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食品生产与检验专业人才培养方案1.专业名称及代码专业名称:绿色食品生产与检验专业代码:5101142.入学要求普通高中毕业生或具有同等学力者3.修业年限3年4.职业面向所属专业大类(代码)农林牧渔大类(51)所属专业类(代码)农业类(5101)对应行业(代码)食品制造业(C14)专业技术服务业(M74)主要职业类别(代码)粮油、食品、饮料生产加工及饲料生产加工人员(6-12)检验人员(6-26-01)主要岗位类别(或技术领域)酒、饮料及精制茶制造人员,粮油加工人员,餐饮服务人员,检验、检测和计量服务人员职业资格证书或技能等级证书举例啤酒酿造工、果露酒酿造工、制油工、西式面点师、农产品食品检验员5.培养目标与培养规格5.1培养目标培养思想政治坚定、德技并修、全面发展,适应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需要,具有绿色食品产品的生产与加工能力、检验与分析能力、质量管理与评价能力素质,掌握必要的文化科学基础知识,掌握绿色食品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等知识和技术技能,面向绿色食品行业的企事业单位从事相关的生产、加工、质检、技术开发领域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5.2培养规格由素质、知识、能力三个方面的要求组成。5.2.1素质①具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坚决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深厚的爱国情感、国家认同感、中华民族自豪感;崇尚宪法、遵守法律、遵规守纪;具有社会责任感和参与意识。②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素养。崇德向善、诚实守信、爱岗敬业,具有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尊重劳动、热爱劳动,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具有质量意识、绿色环保意识、安全意识、信息素养、创新精神;具有较强的集体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能够进行有效的人际沟通和协作,与社会、自然和谐共处;具有职业生涯规划意识。③具有良好的身心素质和人文素养。具有健康的体魄和心理、健全的人格,能够掌握基本运动知识和一两项运动技能;具有感受美、表现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具有一定的审美和人文素养,能够形成一两项艺术特长或爱好;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具有良好的生活习惯、行为习惯和自我管理能力。5.2.2知识①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基本知识;②熟悉国家有关绿色食品方面的法律、法规、政策;③掌握绿色食品生产与加工必需的专业基础理论;④掌握绿色食品检验与分析必需的理论知识;⑤掌握质量管理与评价必需的理论知识;⑥了解绿色食品生产的发展趋势和绿色食品生产新技术。5.2.3能力①通过基础实验、专业实验、综合实训和毕业实习等环节,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实验操作技能;②掌握绿色食品生产与加工、检测与分析、质量管理与评价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具备运用绿色食品理论、技术从事食品生产、加工、检验及管理工作的能力;③掌握资料查询、文献检索及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取相关信息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实验设计,试验,归纳、整理、分析实验结果,参与交流的能力;④具有较强的自学能力和组织管理能力。6.课程设置绿色食品生产与检验专业课程设置主要包括公共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
6.1公共基础课程公共基础必修课程:《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思想政治理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心理健康教育》《信息技术》《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无机与分析化学》《有机化学》《高职英语》《体育》《军事理论》公共基础选修课程:《党史国史》《大学语文》《高等数学》《创新创业教育》《职业素养》6.2专业课程专业核心课程:《食品微生物检验技术》《食品理化分析检验技术》《食品安全与质量管理》《食品贮藏与保鲜》《绿色食品生产基础》《饮料加工技术》《粮油食品加工技术》《食品加工机械与设备》专业(技能)方向课程:绿色食品生产与加工方向《绿色食品生产基础》《食品贮藏与保鲜》《饮料加工技术》《粮油食品加工技术》《绿色食品生产设计》绿色食品检验与分析方向《食品微生物检验技术》《食品理化分析检验技术》《食品安全与质量管理》《食品生物化学》《食品营养与健康》专业选修课程:《食品生物技术》《食品感官评定》《食品添加剂》《功能性食品》《食疗与药膳》《发酵工艺与设备》《食品工厂设计》《食品企业管理》6.3专业核心课程简介6.3.1绿色食品生产基础绿色食品生产基础是绿色食品生产与检验职业核心能力的主要支撑课程,通过学习可使学生掌握常见典型的绿色食品生产单元操作基本原理、通用设备的结构及操作规程。课程以“绿色食品生产加工”相关工种国家职业标准(高级)的要求为目标,以食品生产典型单元操作为范围,以通用机械设备的操作为重点来构建。课程主要内容如管路输送与贮存、混合、萃取、热量交换、杀菌、蒸发、蒸馏、浓缩、过滤、结晶、干燥、制冷等。其先修课程为机械基础与识图、电工电子技术等,后续课程有食品装备保养与检修、相关实践课程和职业技能鉴定等。课程的目标为:(1)能力目标。掌握食品生产单元操作的基本操作规程,能操作典型的通用机械设备;能根据要求选择合适的单元操作装备或配件,安装、调试简单通用的单元设备(机械);能解决生产过程中出现的简单问题。(2)知识目标。了解食品单元操作的基本类型,理解食品生产单元操作的工作原理和基本过程;理解典型单元操作中主要装备的结构、特点及应用,熟悉通用食品机械设备的型号、技术参数及操作使用要求。(3)素质目标。确立食品安全观念,树立产品质量意识;养成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吃苦耐劳的职业道德;形成科学严谨、规范操作的工作作风;培养团结协作、勇于创新的精神;具有可持续发展能力。建议:学时60~90,可安排1周实训;学分4~6。6.3.2饮料生产技术“饮料生产技术”是食品生产加工职业核心能力的主要支撑课程,通过本课程学习可使学生掌握几种典型饮料产品生产的基本知识和操作技能。课程以“饮料制作工”国家职业标准(高级工)的要求为目标,主要课程内容可包括各类饮料的分类与质量标准、水处理、原辅料前处理、物料调配、均质脱气、杀菌、灌装及封盖、产品包装,以及各类产品的特殊生产工艺。其先修课程为食品应用化学、食品微生物、食品生产单元操作技术等,后续课程有食品质量安全管理、相关实践课程和职业技能鉴定等。课程的目标为:(1)能力目标。合理选择饮料产原辅料的能力;能够根据生产工艺要求进行工艺管理、产品质量安全控制;熟练使用生产设备,完成纯水、果蔬汁等产品的生产制作;能合理安排与组织生产。(2)知识目标。了解饮料的产品分类与相关标准;了解饮料生产的原辅料特性;理解饮料生产工艺、生产设备基本知识;熟悉各类饮料生产质量安全控制要点;了解饮料行业的发展动态。(3)素质目标。确立食品安全观念,树立产品质量意识;养成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吃苦耐劳的职业道德;形成科学严谨、规范操作的工作作风;培养团结协作、勇于创新的精神;具有可持续发展能力。建议:学时60~90,可安排1周实训;学分4~6。6.3.3粮油食品生产技术粮油食品生产技术是食品生产加工职业核心能力的主要支撑课程,通过本课程学习可使学生掌握几种典型焙烤制品生产的基本知识和操作技能。课程以“糕点、面包烘焙工”、“糕点装饰工”等国家职业标准(高级工)的要求为目标,主要课程内容可包括面包、蛋糕、月饼、饼干等产品的质量标准、典型配方与生产工艺、主要生产设备、加工操作规范等。其先修课程为食品应用化学、食品微生物、食品生产单元操作技术等,后续课程有食品质量安全管理、相关实践课程和职业技能鉴定等。课程的目标为:(1)能力目标。合理选择焙烤制品原辅料的能力;能够根据生产工艺要求进行工艺管理、产品质量安全控制;熟练使用生产设备,完成典型焙烤制品的加工生产操作;能合理安排与组织生产。(2)知识目标。了解典型焙烤类制品的产品种类与相关标准;理解面粉、糖、油等原辅料特性;理解烘焙食品生产工艺、生产设备基本知识;熟悉焙烤制品生产质量安全控制要点;了解烘焙食品行业的发展动态。(3)素质目标。确立食品安全观念,树立产品质量意识;养成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吃苦耐劳的职业道德;形成科学严谨、规范操作的工作作风;培养团结协作、勇于创新的精神;具有可持续发展能力。建议:学时60~90,可安排1周实训;学分4~6。6.3.4食品贮藏与保鲜“食品贮藏与保鲜”是食品贮藏职业核心能力的主要支撑课程,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可以使学生具备食品贮藏、保鲜及商品保管的基础知识与技能。课程以“商品保鲜员”、“仓库保管工”(中级)等职业技能鉴定考核大纲为依据,以易腐食品化学成分变化和贮存中的质量控制为重点来构建,主要内容包括:微生物基础、贮藏库基础知识、果蔬贮藏加工与保鲜、搬运堆码机械、存储货物管理等。其先修课程为食品应用化学、食品供应链管理等,后续课程有食品冷冻保藏技术、相关实践课程和职业技能鉴定等。课程的目标为:(1)能力目标。能根据食品商品特性设计贮藏、运输方法;能正确使用、维护贮藏库及相关设备,检查、控制库内温湿度及气体等指标;能进行贮藏食品的堆码和装卸作业;能进行果蔬的采后处理加工;能对常见食用农产品进行保鲜处理,能对贮藏果蔬等食品进行检测(查);能完成货物的入库、验收、存放、盘点和出库操作,具有食品贮藏技术管理和一定的安全防护能力。(2)知识目标。理解微生物基础知识,食品腐败变质的原因;理解各类食品贮藏、保鲜技术的原理与方法;熟悉各类食品所适宜运用的贮藏指标、贮藏方法;了解储藏库、气调库等基础知识;理解货物存储基本知识。(3)素质目标。确立食品安全观念,树立产品质量意识;养成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吃苦耐劳的职业道德;形成科学严谨、规范操作的工作作风;培养团结协作、勇于创新的精神;具有可持续发展能力。建议:学时60~90,可安排1周实训;学分4~6。6.3.5食品安全与质量管理“食品安全与质量管理”是食品质量安全控制与管理职业核心能力的主要支撑课程,通过本课程学习可使学生掌握食品质量安全控制、管理基本能力和基本知识。课程以“食品安全法”为引领,以质量管理体系和食品安全管理体系的建立与实施为范围,以食品企业的质量安全控制与管理主要工作任务为依据构建课程。主要内容包括食品法规与标准、质量管理基础与质量管理体系、食品安全控制与管理等模块。课程的目标为:(1)能力目标。能宣讲《食品安全法》等法规,能解读食品安全标准,能起草简单的企业标准(草案);能正确运用质量管理基本工具解决生产和工作中的实际问题;能针对某食品的生产过程进行危害分析,找出关键控制点,编制HACCP计划;能根据具体场景或案例,从食品安全及质量管理角度对食品生产过程的活动做出正确判断;编制企业QS相关文件,并能对食品质量安全认证体系的文件进行控制。(2)知识目标。熟悉我国食品安全法规与标准;理解食品质量管理理论知识,了解质量管理体系建立与实施的主要工作内容;理解危害分析与关键控制点的基本原理,熟悉食品生产许可的基本要求,了解食品安全体系建立与实施的主要工作内容;明确我国食品质量安全政策,了解相关行业企业食品安全现状及发展趋势。(3)素质目标。确立食品安全观念,树立产品质量意识;养成爱岗敬业的职业道德;形成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确立公正客观的工作作风;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互助合作的团队精神;具有可持续发展能力。建议:学时60~90,可安排1周实训;学分4~6。6.3.6食品理化分析检验技术“食品理化分析检验技术”是食品检测核心能力的主要支撑课程,通过本课程学习可使学生掌握食品理化检验的基本知识和操作技能。课程以食品检验工国家职业标准(高级工)理化检验部分的要求为目标,以食品中常见成分测定方法为范围,以“食品安全国家标准”为依据来构建。主要内容包括:理化检验基础知识、样品准备、物理指标测定、食品常规、常量成分测定等模块。其先修课程为化学基础与分析技术、食品应用化学等,后续课程有相关实践课程和职业技能鉴定等。课程的目标为:(1)能力目标。正确选用食品理化检验方法标准,制订常规理化指标检验方案;具有仪器设备的准备、样品抽取及制备、试剂的配制、样品的预处理基本技能;能熟练使用常规分析检测仪器,正确完成理化检验指标(如食品物理指标,食品中水分、灰分、酸类、脂肪、碳水化合物、蛋白质含量等一般成分)测定的基本操作;能正确处理分析数据,对企业生产中原料、半成品、成品进行检验并做出品质判断,规范填写检验报告。(2)知识目标。了解食品安全检测指标及相关标准;理解食品理化检验的基本原理、基本程序和常用方法;掌握食品理化检验中常规、常量成分检测的操作规范要求;了解食品检验的新技术、新标准。(3)素质目标。养成敬业爱岗、吃苦耐劳的良好职业道德;具有遵纪守法、公正廉洁、忠于职守,遵守规程、实事求是、勤奋好学的职业守则,团结协作;具有爱护环境,注意安全的工作习惯;培养学生互助合作的团队精神;具有可持续发展能力。建议:学时60~90,可安排1周实训;学分4~6。6.3.7食品微生物检验技术“食品微生物检验技术”是食品检测核心能力的主要支撑课程,通过本课程学习可使学生掌握食品微生物检验的基本知识和操作技能。课程以“食品检验工”国家职业标准(中、高级)微生物学检验部分的要求为目标,以食品安全国家标准为依据来构建。课程主要内容包括食品微生物基本知识、食品微生物检验基本技能、食品微生物检验技术及综合实训等模块。其先修课程为化学基础与分析技术、食品应用化学等,后续课程有相关实践课程和职业技能鉴定等。课程的目标为:(1)能力目标。能设计微生物检验方案;掌握培养基的选择和配制、微生物检验的镜检、染色、灭菌和消毒、接种、培养分离、纯化与保藏、消毒灭菌等基本操作技能;掌握各种食品中微生物指标的取样方法,能完成食品微生物检验常规项目(细菌总数、大肠菌群、乳酸菌、霉菌和酵母菌、常见致病菌)的检测和鉴定,熟练分析总结实验结果,编写检测报告;能正确使用光学显微镜、高压蒸汽灭菌锅、培养箱、超净工作台等微生物检验有关仪器和设备,在检验过程中能够严格遵守无菌操作规程。(2)知识目标。认识微生物的类群与形态,理解微生物营养与生长,了解微生物对食品、食品工业及人体健康的影响;了解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微生物学检验);理解微生物检验的目的、基本程序、要求及相关基础知识;了解食品微生物检测新技术。(3)素质目标。养成敬业爱岗、吃苦耐劳的良好职业道德;具有遵纪守法、公正廉洁、忠于职守,遵守规程、实事求是、勤奋好学的职业守则,团结协作;具有爱护环境,注意安全的工作习惯;培养学生互助合作的团队精神;具有可持续发展能力。建议:学时60~90,可安排1周实训;学分4~6。6.3.8食品营养与健康“食品营养与健康”是营养指导核心职业能力培养的主要支撑课程,本课程以食品加工生产、销售、餐饮服务等职业岗位及人们日常生活中所需食品营养基础知识为重点,旨在培养学生的营养指导职业能力和基本健康素养,课程主要内容包括营养基础知识、膳食营养指导、人体健康常识以及技能实训等模块。其先修课程为食品应用化学、食品微生物等,后续课程有相关实践课程和职业技能鉴定等。课程的目标为:(1)能力目标。具有灵活运用膳食指南指导日常饮食和生活的能力;具有食物选择及食谱编制能力;营养配餐操作的能力;具有膳食调查与营养评价的能力。具有健康基本技能和践行健康生活方式能力;能进行营养与健康知识宣教的能力(2)知识目标。了解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理解营养学基础知识;熟悉食品营养与安全相关知识;理解合理营养与平衡膳食的关系;理解我国居民膳食指南与平衡膳食宝塔;理解健康基本知识。(3)素质目标。建立健康生活理念,增强食品安全的意识,具有健康基本素养;确立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客观公正的工作作风;养成敬业爱岗、吃苦耐劳的良好职业道德;培养学生互助合作的团队精神;具有可持续发展能力。建议:学时60~90,可安排1周实训;学分4~6。6.4综合实训综合实训是学生在食品生产现场进行的综合技能实习,是校内教育教学活动的延续和深化,可以和学生技能等级证书考核要求结合进行,时间安排上可以结合课程的进度,分别安排在每个学期,也可集中在第三、四学期进行。技能考证要按国家相关部门(教育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的统一要求为准。6.5认识实习认识实习是由学校组织到校企合作企业进行参观、观摩和体验,形成对实习单位和相关岗位的初步认识的活动。是专业实践技能教学中一个非常重要和必须经历的教学环节,和学生学业成绩直接挂钩,并纳入学生毕业的必备条件进行考核。实习时间根据校企合作企业的生产实际集中安排进行。6.6跟岗实习和顶岗实习跟岗实习和顶岗实习是本专业学生职业技能和职业岗位工作能力培养的重要实践教学环节,要认真落实教育部、财政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安全监管总局、中国保监会关于《职业学校学生实习管理规定》(教职成[2016]3号)和《高等职业学校绿色食品生产与检验专业顶岗实习标准》的有关要求,保证学生跟岗实习和顶岗实习的岗位与其所学专业面向的岗位群基本一致。在确保学生实习总量(6个月)的前提下,可根据实际需要,通过校企合作,实行工学交替、多学期、分阶段安排学生实习。7.学时安排7.1学时要求每学年为52周,其中教学时间40周(含复习考试),假期12周。校外顶岗实习建议安排20~40周。课内周学时一般为22~24学时,实践教学周和校外顶岗实习按每周24~30学时(1小时折1学时)安排。三年总学时数约为2800左右,课内学时在1600~1800。7.2学分计算18学时为1个学分,集中实训课和顶岗(毕业)实习1周计1~2学分。军训、社会实践、入学教育、毕业设计(或毕业论文、毕业教育),以1周为1学分,共6学分。8.教学进程总体安排8.1基本要求根据国家教育部有关规定和学校实际情况,学生完成本专业学习,共安排3学年,每学年两个学期,共6个学期,每学期教学为周数18~20周,每周教学学时为28学时。第1、2、3、4、5学期安排学生在校完成学习,第六学期安排到企业进行顶岗实习。学期教学环节及时间分配学期总周数入学军训课堂教学综合实训校运会毕业实习考证就业指导考试机动一1.59.53.511.5118二13.541.5120三9.5711.5120四113.511.5118五10.5611.5120六171119合计1.55424317117.561158.2教学活动安排课程分类课程名称学时学分各学期学时分配考核合计理论实训123456公共基础课必修课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32.532.53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414142√形式与政策21211√心理健康16161√高职英语92926.544√高等数学383834√无机及分析化学38261234√有机化学5440143.54√计算机应用基础54543.54√体育87875.522222√军事理论36362√就业指导212112√选修课公共选修课Ⅰ13131√公共选修课Ⅱ13131√公共选修课Ⅲ13131√专业课必修课绿色食品生产基础5745124.56√食品微生物检验技术6953164.56√食品理化分析检验技术76403658√食品安全与质量管理57431446√食品生物化学67.551.5164.54√食品贮藏与保鲜38281036√食品营养与健康38281034√肉品加工技术104703466√果蔬加工技术104703476√饮料加工技术100703466√粮油食品加工技术104703476√食品机械与设备3828102.5√绿色食品生产设计42123034√食用菌保鲜与加工技术1047034766√选修课食品企业管理4432122√食品添加剂44321224√发酵工艺与设备44321224√食品感官评价44321224√功能性食品44321224√食品生物技术44321224√食疗与药膳4432122√食品工厂设计4432122√综合实训课绿色食品生产基础实训303021√食品微生物检验技术实训303021√食品理化分析与检验实训606042√无机与分析化学实训303021√有机化学实训303021√食品生物化学实训303021√食品机械与设备实训151510.5√食品营养与健康实训151510.5√食品安全与质量管理实训303021√食品贮藏与保鲜实训303022√果蔬加工实训606032√肉品加工实训606032√饮料加工实训606032√粮油食品加工技术实训606032√食用菌保鲜与加工技术实训6060311√绿色食品生产设计实训303021√毕业设计(实习)17合计25501337121715728282828289.实施保障9.1师资队伍根据教育部颁发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和《高等职业学校设置标准》的有关规定,进行教师队伍建设,合理配置教师资源。专业教师学历职称结构合理,配备具备有关专业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的专任教师,建立“双师型”专业教师团队。绿色食品生产与检验专业现有专任教师15人,其中,基础课教师4人,专业理论课和实训指导教师10人,辅导员1人,副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以上的专任教师6人,占专任教师总数的40%;中级专业技术职务专任教师6人,“双师型”专任教师10人,中级专业技术职务以上的本专业的“双师型”专任教师10人。其中专业带头人2人,专业骨干教师8人。表1教师职称结构表职称高级中级初级合计人数86115比例53%40%7%100%表2教师学历结构表学历博士研究生硕士研究生本科合计人数021315比例0%13%87%100%表3“双师型”教师结构表技能等级“双师型”高级技能“双师型”中级技能非“双师型”合计人数64515比例40%27%33%100%表4教师专业任教年限表任教年限5年5-10年10-20年20年以上合计人数194115比例6.6%60%26.6%6.6%100%表5教师年龄结构表年龄35岁以下35-45岁45-50岁50岁以上合计人数734115比例46.6%20%26.6%6.6%100%专业专任教师应具备良好的师德和终身学习能力,具有绿色食品生产与检验相关专业本科及以上学历,参加企业实践、锻炼和技术服务,积极开展课程教学改革。聘请食品专业及相关行业企业的高技能人才担任专业兼职教师,具有高级以上职业资格或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称,能够参与学校授课、讲座等教学活动。9.2教学设施本专业配备校内实训基地1个和校外实训基地9个。9.2.1校内实训室实训基地的配置体现以培养学生从绿色食品的生产、加工到包装,从基础理论学习到实践应用的基本技能、专业技能和生产综合能力的思想,实训基地内共有八个实训室:食品理化检验实验(训)室、食品微生物检验实验(训)室、焙烤食品加工实验(训)室、肉制品加工实验(训)室、饮料制作实验(训)室、发酵与酿造实验(训)室、绿色食品种植实验(训)室。主要设备及数量见下表(主要设备装备标准按40人标准班配制)序号实验(训)室主要实训内容主要设备名称数量(台/套)1食品理化检验实验(训)室1.食品的物理检验2.食品中一般成分的检验3.食品添加剂的检验4.食品中矿物质的检验5.食品中功能性成分的检验6.食品中常见有害物质的检验7.食品包装材料及容器的检验电子分析天平20气相色谱仪1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1高效液相色谱仪1可见分光光度计8紫外分光光度计2氨基酸分析仪*1显微熔点仪1自动电位测定仪1旋光仪8黏度计8折光计8比重计8常压烘箱1灰化炉1恒温水浴锅8索氏抽提器10凯氏定氮仪2消化装置1套离心机8电磁搅拌器8组织捣碎机2小型绞肉机1小型粉碎机1电动振动器2酸度计、玻璃电极、甘汞电极、52食品微生物检验实验(训)室1.细菌形态学检验2.细菌生理学检查3.细菌卫生一般检验4.常见致病菌检验5.真菌学检验光学显微镜40高压蒸汽灭菌锅4恒温培养箱2恒温摇床2冰箱2超净工作台8pH计5分析天平2恒温水浴锅53焙烤食品加工实验(训)室1.面包制作2.蛋糕制作3.月饼制作*4.饼干制作*打蛋机、工作台10烤炉、发酵箱、冰箱4和面机、压面机、整型机、滚揉机2烤盘、挤花袋、其它必备工器具等4肉制品加工实验(训)室*1.酱肉的制作2.烤肉的制作*3.腊肉的制作*4.灌肠的制作*5.火腿肠的制作*夹层锅、绞肉机、搅拌机、斩拌机、灌肠机、烟熏炉、蒸煮锅、滚揉机、真空包装机、自动充填结扎KAP机等15饮料制作实验(训)室1.纯水制作纯水系统:原水箱、原水加压泵、石英砂过滤器、活性炭过滤器、树脂软化器、保安过滤器、双级反渗透装置、中间泵、中间水箱、EDI电脱盐装置、臭氧灭菌器、纯水箱、二级纯水箱、桶装水自动灌装封口线、空气压缩机12.果蔬汁饮料制作*果蔬汁调配灌装系统:电热冷热罐、高剪切配料罐、胶体磨、电热溶糖罐、高位平衡罐、饮料泵、硅藻土过滤机、实验型超高温杀菌机、均质机、成品缓冲罐、可移式CIP系统、电热蒸煮锅、过滤离心机、空压机、电加热蒸汽发生器、全自动洗瓶机、灌装机、自动旋盖机、贴标机16发酵与酿造实验(训)室*1.果酒制作2.啤酒制作3.果醋制作葡萄酒生产流水线、啤酒生产流水线、生化培养箱、糖度计、酒度计、摇床培养箱17绿色食品种植实验(训)室*1.果蔬栽培技术2.无土栽培技术3.绿色农业种植技术自动滴灌系统、种植大棚1注:1.设备数量为按40名学生同时实训配置;2.带“*”号的为选做内容或设备。9.2.2校外实训基地为满足绿色食品生产与检验专业校外实习实训的需要,并借助校企合作、产教融合政策的优势,我校在省内外企业建立了稳定的校外实习实训基地9个,为绿色食品生产与检验人才的培养和实习、就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表7校外实训基地情况表序号企业名称类型产品类型/经营范围企业规模1云南嘉华食品有限公司云南省内私营企业焙烤食品大型企业2云南空港华卓航空食品有限公司国营企业配餐大型企业3昆明高上高食品有限公司云南省内私营企业肉制品加工中型企业4云南万兴隆生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曲靖地区私营企业粮油及土特产加工大型企业5云南东恒经贸集团食品有限公司曲靖地区私营企业肉制品加工大型企业6宣威市宣泰火腿有限公司曲靖地区私营企业火腿加工中型企业7曲靖福圆食品有限公司曲靖地区私营企业焙烤食品小型企业8云南皇氏来思尔乳业有限公司云南省内私营企业乳制品中型企业9无锡华顺民生食品有限公司云南省外私营企业速冻食品加工大型企业9.3教学资源将围绕核心课程课程、专业模块课程以及专业拓展课程制定相应的课程标准,选取适当的教材、建设1-2门专业精品课程;学院图书馆有丰富的图书资源;系部相应的专业实战平台以及多媒体教室都能保障学生在校顺利完成学业。9.3.1教材(1)必修课优先选用近年出版的高等职业教育规划教材和获奖教材以及教育部推荐的教材。(2)各校组织编写高水平的、具有办学特色、专业特色的“工学结合”教材以及实训实习指导教材,以满足课程教学改革的需要。9.3.2专业图书与技术资料图书和期刊杂志总数(包括与本专业相关的技术基础课图书资料)达到教育部有关规定。各种技术标准、规范、手册及参考书齐全,能满足教学需要。图书馆具有本专业信息资料查阅所需计算机网络系统或电子阅览服务。9.3.3数字化教学资源(1)建设以精品(网络)课程为主要内容的课程资源库,内容主要有:工学结合特色教材、电子教案、PPT课件、试题库、虚拟动画、视频等。(2)校园网建设以专业教学资源为主要内容的专栏,主要内容有:人才培养方案、课程标准、职业资格(技能)标准、相关法规与标准、专业文献、合作企业信息、图片库、视频库、相关专业网站链接等。(3)网上数字化教学资源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内容丰富、使用便捷、更新及时。9.4人才培养模式9.4.1构建贴近岗位需求的课程结构体系根据高等职业教育特点和学前教育专业的培养目标、任务的要求,确立了以就业为导向,以服务为宗旨,以培育技能型专业人才为核心,以实践教学为重心的人才培养方针。在此基础上设计了本专业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并以此为依据构建了本专业的课程结构体系。坚持以岗位设课程,理论课程以必须、够用为度,对专业课程强调教育能力及专业技能的训练。9.4.2以职业能力为核心,坚持“理论实践一体化”。(1)职业技术课程坚持“教、学、做”一体。重点加强职业技能训练和学生的整体素质培养,推行以基于工作过程为主的项目导向、任务驱动、模拟实训(食品生产、食品检验)、仿真训练等的综合训练。(2)产学紧密结合,以学校和企业为两个育人主体,通过校内、校外两个育人环境,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和综合素质,提高学生对社会和行业的适应能力,缩短走上工作岗位后的适应期,实现与工作岗位的“无缝”结合、“零距离”接触。(3)以“技能成绩单列”确保实训质量。将实验实训成绩列为考核项目之一,形成一整套实践教学质量控制体系,保证了学生的实践教学质量,实现了“顶岗实习”的目标,为学生就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4)实验(训)室开放,学生自主管理。这样使学生早期接触职业角色,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精神、锻炼学生自我管理能力,又保证了实验课开出率、增加了学生实际操作机会。9.5教学方法根据专业培养目标,结合企业生产与生活实际,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大力对课程内容进行整合,在课程内容的编排上,合理规划,集综合项目、任务实践、理论知识于一体,强化技能训练,在实践中寻找理论和知识点,增强课程的灵活性、实用性与实践性。倡导因材施教、因需施教,鼓励创新教学方法和策略,采用理实一体化教学、案例教学、项目教学等方法,坚持学中做、做中学。适用于职业院校常见的有效教学方法见附件1。9.6教学评价教学评价是对教学效果的检验。根据本专业培养目标和理念,本评价由教师教学评价和学生学业评价两部分组成。9.6.1教师教学评价。建立教师量化考核等制度,从教学督导、教务处、系、学生评教四个层面对课前准备(授课计划、教案等)、教学过程、教学成果、教学改革等方面进行评价。评价方法主要采用教学检查、问卷调查等教学质量管理的基本方法,深入到教学环节中去掌握实情、检查评价、分析总结和指导激励。抓住教师上课和指导管理实习、学生满意度等反映教学质量的重点要素;注重教学工作细节,层层督促的工作原则。(1)听课检查。系部由系领导牵头组织,根据系部课程表及实际需要,有目的的当场随机抽取至少2位专业教师进行听课检查。(2)进行问卷调查。考评小组根据实际需要,在系部当场抽取若干各专业各年级班级,利用课间或自习课时间对所抽取班级的学生发放《高等职业学校教育教学情况学生调查表》,并组织学生当场填写并回收。调查表设三项内容:一是对本班级各任课教师的教学情况的满意度;二是调查系部实训教学情况的充分程度,本项调查依据高等职业教育教学实践性强的特点设立;三是调查学生对本系部教育教学总体情况的满意度。(3)综合考量。考评小组通过对教师的听课情况即教学过程,学生方面的调查情况即教学成果以及教师课前准备(授课计划、教案)及教学改革模式进行综合考量,给出分数,对教师做出教学评价。也作为教师评优和评定职称的依据。教师教学质量综合考核评价应按学校关于教师考核评价的相关规定进行,评价的措施和方法以及评价的标准可参照世行贷款云南职业教育发展项目开发的《教师教学质量评估手册》。9.6.2学生学业评价。应体现评价主体、评价方式、评价过程的多元化,注意职业技能鉴定与学业考核结合;教师评价、学生互评与自我评价相结合;过程性评价与结果性评价相结合。不仅关注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技能的掌握,更要关注运用知识在实践中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水平,重视规范操作、安全文明生产等职业素质的形成,以及节约能源、节省原材料与爱护生产设备、保护环境等意识的树立,突出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在学生发展、学校发展、校企合作的基础上,根据学生两个阶段的表现,通过学生三个课堂层面的学习收获,对学生三个部分的学习内容,采用科学全面、公平公正、发展的原则对学业进行多元化的评价。(1)学校学习阶段评价(包括基础理论课、技能实训课)在学校的课堂上,教师可以以书面检测、口头表述、实际操作、项目完成、学生作品以及取得证书等来对学生进行评价,以及学生自评和学生互评的方式。专业技能课程学习中,可以参照企业的要求,采用任务评价法,以学生完成任务的过程和效果进行评价,考核学生的实训必备知识、技能操作水平和职业道德素养(附件2)。学生职业道德素养的培养可以从要求学生在遵循企业的安全文明操作规定的过程中以完成具体工作任务为途径来加以实现,体现实际操作评价方法的重要性。学生完成具体工作任务后又可以通过项目产品等形式来检验学生的团队精神和遵纪守时的职业情操,进而体现项目产品评价方法的合理性。(2)单位顶岗实习阶段评价此阶段完全由企业进行评价。企业从学生学习能力、实践解决问题的能力、安全文明生产职业素质能力、创新能力等方面进行评价。并综合考察学生在顶岗实习期间德、能、勤、绩方面的表现并给出等级或者描述性的评语,其主要目的是考核学生的岗位适应能力。(3)综合素质评价综合素质评价是将学生在学校和企业的学习情况进行一个综合评价,应将学生顶岗实习阶段的评价与毕业证挂钩,这将促使学生在思想上更加重视顶岗实习阶段的学习,在行动上更加积极主动的学习企业文化和相关的专业知识,从而在最短的时间内迅速适应岗位需求。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应按学校关于学生学业水平考核评价的相关规定进行,评价的措施和方法以及评价的标准可参照世行贷款云南职业教育发展项目开发的《学生学习质量评估手册》。9.7质量管理学院建立专业建设监控与评估制度和3年一轮的校内专业评价制度。实施行业企业专家和学校教学专家进行专业评价,对专业建设进行动态管理。开展专业建设年度检查制度,定期检查各专业建设的年度进展情况。学院初步建立了教学质量监控的组织体系、制度体系和运行体系。建立系教学督导制度、听课制度、学生评价制度以及质量监控的措施和方法对教学质量进行监督。常规教学检查是指每学期的期初、期中、期末的常规性教学检查工作。学院与各系部要高度重视教学检查工作,充分发挥教学检查工作对教学管理、教师教学与教学改革、学生学习、教学条件、实验室建设等各方面的监控作用,及时发现和解决教学过程存在的问题,保证学院教学各环节良性循环状态,促进教风、学风建设,提高教学质量。9.7.1教学管理以“院长——主管副院长——教务处”为院级管理和以“系(部)主任—教研室主任—教师”为系部管理的两级教学管理体系,分别承担管理教学的工作,从而明确了学院、系部各自的工作范围、职责、权利和义务。院级管理工作的重心是突出目标管理、重在决策监督;系(部)管理工作重点突出过程管理和组织落实。(1)日常教学管理为保证人才培养方案的有效实施,按照教务处统一的教学运行文件,学院、教务处及系(部),对学院教学运行进行日常检查、抽查、和学期检查。一般采取听课、检查任课教师的教学文件、召开学生座谈会、对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等形式,对出现的问题及时纠正改进,以确保方案的正常运行。(2)建立教学工作例会制度根据学院教学工作需求,由教务处协助主管教学院长定期和不定期召开工作会议,全体系(部)主任及相关部门人员参加。通过教学工作例会,传达并学习最新职教发展动态和教学改革理念,布置学院教学发展改革任务,了解系(部)日常教学及专业、课程建设工作进展情况,研究和处理人才培养方案执行中出现的各种问题等。(3)系部教学管理系(部)定期召开教研室主任会议和任课教师会议,及时掌握教学过程情况,总结教学工作和教学管理工作经验,及时研究解决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各专业要在每学期初制定出工作计划,组织集体备课、观摩教学、开展教学研究,了解教师教学进展情况,按学院布置进行教学检查。9.7.2教学质量监控体系(1)建立健全院、系两级教学督导委员会组织机构为了完善教学管理,加强教学质量监控,规范教学行为,树立良好的教风与学风,由学院院长任主任,分管教学工作和学生工作的两位副院长任副主任,同时聘请具有丰富教学经验的在职或离退休教师、具有丰富管理经验的教学管理人员组成学院教学督导委员会。院级教学督导委员会主要职责,一是对专业设置的论证、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及相关教学文件的审核;二是通过深入课堂、实训室、实习基地,客观掌握教学运行的全过程,提出督导建议,为学院有关教学决策提供参考依据。系一级的教学督导委员会由系主任负责,教研室主任、教学秘书及两名教师组成。系级教学督导委员会的具体工作包括:检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课程标准和教学周历的执行情况;检查任课教师备课、课堂教学、作业批改的工作情况,掌握每位教师的教学情况,并通过教师会议或其它方式及时把有关意见和建议反馈给教师本人。(2)完善教学各个环节的规范建设,保证教学质量的稳步提高教学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制定完善规范的各项制度是保证教学质量的首要一环。为此学院先后出台了《教师教学工作规范条例》、《教学工作程序》、《教学文件制定及管理办法》、《关于课堂教学的若干规定》、《课程表编排规程及运行管理办法》、《教师任课资格管理办法》、《教师编写教案若干规定》等一系列规定及办法。(3)围绕提高教学质量这一总体目标,保证各项督导检查制度落实到位《院级领导听课制度》,规定院级领导每月听课次数不少于1次;《中层干部值班制度》规定每周的值班干部听课不少于2次。学院和系部各级党政干部深入教学第一线,及时了解教学情况,倾听师生意见,发现并解决教学中存在的问题,避免教学一线与管理层的脱节,保证教学管理中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学生教学信息员制度》以专业班级为单位,确定思想品德优良,有参与教学管理的积极性,善于联系老师和同学,能客观反映广大学生的意见学生代表和学生干部,举行学期座谈会,填写任课教师评分表,给学生以畅通的渠道反映本系,本专业的教学管理、办学条件和教学质量中存在的问题,并对教学提出意见和建议,使系部的管理和教学更加贴近学生,贴近实际。《曲靖职业技术学院教学检查与管理办法》规定,从学期初到学期末,院、系两级安排不少于3次的集中教学检查,采取听(听课、召开座谈会听取师生的反映)、看(查看教学条件和管理软件)、查(抽查教案、学生作业、实验报告、实习报告、课程设计、毕业设计等)、评(对教学条件、状态、效果进行评价)。教学情况的检查工作贯穿始终,发现问题并及时解决问题。10.毕业要求(1)学生必须修完教学进程表本专业(方向)所规定的课程,成绩合格(必须取得规定的最低学分140分);(2)学生在校期间必须报名参加普通话水平测试和计算机水平测试(普通话等级三级甲等以上,计算机水平获得NIT合格证书);(3)学生毕业前应获得全国高职高专英语应用能力考试等级证书,或获得国家教育部考试中心组织的全国非英语专业全国大学英语等级证书或者是最低标准是通过学院组织的外语等级考试;(4)学生毕业前必须至少参加一种(类)职业资格证考试或鉴定并获得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在学习过程中取得农产品食品检验工);(5)学生必须完成国家规定的认识实习、跟岗实习和顶岗实习,毕业论文设计考核合格。11.继续专业学习深造建议学生应确立终身教育理念,高等职业教育阶段学业完成后可通过应用本科教育对口继续深造。本专业毕业后,可以通过普通高校专升本、成人继续教育专升本等渠道,学习食品科学与工程(081401)、食品质量与安全(081407W)等本科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