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访问
关注公众号

院校满意度 4.7

北京 | 本科 | 综合 | 公立 | 隶属教育部
双一流 985 211 国家重点 强基计划 中央部属 保研资格 卓越工程师 卓越医生 卓越法律 双万计划

2024年清华大学车辆工程专业

摘要: 清华大学车辆工程专业是一个很好的专业,本页面将展示清华大学的学生对车辆工程专业的真实评价,包含综合满意度、就业满意度等。
查看车辆工程:专业分数线 >

一、清华大学车辆工程专业好不好?

综合满意度:4.5分

学生投票人数:83人

综合满意度 占比
五星 70%
四星 24%
三星 3%
二星 0%
一星 3%
办学条件满意度:4.6分

学生投票人数:83人

办学条件满意度 占比
五星 73%
四星 22%
三星 1%
二星 2%
一星 2%
教学质量满意度:4.5分

学生投票人数:82人

教学质量满意度 占比
五星 68%
四星 26%
三星 3%
二星 0%
一星 3%
就业满意度:4.5分

学生投票人数:80人

就业满意度 占比
五星 66%
四星 26%
三星 5%
二星 0%
一星 3%

二、清华大学车辆工程专业怎么样?

车辆工程

基本概况

汽车工业是国民经济支柱产业之一,是高度专业化、自动化的综合性工业。现代社会对汽车的需求量越来越大,汽车工业的发展正期待着年轻的一代。

清华大学是我国最早设置汽车专业的大学,自1932年设立飞机及汽车组以来,为国家培养了大批高级汽车工程科技人才和管理人才。汽车工程系(以下简称汽车系)拥有雄厚的师资力量,现有教授16人(其中13人为博士生导师),副教授33人,教师队伍中具有博士学位的占77%。

汽车系科研条件优越,建有汽车安全与节能国家重点实验室、汽车研究所、德尔福一清华汽车系统研究所和汽车工程研究院等重要研究机构和教学、培训基地。本系与国内外许多著名汽车公司、科研单位和大学(如日本丰田、五十铃、东京大学,德国大众、亚琛工业大学,美国通用、福特、德尔福及密歇根大学等)有着广泛的学术交流和科技合作。近年来,根据中德教育部的协议,正与德国亚琛工业大学进行互派研究生的联合培养计划,每年选派优秀应届毕业生10人左右到德国亚琛工业大学攻读硕士学位。

汽车系在汽车动力学与控制、汽车振动与噪声控制、汽车安全性设计、汽车车型与车身设计、电动及混合动力汽车、燃料电池汽车、汽车和发动机电子控制、内燃机工作过程与节能及排放净化技术、汽车和发动机测试技术等方面广泛开展科研工作。多年来承担国家科技攻关项目20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省部委科研项目100多项。其中汽车碰撞试验与检测分析处理系统、15吨6×6沙漠物探专用车、电控汽油喷射技术、内燃机陶瓷材料应用、电动汽车关键技术、汽车防抱制动系统研究开发及其产业化、车用燃料电池发动机多功能测试平台等研究取得了突出成果,获国家级、部委级奖17项。近年来,牵头承担国家863重大专项“氢燃料电池城市客车研究与开发”。

学生培养及课程设置

汽车系的培养目标是:培养汽车及相关工业的高级设计与开发人才、管理人才和高等教育人才。学生在校期间可以受到扎实的理论基础、工程技术基础和全面的专业知识教育,不仅有很强的数理、力学、机械基础,而且有很好的电子、计算机和自动化技术基础,知识结构合理,综合能力强。主要的专业课有:汽车构造、汽车理论、汽车设计、内燃机原理、汽车结构拆装、汽车电子学、汽车及内燃机试验技术等,还开设十多门专业选修课。

从2000年开始,汽车系汽车车型与车身设计方向每年招收15名有艺术天赋、理科成绩好、素质全面的学生,单独制定培养方案,适当减少工程技术类的课程,增加工业设计方面的课程,如:透视与结构素描,综合造型基础,平面设计表达,立体设计表达,车辆人机工程学,色彩设计基础等。目标是培养有工程基础的艺术设计师或者是有艺术基础的工程师。

汽车系学生培养的特点是注重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培养,积极开展学生课外科技活动。在清华大学大学生研究训练计划(SRT)中连续获得SRT项目优秀一等奖;在暑期学生社会实践活动中连年获得校社会实践组织金奖、优秀分队称号;在清华大学“挑战杯”学生科技作品展览中,汽车系已连续十余年位居前五名并两度捧杯;参加国际国内竞赛也屡获佳绩,其中2006年参加教育部主办的第一届“飞思卡尔”杯全国大学生智能车竞赛获得第一名并荣获特等奖;参加教育部主办的第二届机械创新设计竞赛获得一等奖。汽车系在学生文化、体育活动中也有突出表现,五年内三夺校运会乙组冠军,捧得“马约翰杯”,在北京国际马拉松长跑比赛上也屡次创造好成绩。

奖助学金及毕业前景

由于国内外大型企业的支持,目前系内在读学生获奖、助学金人数约为学生总数的50%以上,对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除获得奖助学金外还可申请困难补助及国家助学贷款,以解决学生在校学习期间生活上的困难。

汽车系实行“本科—硕士研究生分阶段有统筹”培养模式,毕业时大部分学生有机会免试推荐攻读硕士和博士学位,部分学生出国深造,其余采取供需“双向选择”的方式到科研院所、高等院校、汽车及相关企业和政府部门就业,本系毕业生一贯供不应求,深受用人单位的欢迎。

联系方式

电话:010-62771760

邮箱:qcxjw@mail.tsinghua.edu.cn

网址:http://166.111.51.64/dae2004/index.ph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