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头师范学院,坐落在享有“世界稀土之都”美誉的“草原钢城”——内蒙古自治区包头市,学校前身为1958年创建的包头师范专科学校。1996年,更名为包头师范高等专科学校。2000年,包头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与原包头师范学校、包头教育学院合并升格为本科院校,更名为包头师范学院。2003年,与原包头钢铁学院、包头医学院合并为内蒙古科技大学。2004年,经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批准,以内蒙古科技大学包头师范学院校名恢复独立法人资格。2007年,实现硕士研究生招生。2008年,以优秀成绩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水平评估。2017年,顺利接受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2021年,小学教育专业作为自治区首批参加认证的师范类专业,顺利通过教育部师范类专业第二级认证。
在64年的办学实践中,我校逐步形成了“博学、笃行、齐志、恒德”的优良校风,坚持面向基础教育、研究基础教育、服务基础教育,坚持面向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现已发展成为一所以本科教育为主、研究生教育、继续教育、创新创业教育协调发展,融职前培养与职后培训为一体的普通高等师范院校。目前设有17个党政管理机构、20个教学机构、8个教学科研辅助机构、2个群团机构。有6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2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6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44个本科专业、1个专科专业,在校生13841人。
办学条件逐步改善。学校拥有校舍建筑面积32.6万平方米,固定资产80801.72万元(其中教学科研实习仪器设备总值16534.81万元)。现有14个实验中心(其中2个自治区级教学示范实验中心),144个校外实习基地。纸质图书102.84万册、电子图书121.8万册,各类订购和免费使用的中外文数据库110多个。学校万兆主干千兆交换到桌面的有线无线一体化校园网络系统覆盖全校,校园网出口带宽5300M;智慧校园服务平台集成了20余个业务信息系统为全校提供信息化业务服务;全方位安全技防设施和运维机制有效保障学校网络安全。
师资队伍不断壮大。学校现有教职工1086人,其中专任教师729人。现有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1人;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1人;自治区“突出贡献专家”2人;自治区“新世纪321人才工程”第一层次人选2人;自治区“草原英才”3人、创新团队1个;自治区教学名师9人;自治区教坛新秀9人;包头市“新世纪人才工程”领军人才25人;包头市“鹿城英才”7人;校级“阴山学者培养计划”人选61人。
教学改革有序推进。学校积极推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实施完全学分制、主辅修制培养;通过ISEC项目引进了国际化课程体系和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通过实施课程过程性评价改革,实现人才培养的“四个转变”;通过校企、校地、校校联合培养,不断拓展应用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学校现有国家级特色专业2个,“卓越教师培养计划改革项目”1个,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14个,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4个,自治区级本科专业综合改革试点1个,自治区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2个,自治区级教学团队9个,自治区级品牌专业7个,自治区级精品课程25门,自治区级一流本科课程30门。学校注重引导教师开展教学研究,获批自治区教改研究项目12项,获得自治区教学成果奖25项。学校积极推进体育教育教学改革,先后获批为内蒙古自治区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基地、内蒙古自治区体育行业国家职业资格培训基地、内蒙古足球协会教练员裁判员培训基地。
科研水平持续提升。近五年学校承担各级各类科研项目493项,其中国家级项目37项、省部级项目229项,获得科研经费2150.6万元。发表论文1635篇,其中被核心期刊、SCI、SSCI、EI、A&HCI、CPCI收录547篇。《基于计算科学和多能优化分析的智慧能源云平台关键技术及应用》荣获自治区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获得自治区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政府奖13项,包头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政府奖57项。扎实开展平台培育创建工作,成立了“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研究院”和“包头市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中心”,“磁学与磁性材料重点实验室”获批内蒙古教育厅重点实验室,“阴山文化研究中心”获批自治区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传统美术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基地”获批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非遗研究基地。学报《阴山学刊》为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来源期刊、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收录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期刊A刊扩展期刊,连续被评为“全国优秀社科学报”“民族地区优秀期刊”“内蒙古高校精品学报”,有“边塞学术之花”的美誉。
教育国际化稳步推进。深化国际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准确把握国家教育外事工作的方针和政策,通过引进国内外优质教育资源、加强国际化人才培养、增进国际合作与交流,为培养具有国际化视野和跨文化沟通合作能力的国际化高素质人才发挥积极作用。与俄罗斯、白俄罗斯、英国、意大利、澳大利亚、波兰、韩国、马来西亚、蒙古等国家的高校开展合作交流活动;开展新加坡国立大学、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等世界名校远程人才培养线上学习项目;与白俄罗斯国立文化艺术大学、英国西苏格兰大学在专业人才培养方面开展多种形式的合作。
创新创业教育成效显著。学校积极响应国家“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号召,深入贯彻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不断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在自治区高校中率先成立创新创业教育学院,把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健全课堂教学、自主学习、结合实践、指导帮扶、文化引领融为一体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构建了“双螺旋三递进多维度”的创新创业教育模式,不断增强大学生的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逐步建立以创新创业为导向的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学生在各级各类创新创业大赛中获奖518项,其中国赛金奖1项、银奖8项,省赛金奖12项;获得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34项、自治区级项目141项;教师获批教育部产教协同育人项目14项,2名教师获得“全国创新创业优秀导师”称号。学校获得“全国高等学校创业教育研究与实践先进单位”“国家级众创空间”“国家级创新创业就业服务基地”“自治区级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自治区级创新创业学院”“自治区级示范性创业园”“自治区级众创空间”“自治区级示范性众创创业支撑平台”“包头市示范性创业孵化基地”“包头市青年创新创业创优标兵先进集体”“包头市众创空间试点单位”和“‘创业包头’导师工作室”等荣誉;师生的创新创业事迹被“央视综合频道”“新华网”“人民网”“光明网”“内蒙古日报”“内蒙古电视台”和《实践》杂志等多家媒体相继报道。
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高。学生多次在全国、自治区、包头市创新创业大赛、“挑战杯”大赛、大学生艺术展演、师范生教学技能大赛等各级各类比赛中取得佳绩。同时,学校进一步深化大学生思想政治引领工作,大力发展素质教育,强化劳动教育,积极推进校园文化建设,努力营造健康向上、格调高雅的校园文化氛围和育人环境,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学校设有校长奖学金、综合素质奖学金等9种奖学金,激励学生刻苦学习、开拓创新、奋发成才。
进入新时代,学校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认真落实国家、自治区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以及“十四五”教育事业发展规划精神,坚持面向基础教育、研究基础教育、服务基础教育不动摇,坚持面向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不动摇,努力把学校建设成为服务区域发展、培养基础教育人才的中坚力量,科学研究、文化传承创新与服务区域发展领先的重要阵地,在自治区内外有一定影响、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师范大学。