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访问
关注公众号

院校满意度 4.1

辽宁-丹东 | 本科 | 综合 | 公立 | 隶属辽宁省
卓越医生 双万计划

一、辽东学院摘要:

辽东学院的简介,可以帮同学们了解辽东学院究竟是一所怎么样的好大学,熟知辽东学院在全国的认可度高、含金量及厉害程度。

二、2024年辽东学院简介:

辽东学院地处鸭绿江畔、黄海之滨,坐落在英雄的抗美援朝出征地、中国最大最美的边境城市——辽宁省丹东市,与朝鲜新义州市隔江相望,是距离国境线最近的国门大学,是全国唯一具备沿江、沿海、沿边区位优势的省属公办本科院校,也是辽宁省首批转型发展试点院校、辽宁省创业教育示范学校、中国应用技术大学联盟院校、国家大学生KAB创业教育基地、全国国防教育特色学校、教育部“校企合作创新发展联盟”院校。多年以来,学校坚持走“综合性”“应用型”“国际化”办学之路,努力建成特色鲜明的地方高水平应用型大学。

百年接续奋斗,铸就“综合性”发展基石。辽东学院办学发轫于1912年私立安东三育国民高等学校(园艺学校),高等教育始于1948年安东省立农业专科学校。新中国成立后,丹东地区有十余所办学历史悠久、区域特色鲜明、文化底蕴厚重的高等学校,经过不断建设改革发展,于2003年4月合并组建为辽东学院。学校设立14个有全日制学生的二级学院,设置49个本科专业、22个高职专业,涵盖经济学、教育学、文学、理学、工学、农学、医学、管理学、艺术学等九个学科门类,获批1个国家一流专业、3个国家级试点专业、21个省级各类优质专业,承担了省农村助理全科医生培养项目。学校现有教职工1675人、专任教师1030人,“双师双能型”教师占比49.03%、高级职称教师占比50.29%、硕士博学位教师占比82.43%,拥有一批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省“百千万人才工程”百人层次、千人层次、省优秀教师、省教学名师等专家学者。学校有临江、金山北苑、金山南苑、经山、五龙背等多个校区,总占地面积82.14万平方米,建筑总面积近40.63万平方米,固定资产总值8.2亿元,图书馆藏书114.63万册,全日制在校生1.5万余人。

致力地方进步,坚持“应用型”人才培养。多年来,辽东学院聚焦地方人才需求和经济社会发展,全面推进现代纺织研究院、鸭绿江流域研究院、朝鲜半岛研究院、绿色经济研究院、乡村振兴研究院、现代特色农业研究院等六个跨学科研究院建设工作;2015年以来,学校共承担省级以上研究课题310项,其中国家级科研项目17项;签订横向课题423项;获得市级以上科研奖励197项,发表高水平论文2498篇,授权专利1322项,不断提升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和水平。秉持特色鲜明的地方高水平应用型大学建设方向,学校坚持立德树人、因材施教、强化能力、注重素质,致力推进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聚力打通中职、高职、应用型本科教育乃至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衔接渠道,认真做好职业教育与继续教育、普通教育的协调发展,搭建起人才成长的“立交桥”,满足不同类型学生成长成才需求和社会人才多样化需求。学校具备农技类、师范类、纺织类、财经类、医护类等传统专业优势,既有农医理工科基础,又有财经师范类底色,既有接近真实工作环境、接近现实生产一线、接近实际操作过程的“三接近”教育教学环节,又有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的“三对接”人才培养模式,建校以来向社会输送各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19万余人。

立足地缘优势,彰显“国际化”办学特色。辽东学院深耕地域历史文化,厚植师生家国情怀,着力开展“六馆一路一中心一广场”(即鸭绿江流域博物馆、辽东地区动植物标本馆、丝绸纺织博物馆、会计账簿陈列馆、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馆、校史馆、银杏文化景观路、少数民族文化展示中心和抗美援朝精神广场)建设。作为全国唯一具备沿江、沿海、沿边区位优势的国门大学,学校始终坚持开放办学,现已与俄罗斯、韩国、朝鲜、日本、乌兹别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蒙古国等国家60多所高校建立了长期的友好交流合作关系。学校积极贯彻国家“一带一路”倡议,面向亚洲、非洲地区等国家来华留学生开设英文授课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纺织工程、国际贸易等学士学位课程及汉语言本科课程,招收来自韩国、朝鲜、孟加拉、巴基斯坦以及非洲近30个国别的留学生300余人;学校积极开展中文国际教育推广工作,与朝鲜平壤外国语大学共建了朝鲜唯一一个汉语中心;学校设有“HSK”(汉语水平考试)考试点;与韩国友好学校开展“2+2”学生双学位联合培养项目、与俄罗斯下洛夫哥罗德国立技术大学举办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本科专业“4+0”国际合作项目;先后招收了国际中文教师奖学金生超过500人,不断提高文化传承能力和文明交流互鉴水平。

面向未来,辽东学院将乘着建设新时代应用型大学和国家职业教育改革的东风,立足沿江沿海沿边区位优势,秉持“知行并重、致用为本”的办学理念和“明德笃学、践履惟新”的校训精神,擦亮底色、增添亮色、彰显特色,全面推动特色鲜明的地方高水平应用型大学建设,为辽宁乃至东北的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作出新的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