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访问
关注公众号

院校满意度 3.9

北京 | 本科 | 农林 | 公立 | 隶属北京市
卓越农林 双万计划

一、北京农学院摘要:

北京农学院的简介,可以帮同学们了解北京农学院究竟是一所怎么样的好大学,熟知北京农学院在全国的认可度高、含金量及厉害程度。

二、2024年北京农学院简介:

北京农学院的前身河北省通县农业学校,创建于1956年。1958年,河北省通县农业学校与北京市农业合作干部学校合并,更名为北京市农业学校。1965年,北京市在北京市农业学校的基础上建立半农半读的北京农业劳动大学。1978年,经国务院批准更名为北京农学院。学校总占地面积1100余亩,校舍建筑总面积29万余平方米,建有千亩大学科技园农场、万亩大学科技园林场。

在长期的办学实践中,学校铸就了“厚德笃行,博学尚农”的校训和“以农为本,唯实求新”的办学理念,形成了“都市型现代农林高等教育”的办学特色,入选全国首批优秀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和北京市属高校“2011计划”,承担国家“973计划”“863计划”,是一所特色鲜明、多学科融合的都市农业学院。学校先后被授予北京市花园式单位、北京市文明校园、首都文明单位标兵、全国文明单位等称号。

学校坚持立德树人,着力培养社会责任感强、专业知识扎实、富有创新创业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形成了本科教育、研究生教育、继续教育协调发展的多层次办学格局。学校设有11个二级学院和3个教学部,37个本科专业,10个一级学科和7个专业学位类别。学校共有全日制在校生8600余人,图书馆纸本藏书98万余册,电子馆藏40万余册。

学校致力于打造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水平师资队伍。现有在编教职员工790余人,其中专任教师580余人,200余人次入选“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农业农村部“神农领军英才”、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市级人选、“科技北京”百名领军人才、北京市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北京市属高校“长城学者培养计划”、北京市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创新团队首席专家与岗位专家等各级各类人才。

为适应北京都市型现代农业发展与乡村振兴战略的需要,学校现已形成以农为特色,农、工、管为主要学科门类的学科布局。1984年学校与北京市农林科学院首次联合招收硕士研究生。2003年学校获批硕士学位授予单位。现有一级学科园艺学、林学、作物学、兽医学、畜牧学、植物保护,生物工程、食品科学与工程、农林经济管理、工商管理学,其中园艺学为北京高校高精尖建设学科。学校拥有国家林业草原古树健康与古树文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26个省部级科研平台,5个校级科研平台,建有2个国家级、4个北京市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和和8个校级实验教学中心,1个国家级、5个北京市级、217个校级签约的校外人才培养基地和2个北京市级校内实践基地。学校园艺、动物医学、农林经济管理3个专业为国家级特色建设专业,园艺、农林经济管理、园林、动物医学4个专业为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食品科学与工程等13个专业为北京市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园艺、动物医学为北京高校重点建设一流专业。学校荣获国家级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北京市教育教学成果奖30余项。

学校积极对接产业发展需求,社会服务成果显著。学校服务区域覆盖平谷、密云、延庆、房山等北京多区,并延伸到天津、河北等多个省市自治区。9个项目入选平谷区首批博士农场创建项目,11个科技小院入选教育部、农业农村部等联合支持建设名单,2个案例入选第五届省属高校精准帮扶典型项目和全球最佳减贫案例。

学校不断加强和改进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量身定制“北农方案”,推动思想政治工作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深入开展“红色1+1”党支部共建、社会实践和志愿服务等活动,连续16年被评为首都高校社会实践先进单位。先后获评“首批全国党建工作样板党支部”“百个研究生样板党支部”“北京市优秀思想政治工作者”等荣誉称号。

建校60余年来,学校培养了一大批优秀毕业生,他们扎根基层,踏实勤勉,成为首都经济社会发展特别是农业行业发展中的骨干力量,在他们当中涌现出了一批优秀的政府管理人员、杰出的农业领域专家学者、颇具影响力的涉农企业家。北京农学院现已成为北京市都市型现代农业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和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技术服务中心。

新时期,学校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全国教育大会和北京市第十三次党代会精神,聚焦首都“四个中心”战略定位和建设国际一流的和谐宜居之都现实需求,全面服务首都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乡村振兴和京津冀协同发展,与时代脉搏共振、与首都发展同行,努力把学校建设成为立足首都、服务“三农”、面向京津冀、辐射全国的都市特色高水平应用型现代农林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