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访问
关注公众号

院校满意度 4.6

重庆 | 本科 | 综合 | 公立 | 隶属教育部
双一流 985 211 国家重点 强基计划 中央部属 保研资格 卓越工程师 卓越法律 双万计划

2024年重庆大学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

摘要: 重庆大学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是一个很好的专业,本页面将展示重庆大学的学生对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的真实评价,包含综合满意度、就业满意度等。

一、重庆大学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好不好?

综合满意度:3.7分

学生投票人数:45人

综合满意度 占比
五星 26%
四星 33%
三星 31%
二星 8%
一星 2%
办学条件满意度:3.7分

学生投票人数:45人

办学条件满意度 占比
五星 35%
四星 22%
三星 33%
二星 6%
一星 4%
教学质量满意度:3.8分

学生投票人数:44人

教学质量满意度 占比
五星 27%
四星 36%
三星 29%
二星 4%
一星 4%
就业满意度:4.0分

学生投票人数:42人

就业满意度 占比
五星 35%
四星 48%
三星 11%
二星 2%
一星 4%

二、重庆大学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怎么样?

学院特色物理学院下设物理系和应用物理系,拥有物理学、应用物理学、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强基计划物理学四个本科专业。其中,物理学专业为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并入选教育部首批强基计划,应用物理学专业为重庆市一流本科专业;物理学院拥有大学物理实验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西南理论物理中心、重庆市彭桓武物理学拔尖人才培养示范基地、强耦合体系微观物理重庆市重点实验室、软凝聚态物理及智能材料重庆市重点实验室、材料物理重庆市高校重点实验室、重庆大学量子材料与器件研究中心。此外,还设有理论物理、凝聚态物理、环境物理、环境辐射检测、结构与功能等5个研究所。物理学院现有专职教师80余人,教授、研究员和副教授60余人,其中包括国家杰青3位、国家级青年人才5位、省部级人才11位。另外,还引进了重庆大学百人计划研究员与弘深青年学者12位。近年来,我院拥有1门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一流课程,4门重庆市一流课程,获批省部级及以上教改项目20余项,出版精品教材《大学物理实验》《大学物理学》《近现代物理实验》等4部。物理学科为重庆市一级重点学科和全球ESI前1%学科。2020年物理学入选教育部强基计划,聚焦国家关键领域,突出基础学科的支撑引领作用,选拔一批有志向、有兴趣、有天赋的青年学生进行专门培养,为国家重大战略领域输送后备人才。以书院制、导师制、小班化、国际化的模式,采取“3+1+X”本硕博衔接培养,硕士、博士阶段可分流至高端芯片与软件、智能科技、新材料、先进制造、国家安全等领域的相应专业、或原专业学习和研究。为此,学院专门打造600余平方米的学习空间,其中300平方米的开放式阅读研讨空间已投入使用。

人才培养培养目标:遵循创新多元化人才培养机制,坚持“厚基础、重交叉、涵人文、修专业”的培养理念,培养数理基础扎实、具有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心、富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能够引领未来的高素质复合型创新人才。大类基础学习——数学物理类第一学年不分专业,统一学习数学和物理大类的基础课程和通识课程,包括数学分析、高等代数与解析几何、普通物理、计算机程序设计等主干课程。一年后,本科生院对数统和物理两个学院设定上限人数,综合学生的前一年的课程成绩和专业志愿完成面向两个学院的分流。学业导师制——在大一新生中建立学业导师制,学生可在本科阶段加入科研团队。利用学院高水平的师资力量和实验设备等科研资源,引导学生了解并参与前沿科学研究,使学生在专业阶段的理论学习与科学研究紧密结合,培养其创新意识、科研能力、科学作风和团队精神等。交流与合作——与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联合开办“钱三强英才班”,与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联合开办“严济慈英才班”,与中国科学院理论物理研究所联合成立“彭恒武科教合作中心”,与新加坡国立大学物理系开展本硕联合培养项目(3+2),旨在培养有志从事物理及应用研究的拔尖创新人才。支持本科生参与国际交流,可申请到国内外高校进行交换学习,还选派优秀学生参加香港科技大学及国内其它一流高校夏令营。学科竞赛——参与全国大学生物理学术竞赛、全国大学生物理实验竞赛、“卓越杯”大学生物理实验竞赛、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等科技竞赛,以及国家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重庆市大学生物理创新竞赛和重庆大学大学生科研训练计划等各类课外创新实践项目。基础课程——力学、热学、电磁学、光学、原子物理学、理论力学、电动力学,热力学与统计物理、量子力学、数学物理方法、固体物理。核心课程物理学专业:凝聚态物理、量子信息、计算物理、近代物理实验等。应用物理学专业:信息光学、激光技术及应用、传感器技术、无损检测等。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数据结构、计算机信息管理基础、信号与系统、微电子技术、光电子技术、传感器技术、光纤技术及应用、计算机网络等。

毕业前景、升学就业情况严谨的治学态度铸就了我院学生扎实的学科基础,明确的人才培养体系锻造了高质量的学科人才。毕业生可以在科研院所、高等院校、企事业单位从事科研、教学、技术开发和管理等工作,也可在凝聚态物理、光学、理论物理、电子信息技术等方向攻读研究生,近三年平均就业率在94%以上。作为基础学科,毕业生中每年约有50%的同学选择境内外升学深造,历届优秀毕业生已进入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南京大学和帝国理工大学、纽约大学、芝加哥大学、新加坡国立大学、香港科技大学等国内外知名高校继续攻读研究生。一部分毕业生响应国家号召,到国家最需要的行业和地区奉献自己的力量,主要在政府部门、制造业、信息业、教育行业、科研系统等行业从事相关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