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投票人数:77人
综合满意度 | 占比 |
五星 | 79% |
四星 | 15% |
三星 | 1% |
二星 | 0% |
一星 | 5% |
学生投票人数:82人
办学条件满意度 | 占比 |
五星 | 76% |
四星 | 8% |
三星 | 7% |
二星 | 2% |
一星 | 7% |
学生投票人数:76人
教学质量满意度 | 占比 |
五星 | 71% |
四星 | 13% |
三星 | 9% |
二星 | 2% |
一星 | 5% |
学生投票人数:76人
就业满意度 | 占比 |
五星 | 75% |
四星 | 11% |
三星 | 3% |
二星 | 2% |
一星 | 9% |
国家特色专业建设点、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通过中国工程教育认证、江苏省重点专业、江苏省特色专业、江苏省“卓越工程师(软件类)教育培养计划”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是一门开创人类历史新纪元的科学。在服务科学研究的同时,还被广泛应用于经济、文化、军事、生活等各个领域,成为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我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主要为计算机相关产业及科研单位培养复合创新型高级工程技术人才。本专业具有完备的本硕博培养体系,聚焦人工智能学科前沿,立足物联网产业,依托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一级学科以及学校轻工学科优势,通过软硬协同、面向系统、应用驱动的教学方法,培养服务苏南、面向全国、走向世界的计算机专业人才。本专业毕业生可从事社会各领域复杂计算系统的设计、开发、维护、管理和科学研究等工作。我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创办于1994年,于2008年获批江苏省特色专业,2010年获批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2012年获批江苏省重点专业并入选江苏省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建成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018年通过工程教育专业认证,2019年入选首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现有1个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一级硕士学位授权点和1个电子信息专业学位授权点以及轻工信息技术博士学位二级授权点。基于专业定位,本专业构建了以学生为中心的培养体系,重视学习产出,从理论课程学习上升到工程与创新能力培养。学生通过人文类课程、数学类基础课、工程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核心课和专业选修课等不同层次的课程完成基础和专业知识学习。通过专业学科竞赛竞教结合、本科生进科研团队、企业实习、集中性实践、研讨课、卓越课程等多元协同的教学手段提升学生创新与工程能力。近年来,本专业学生主动创新实践意识明显增强,能力大幅提升,逾90%学生参加各级创新项目及竞赛。本专业拥有一支力量雄厚、结构合理的师资队伍,现有专任教师中教授12人,超过84%的教师具有博士学位,近60%教师具有海外学习经历。覆盖专业方向包括:计算机软件、人工智能、计算机系统结构、计算机网络、物联网工程。本专业已拥有程序设计实验室、计算机网络实验室、计算机系统结构实验室、操作系统实验室等本科教学专用实验室。此外,已建成的计算机一体化虚拟实验平台能够保障学生任意时间、任意地点开展实验,有效保障了疫情期间实验课程的开展。良好的教学条件为每位同学在本科学习期间提供了充分的学习和实践机会,有效保障了学生理论知识和工程素质的全面提升。培养目标:培养适应国家经济与信息技术快速发展需求,具有良好的政治素质和道德修养、强烈的事业心和社会责任感,具有良好的沟通能力、团队合作意识和组织管理能力,具备良好的国际化视野、创新精神、自主学习与终身学习能力,能系统地应用本专业的基础理论和专业技能分析和解决复杂工程问题,能够在计算机相关产业及科研单位从事复杂计算系统的设计、开发、维护、管理和科学研究等工作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复合创新型高级工程技术人才。主干课程:C语言程序设计、离散数学、电路与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数据结构、计算机组成与系统结构、操作系统、计算机网络、数据库系统原理、算法分析与设计、编译原理、人工智能、云计算、高性能计算、模式识别与机器学习、大数据分析、自然语言处理等;专业方向有计算机科学、计算机应用技术、计算机系统结构与网络,学生可自主选择其中一个方向学习。毕业去向:近年来,平均每年有27%的毕业生继续升学与深造;46.2%的境内升学毕业生就读清华大学、国防科技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浙江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南京大学等985高校,51.7%的毕业生在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南京理工大学等211高校深造。境外升学的主要去向为卡耐基梅隆大学、爱丁堡大学、香港大学、香港理工大学等国际知名高校。就业学生中,逾65%的毕业生入职微软、江南计算所、华为、腾讯、奇虎、携程等世界500强与国内知名企事业单位,约70%毕业生集聚在长三角地区。毕业生可在信息产业类企事业单位和人工智能、物联网相关行业从事复杂计算机应用系统的设计、开发、维护和管理等工作,或进入国内外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从事计算机方向的科学研究等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