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访问
关注公众号

院校满意度 4.2

山东-济宁 | 专科 | 综合 | 公立 | 隶属山东省

2025年山东理工职业学院应用电子技术专业

摘要: 山东理工职业学院应用电子技术专业是一个很好的专业,本页面将展示山东理工职业学院的学生对应用电子技术专业的真实评价,包含综合满意度、就业满意度等。

一、山东理工职业学院应用电子技术专业好不好?

综合满意度:4.7分

学生投票人数:15人

综合满意度 占比
五星 88%
四星 0%
三星 6%
二星 6%
一星 0%
办学条件满意度:4.6分

学生投票人数:16人

办学条件满意度 占比
五星 88%
四星 0%
三星 0%
二星 12%
一星 0%
教学质量满意度:4.7分

学生投票人数:15人

教学质量满意度 占比
五星 88%
四星 6%
三星 0%
二星 6%
一星 0%
就业满意度:4.5分

学生投票人数:15人

就业满意度 占比
五星 88%
四星 0%
三星 0%
二星 6%
一星 6%

二、山东理工职业学院应用电子技术专业怎么样?

自我国改革开放尤其是近几年来,电子生产行业速度迅速崛起,电子产品的生产及销售也在逐年快速增加,电子产业已经成为我国国民经济的一大支柱产业,大量新技术、新工艺不断应用于生产实际,大量高、新、精产品层出不穷,电子行业的发展也带动着相关行业的快速发展,拉动了我国国民经济的迅猛增长。电子产品与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正在不断地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人们的日常生活越来越离不开电子技术,“电子产品无处不在,电子技术无所不用,我们生活在电子时代”。行业的发展、市场的扩大,必然形成人才短缺的局面,产业的大发展、技术的大进步必将带来人才的大需求,学校需要源源不断地培养人才、输出人才,以满足社会的需求,已成为大势所趋。因此,学校申请设置应用电子技术专业是主动适应社会发展的重要举措,也是扩大我校办学规模,提高学校知名度的重要途径。

1、从人才需求数量和规格上看,本专业毕业生主要面向应用电子研发部门或相关企业、公司,从事应用电子信息处理或相关技术管理和电子技术开发工作,承担电子产品的局部设计、制造、布置,进行新产品的开发、检验、营销及售后技术服务等工作。根据本专业毕业生的去向,社会需求情况、专业的发展前途,我校进行了大量的广泛的调研论证。学校先后派出专业教师到广东、江苏、浙江、北京、上海、天津、济南、青岛、烟台等地的人才市场、企业单位进行调研,通过调研可以看出,我国电子行业已经实现了国产化、规模化的飞跃发展,正向着综合性、智能化、人性化、高新精技术的方向发展。多媒体技术、数字技术、智能控制技术、纳米技术、等离子技术等新技术以及新工艺、新材料不断应用于生产实际当中,新产品层出不穷、目不暇接。甚至一些地方企业、私营企业也在运用这些新技术、新工艺来提高自己的产品质量和竞争力。经过对人才市场的调查分析,可以得出结论,应用电子技术专业的人才需求量缺口较大,企业需求大量综合素质高、实践技能强、会产品设计开发、会检测维修,懂营销、会管理的高级实用型职业技术人才,即我们所说的“蓝领”阶层。因此,大力培养这方面的高级职业技术人才,是企业发展的迫切要求,也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依托。2007年5月,我校派专人到曲阜啤酒厂、鲁能泰山曲阜电力电缆股份有限公司、山东太阳纸业集团、青岛海尔、海信、小松山推公司、山东白象食品集团有限公司、兖州联诚公司、江苏沙钢集团有限公司、浪潮集团、中国重汽集团、淄博柴油机厂、山东拖拉机厂、日照钢铁有限公司等17家企业进行调研,电子信息人才需求为4105人。其中,自动化974人,电子信息工程679人,微电子技术489人,计算机科学与技术1021人,机械电子工程332人,工业设计354人,光电子技术246人。

与国外相比,我国电子信息人才的缺口很大,特别是单片机、信息采集与集散控制系统、PLC设备操作、使用和维修等与生产过程自动化技术及自动化设备相关的人才(中高级蓝领阶层)缺口更大。据中国人才网的不完全统计,2007年,上述人才仅我国每年需求量就在25万左右,山东省需求量在15000人左右,全国各高校和各级培训机构能提供的相关人才数量仅为18万人左右,山东省能提供的相应人才数量仅为9000人左右,人才缺口达40%左右。随着经济的进一步发展,2008年我国对自动控制方面的人才需求预计将达50万人左右,山东省需求量在4万人左右,虽然各高校在不断扩大招生,但到时能提供的数量在2.2万人左右,人才需求缺口仍然达45%左右。随着经济的进一步发展,高科技绿色产业革命,2009年电子应用、自动化技术等专业将有更大的需求。

2、从学校的发展上看,设立应用电子技术专业也是学校发展的要求。既然市场需要应用电子技术方面的高素质实用型人才,而且需求数量还在逐年递增,我们开办这个专业也就有了重要的前提,如果我们能办出水平、办出特色,必将对提高学校声誉、促进学校进一步发展壮大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