免试推荐攻读“985”或“211”院校的硕士研究生;通过多种途径开展国际合作培养人才,每年选派成绩优秀的本科生到国外留学(与美国、澳大利亚等著名大学联合培养)。五、毕业生去向保研直博

近3年年均在17.8%

保送去向为哈尔滨工业大学、华中科技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西北工业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南开大学、武汉大学、北京交通大学、东北林业大学等。考研

近3年年均14%

其中考取的学校主要有:北京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山东大学、华中科技大学、、电子科技大学、天津大学、西北工业大学、大连理工大学、东北林业大学等。出国、境外交流

近3年年均1%。主要去往欧美及澳大利亚等国。就业

近3年年均91.6%,就业地区主要分布在京津及各省会和沿海发达城市;

主要就业单位:百度在线网络技术(北京)有限公司、阿里巴巴、京东、北京58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字节跳动、东软集团(大连)有限公司、浪潮集团有限公司、深圳华大基因科技有限公司天津分公司、中国工商银行浙江分行、杭州海康威视数字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六、专家代表王阿川,教授,博士生导师,黑龙江省计算机学会理事会计算机教育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计算机学会会员,哈尔滨市信息化专家。七、专家谈专业东北林业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具有较长的办学历史,较高的办学水平。专业师资结构合理,70%的教师来源于985院校及海外知名院校博士,使得专业能够紧跟国际、国内科研发展方向,表现出较强的科研能力和工程能力。近3年,其本科毕业生累计100多人进入各高校研究生阶段的学习,受到接收院校广泛好评,学生知识体系完整,专业基础知识扎实;同时近50余人进入国际、国内著名的互联网高技术企业工作,学生实际动手能力较强,工作作风踏实。从总体来看,该专业人才培养能力和人才培养质量完全符合其学校和专业定位。八、学生谈专业大学四年里,老师的淳淳教导、良好的学习环境与学习资源,使我在掌握计算机的理论与应用知识的同时,更加体会到计算机学科学习的乐趣。计算机渗透在社会工作与生活的方方面面,拥有很多可供创造和应用的场景。张泽,现为哈尔滨工业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在读博士。深深感到本科期间在母校的学习对于学习深造与就业的重要作用。专业必修课程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并掌握计算机各领域的基础知识,为未来研究领域与从业领域的选择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同时,选修课程的设立也为学生提供了更多培养兴趣爱好的机会。除了理论知识学习与课程实践,专业也为我们提供了很多课外的学习与开发实践的机会,拓宽视野的同时也让我们的未来拥有了更多的选择。九、校友风采高洁,信息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2007届校友,现任哈尔滨银行哈尔滨分行,零售金融部高级经理、中级经济师,负责哈尔滨分行的财富管理、客户管理工作,从2011年起连续5年年度考核为卓越,并获得2012、2013、2015年度总行评比的“卓越个人”称号。杨成虎,信息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2009届校友,现任阿里巴巴的架构师,主导研发了阿里云分布式缓存服务OCS,目前仍致力于Tair向OCS产品的升级转变。宋宇宸,信息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2011届校友,2011年毕业后去美国卡内基梅隆大学攻读硕士学位,2013年毕业后进入英伟达公司工作,2015年进入美国谷歌公司(旧金山湾区)项目工程师。武曲,信息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2013届校友,现任青岛理工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主任、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计算机相关专业本科教学工作,主持校教研项目4项,发表论文5篇,主持省自然科学基金1项,申请专利2项。刘君楠,信息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2016届校友,就职于阿里云从事高性能计算工作。张泽,信息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2017届校友,现哈尔滨工业大学博士研究生,主要研究心脏医学图像处理方向。

2、软件工程专业一、专业概况专业创办于2009年,2011年获得软件工程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2015年获教育部“卓越农(林)人才教育”项目建设,2016年获教育部“计算机类系统能力培养试验试点高校”项目建设。2017年开始计算机大类招生。二、培养目标专业面向软件产业需求,特别是区域社会和经济发展以及国家农林领域信息化和智能化建设发展需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培养具有扎实的软件工程理论基础、工程能力、良好综合素质和职业道德,具有创新、创业意识,竞争和团队精神,能适应软件工程新技术发展和社会需要,在软件工程领域(包含农林领域软件信息化建设)从事软件研发、软件项目管理和软件运行维护等工作的应用研究型软件工程人才。三、核心课程核心基础课程:程序设计语言基础、离散数学、数字逻辑、数据结构、数据库系统原理、算法设计与分析、操作系统原理。核心专业课程:软件工程导论、JAVA程序设计、软件体系结构、系统分析与设计、软件质量保证与测试、软件项目管理、IT职业道德与素养。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软件认识实习、系统分析与设计、软件工程项目实践、生产实习、林业工程应用实践、毕业设计(论文)。四、特色优势特色一:以工程应用领域为方向,形成以“web前端开发”、“人工智能”等为主导,基于大规模软件开发的工程技术为核心专业办学特色。特色二:建立了校企无缝连接的多元化“1.5+1.5+1”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及学分置换机制,培养符合产业要求“零适应期”优秀学生。特色三:引进了开放标准的IBM Rational软件开发平台、华为软件开发云等实习和实训环境。特色四:建立校企合作的实习、实训基地,打造适合基于工程领域发展需求的软件人才。

五、毕业生去向升学

近三年升学率均在31%以上(含推免10%);

升学包括清华大学(深圳)、浙江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大连理工大学、武汉大学等。就业

近三年一次就业率平均90%以上,就业地区主要分布在京津及各省会和沿海发达城市;

主要就业单位:阿里巴巴、蚂蚁金融服务、北京三块(美团)、百度公司、携程旅行网、京东金融等。出国

近三年出国深造人数年均超过3人,主要去往美国、加拿大、新西兰等国知名大学。六、专家代表周春楠,亿阳信通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亿阳安全技术有限公司董事长,国家发改委产业室特聘研究员。国内首批参与邮政CRM系统的研制,国内领先;国内首批主导移动通信网络优化系统,开创国内第一个4A信息安全试点;国内首批运营商云安全试点。七、专家谈专业软件产业是21世纪拥有最大产业规模和最具广阔前景的新兴产业之一,在中国十大IT职场人气职位中,软件工程师位列第一位,目前我们国家正处于国际软件产业链的中低端环节,软件工程人才缺口巨大,软件工程人才的就业前景十分乐观。第三方社会调查机构麦可思研究院发布的《2019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显示,软件工程专业就业率最高,连续三届被评为本科就业绿牌专业。八、学生谈专业软件工程专业四年的学习感想多多,收获多多:1)工程应用能力。2)自我学习和创新能力。3)系统分析和设计能力。总之,软件工程专业不但教会我怎样去实现梦想,还教会了我怎样去完成的更快更加完美。九、校友风采苟金平,东北林业大学软件工程专业2015届毕业生。现工作于阿里巴巴淘宝直通车技术部,担任算法工程师,主要从事直通车广告算法优化相关工作。

3、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专业一、专业概况东北林业大学“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专业于2020年3月获批,同年开始招生。本专业是在黑龙江省重点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大数据方向实验班)”的基础上继续深入建设的专业。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专业以统计学、数学和计算机科学为基础,以“新工科”教育理念为指导,立足东北老工业基地,瞄准国家大数据战略需求和国际数据科学学术前沿,与生命科学、经济金融、智慧农业、直播电商等领域深度融合,致力于培养掌握数据科学的理论与方法,精通大数据处理与分析、算法研发、可视化等技术,基础知识扎实、视野开阔、富有创造性、动手能力强、适应面宽的高水平人才。二、培养目标本专业面向国家社会和经济发展需求,尤其是国家生态发展的需求,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具有坚定的政治信念,具备数学、统计学、计算机科学等多学科知识和技能,能够综合运用所学大数据技术和工具解决林业、生物等各行业领域数据密集型复杂工程问题,进行大数据工程应用设计与开发,具有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自主学习、创新能力以及国际视野的数据工程师;能在信息技术企业、管理咨询公司、林业信息分析和管理部门或者其他企事业单位的信息技术相关部门,从事海量数据处理和分析、大数据架构、并行计算等工作并利用大数据的方法解决具体行业应用问题。本专业毕业学生毕业5年后左右在社会与专业领域的预期为:1.具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坚定理念、家国情怀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具有良好的人文科学素养、生态意识。2.具备综合运用专业知识和现代工具提出大数据复杂工程问题的有效合理的创新性解决方案,和关键瓶颈问题,并能有效管理的能力。能够独立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3.具备解决复杂工程问题和解决方案时,遵守工程规范、数据使用伦理、法律法规和行业规范的能力。4.能够针对大数据相关项目特点充分发挥专业优势,具备多学科沟通、跨文化交流、和国际大数据发展领域同步的能力,具备多元项目管理的统筹规划能力。5.具备多学科交叉融合的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能力,具有大数据行业技术发展的前瞻性。三、核心课程核心基础课程:数据结构、数据库系统原理、算法设计与分析、操作系统原理、应用统计学核心专业课程:数据挖掘、分布式与云计算、机器学习、大数据开发技术、数据科学导论、数据分析与可视化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高级语言课程设计、数据结构课程设计、数据库实训、大数据基础实训、大数据应用开发实践、工程应用能力训练综合实践、林业工程应用实践、生产实习、毕业设计(论文)四、特色优势特色一:严格遵循成果导向教育理念,达成新工科专业培养建设目标。专业不断优化人才培养模式,构建了数据科学与大数据专业人才培养范式,依据人才的认知和成长规律循序渐进地实施工程场景教学,建设了多方协同、交叉融合的新体系,达成专业建设与人才培养新要求。特色二:专业教师爱岗敬业、学识扎实、悉心育才。目前专业有专任教师13人,其中教授1人,副教授8人,具有博士学位10人,具有国外访学经历的老师超过1/3,博士生导师2人,硕士生导师8人。在自然语言处理、生物信息、商务智能、大数据与云计算等领域具有较高科研水平,近五年来专业教师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项目、中国博士后特别资助面上项目等国家级、省部级项目人均达1项以上,以第一作者发表高水平SCI论文20余篇,可在计算机应用技术等4个科学学位硕士点、计算机技术等2个专业学位硕士点和林业信息工程二级博士点招收研究生。特色三:业务与党务不断融合,基层党组织屡获殊荣。专业所在党支部曾获评为黑龙江省高校“先进基层党组织”、黑龙江省高校“百优”党支部,2021年被教育部授予东北林业大学首个“全国党建工作样板支部”荣誉称号,涌现出多位各级优秀共产党员、师德先进个人和教学育人先进个人,多人次被黑龙江省教育厅授予黑龙江省高校“优秀党务工作者”荣誉称号。特色四:强化立德树人、特色育人。专业立足产教融合,完善项目驱动培养体系,创办推进了大数据智能双创工作室创新平台建设;不断提升大数据创新实验室的数据综合能力,建有大数据教学与实验管理系统、大数据技术实训虚拟仿真平台等多个大数据软件教学平台;倡导分阶段、分层级的工程开发能力训练和大数据综合分析能力培养,不断提升学生对行业数据解决方案的综合运用能力。特色五:竞赛促进实践创新,推进大学生创新工作形成品牌效应。专业教师多年以来连续承担了全国普通高校大学生竞赛排行榜入选项目《全国大学生电子商务“创新、创意及创业”挑战赛》黑龙江赛区省级选拔赛的组织管理工作,营造浓郁的竞赛氛围,共同打造了大数据专业东林竞赛品牌项目。近五年,专业教师团队指导学生获得了包括ACM国际大学生程序设计竞赛、全国大学生电子商务“创新、创意及创业”挑战赛、中国大学生计算机设计大赛等高水平竞赛在内的全国赛奖项30余项,其中全国一等奖10余项。五、毕业生去向就业去向主要以国内外知名企业为目标,也可到金融、通信、保险等行业从事与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相关的工作。学生可在本科阶段申请到美国、法国等国家进行交流。学习成绩优秀者可推荐免试攻读硕士、博士研究生,也可以考取“985”、“211”院校的研究生。六、专家代表刘亚秋,教授,博士生导师,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专业带头人,黑龙江省普通高等学校青年学术骨干,哈尔滨市杰出青年人才,中国计算机学会高级会员。七、专家谈专业数据是国家重要的基础性战略资源,大数据正日益渗透到社会生活和经济发展的方方面面。运用大数据推动经济发展、完善社会治理、提升政府服务和监管能力、重塑国家竞争优势正在成为新的发展趋势。数据科学相关技能已经成为中国就业市场最急需的技能,这种数据技能的背后既涵盖了编程、统计等硬技能,也需要分析能力、逻辑思维等软技能,但实则呈现出的就是一种能够从数据中去获取洞察,并指导决策的综合能力。大数据显示,过去5年拥有数据技能的职场人数量增长了3倍,但同时间市场需求却增长了7倍,仍有15%的岗位空缺。从需求端来看,过去5年中,就业市场开放职位中对于数据技能的需求增长了近7倍!。对数据技能增速最快的行业中,不少来自非科技领域甚至传统行业都排名靠前,例如房地产、金融、石油能源和人力资源等。由此可见,数据的价值已经广泛渗透到每一个职场人,不同行业和部门的工作都开始被数据赋能。未来东北林业大学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专业建设发展过程中,将更加突出应用实践教学和科研参与型教学并举,通过打造项目驱动下的人才培养体系,构建多学科交叉下的大数据课程融合,形成有行业背景特色的工程实践能力提升体系并将不断改革优化。

专业咨询电话:0451-821915254、人工智能专业一、专业概况人工智能专业于2020年申报,2021年批准正式招生。本专业是融合计算机科学、数学、控制科学等多学科的综合性学科。专业建设遵循新工科建设理念,围绕国家人工智能发展战略,立足东北林业大学特色,借助信息与计算机工程学院多学科优势,力图建成全方位、多层次且具有行业特色的复合型新工科示范性专业。二、培养目标本专业围绕国家人工智能发展战略,面向科学前沿、行业产业、学科创新和技术发展,培养具有坚定信念、家国情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备计算机科学、数学、统计学、控制科学等多学科知识和技能,能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人工智能领域的复杂工程问题,具备社会责任感和生态意识,具备自主学习和创新能力,具备沟通与协作能力、团队精神、国际视野,能够适应人工智能的迅速发展,在人工智能及其交叉领域特别是农林领域,从事人工智能基础理论研究、人工智能系统架构设计、人工智能软硬件开发、人工智能项目运维、管理等工作的高水平交叉型工程人才。本专业毕业学生毕业后5年左右在社会与专业领域的预期为:1.能够承担人工智能及其交叉领域的工程项目设计、研发、实施和运行,能够在人工智能及其交叉领域胜任工程师岗位或履行相应职责;2.能够综合运用数学与自然科学知识和人工智能专业知识,对人工智能及其交叉领域的工程项目进行软硬件系统分析、算法和架构设计,在实践中体现创新意识;3.具备健全人格、良好的人文科学素养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具备职业道德,能够从法律、伦理、经济、社会和环境等系统视角对人工智能及其交叉领域的工程项目进行决策和管理;4.能够与国内外同行、专业客户和社会公众进行有效沟通,能够融入团队工作并发挥骨干作用;5.具有终身学习的能力,能够及时跟踪人工智能及其交叉领域的技术发展动态,服务人工智能及其交叉领域产业升级,具备一定的职场竞争力。三、核心课程核心基础课程:专业导论、数字逻辑、数据结构、计算机组成原理、操作系统原理、数据库系统原理、算法分析与设计等。核心专业课程:人工智能原理与应用、最优化理论与方法、嵌入式系统开发、数字图像处理、机器学习、智能系统、自然语言处理等。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嵌入式系统课程设计、机器学习课程设计、智能系统课程设计、人工智能综合应用创新实践、林业工程应用实践等。

人工智能专业培养体系四、特色优势特色一:本专业是人工智能技术、计算机科学、信息科学与特色行业(如医疗、金融、林业等)相结合的复合型专业。突出人工智能技术与其他行业的交叉与融合,为学生构筑扎实的人工智能理论基础和专业知识体系;注重强化学生的人工智能建模与算法分析设计能力、解决行业人工智能应用问题的实践能力,强调学生的个性化科学思维和创新实践能力的培养,实现多学科融合的育人体系。特色二:专业现有师资均具有博士学历且长期从事人工智能相关研究,涵盖自然语言处理、图像处理、语音处理以及智能控制等研究方向。其中,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3人,具有海外留学经历3人,是一支年轻、有干劲、有活力的队伍。特色三:人工智能专业以实践教学和科研参与型教学为基础,充分发挥产学研基地的作用,通过对实际项目的全程参与,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创新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目前人工智能专业已成为华为沃土计划首批合作单位。五、毕业生去向毕业生就业方向主要有,科研机构、互联网企业等。就业城市主要为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并且二三线及以下城市也有很大的就业空间。此外,毕业生可以继续攻读相关专业的硕士、博士研究生。六、专家代表任洪娥,教授,博士生导师,人工智能专业带头人。七、专家谈专业人工智能革命是又一次信息革命,给人类经济社会发展带来了新技术。目前,人工智能正进入到各个领域,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发展,每个行业几乎都会产生颠覆性的变化。因此,人工智能专业充满了无限的可能性,潜力巨大。中国政府也高度重视人工智能领域的发展。截止到2020年,中国人工智能产业规模已超过1500亿元,带动相关产业规模超过1万亿元。2017年全球新兴人工智能项目中,中国占据51%,数量上已经超越美国。但全球人工智能人才储备,中国却只有5%左右,人工智能的人才缺口超过500万。目前,人工智能发展处于高速成长期,人才处于明显短缺状态,人才市场供不应求,就业前景非常光明。专业咨询电话:0451-821927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