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投票人数:12人
综合满意度 | 占比 |
五星 | 75% |
四星 | 25% |
三星 | 0% |
二星 | 0% |
一星 | 0% |
学生投票人数:12人
办学条件满意度 | 占比 |
五星 | 84% |
四星 | 0% |
三星 | 16% |
二星 | 0% |
一星 | 0% |
学生投票人数:12人
教学质量满意度 | 占比 |
五星 | 84% |
四星 | 16% |
三星 | 0% |
二星 | 0% |
一星 | 0% |
学生投票人数:12人
就业满意度 | 占比 |
五星 | 68% |
四星 | 16% |
三星 | 16% |
二星 | 0% |
一星 | 0% |
资源与环境学院成立于2012年1月,是电子科技大学为适应国家产业结构调整、科学技术发展和创新人才培养的战略需求而建立的新学院,由国际著名遥感专家、中科院院士李小文教授担任首任院长。
学院组建了一支以中科院院士、千人计划学者等领衔的治学严谨、学术能力突出的教学科研队伍,全体专任教师均具有博士学位。依托电子科技大学庞大的信息科学优势学科群,学院确立了以“遥感科学与技术”、“地理信息科学”、“环境科学与技术”、“资源探测与信息技术”为核心的学科体系,突出“3S(RS-遥感、GIS-地理信息系统、GPS-全球定位系统)”技术在资源探测、环境监测、国防等方面的应用,形成了产学研相结合的人才培养体系。学院现设“环境工程”和“空间信息与数字技术”两个本科专业,拥有“测绘科学与技术”一级学科硕士点,下设地图制图学与地理信息工程、摄影测量与遥感、大地测量学与测量工程3个二级学科硕士点以及信息与通信工程(遥感科学与技术方向)国家重点学科博士点,在读硕博研究生100余人。
学院发展势头强劲,已承担了国家973、86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多项科研项目,拥有环境工程实验室、地理空间信息工程实验室、西南智慧环保研究中心、西部环境与灾遥感跨学科研究中心、资源环境遥感综合观测与处理系统实验室、中科院遥感所公共卫生领域空间信息技术研究中心成都分中心等实验教学和科技创新平台。
资源和环境是二十一世纪全球发展的共同主题,是国家中长期科学与技术发展规划的重点领域之一。以此为契机,年轻的资源与环境学院必将迎来广阔的发展空间,为国家培养出基础理论扎实、专业技能突出、综合素质优秀的宽口径、复合型人才,积极推进我国资源与环境学科人才培养和科学技术发展。
空间信息与数字技术
修业年限及授予学位:四年、工学学士学位
培养目标:
空间信息与数字技术专业旨在培养基础知识厚、专业能力强、综合素质高、具有国际视野和社会责任感的拔尖创新人才。本专业要求学生具备地理信息系统技术、遥感技术及导航定位技术等领域的专业知识,具备深厚软件工程技术、通信技术以及计算机网络技术等复合知识结构,能运用数字工程技术对资源、环境、国防等各类信息进行数字化处理,实现网络化传输、可视化表达、智能化决策。
专业特色:
本专业属于地球科学与信息科学的交叉学科,涉及“3S”技术-遥感(RS)、地理信息系统(GIS)、全球卫星定位系统(GPS)及通信技术和计算机网络技术等,强调学科基础、专业技能和跨学科综合素质的培养。
培养条件:
针对本专业实践性强的特点,学院已经建立了一套相对完整并行之有效的实验教学体系。该专业下设空间信息工程实验室、环境遥感实验室、微波遥感实验室,拥有高性能计算平台、数字摄影测量工作站、RTK(全球定位系统测量仪器)、全站仪、水准仪、手持GPS、ARCGIS软件等地理信息系统及测量设备;拥有无人机航测系统、雷达开发与验证系统、三维激光扫描仪、成像光谱仪、地物光谱仪、植物冠层分析仪、热红外测温仪、ENVI软件等遥感设备;拥有涡度相关系统、太阳分光光度计、气象辐射站等大气和气象设备;拥有大幅扫描仪、宽幅绘图仪等制图设备。丰富的实验教学仪器设备和软硬件条件,为空间信息与数字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提供了良好的实验实训平台。
主干课程:
空间信息导论、地图学、软件技术基础、数据库技术、空间数据库、虚拟现实技术、地理信息应用系统设计与实现、计算机网络、遥感原理、数字图像处理、遥感综合实验、数字摄影测量、测量学综合实验、传感器与检测技术、导航定位技术。
毕业走向:
本专业就业面宽、工程实践能力强,毕业生可在空间信息产业部门、各行业领域(国防、国土、测绘、环保、水利、气象、农业、民政等)从事导航定位、遥感、空间信息系统、电子政务/商务、数字媒体等技术开发和工程应用工作、也可在各级政府的信息化主管部门、企事业单位的信息中心从事规划、管理和技术服务等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